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08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7
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为,相对于火花塞在滚流的上游侧具有在气缸盖的单坡屋顶顶面形成的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
技术介绍
JP2008-303798A中公开了如下内燃机,即,将2个火花塞中的一者设置于滚流流速较快的位置,将另一者设置于接近滚流的涡旋中心的位置,从而在进行稀释燃烧的情况下无需较高的点火能量便能够进行点火。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上述内燃机存在如下问题,即,并未形成为基于滚流特性的构造,因滚流的流动速度、流动方向的波动而导致稀释燃烧耐力下降。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这种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滚流的流动波动的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个方式,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相对于火花塞在滚流的上游侧具有在气缸盖的单坡屋顶顶面形成的凹部。附图说明图1是从燃烧室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的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燃烧室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燃烧室的示意性剖面图。图4是用于对凹部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面图。图5是用于对燃烧室的最大高度的位置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燃烧室的示意性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燃烧室的示意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100的燃烧室10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从燃烧室101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100的气缸盖30的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燃烧室101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燃烧室101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2所示,内燃机100具有:气缸体10;活塞20,其设置于在气缸体10形成的气缸11内;气缸盖30,其设置于气缸体10的上方而将气缸11封闭;以及火花塞40和喷射器50,它们设置于气缸盖30。内燃机100可以为单气缸结构,也可以为多气缸结构。气缸盖30具有构成燃烧室101的上表面的单坡屋顶(pentroof)顶面31。如图1所示,单坡屋顶顶面31由如下部位构成:进气侧的顶面31a,其形成有2个进气端口32;以及排气侧的顶面31b,其形成有2个排气端口33。此外,图1中进气阀及排气阀省略了记载。如图2所示,在顶面31a的2个进气端口32之间形成有以顶面31a为基准面(虚线)而向上方凹陷的凹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器50设置于凹部34。如图3所示,火花塞40和凹部34在与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换言之,与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正交的方向是相对于与发动机曲轴及气缸轴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此外,图3中喷射器50省略了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火花塞40设置为比燃烧室101的中央部略靠顶面31b侧。在内燃机100工作时,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在燃烧室101内生成滚流。本实施方式的滚流是从进气端口32流入至燃烧室101的进气在按顺序沿着排气侧的气缸11的壁面、活塞20的顶面、进气侧的气缸11的壁面的方向上的流动(顺向滚流)。如上所述,内燃机100具有形成于单坡屋顶顶面31的凹部34。因而,沿单坡屋顶顶面31流动的滚流汇集于凹部34而被整流,整流后的流动朝向火花塞40。由此,朝向火花塞40的滚流的流动速度、流动方向稳定。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朝向火花塞40的滚流的流动波动,因此即使在稀薄燃烧区域、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之类的稀释燃烧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稳定的点火及燃烧。由此,稀释燃烧的情况下的燃烧耐力提高。其结果,油耗改善,还抑制了造成环境负担的物质(NOx)的产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器50设置于凹部34,因此凹部34还作为从喷射器50以雾状喷射的燃料的缓冲部而起作用。因而,即使凹部34设置于单坡屋顶顶面31,也能够容易地配置喷射器50。此外,喷射器50也可以设置于除了凹部34以外的位置。接下来,参照图4对凹部3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4所示,凹部34在火花塞40侧具有从凹部34的底部34a朝向火花塞40倾斜的倾斜面34b。据此,汇集于凹部34的滚流被调整为沿着倾斜面34b而形成朝向火花塞40的流动。因而,朝向火花塞40的滚流的均匀性提高。另外,如从倾斜面34b延伸的双点划线所示,火花塞40的点火部位于倾斜面34b的延长线上。据此,点火部处于整流后的滚流的流向的前方,因此能够使得在点火部形成的放电通道稳定地延伸。另外,如角度θ所示,倾斜面34b比与火花塞40的轴正交的面(下面称为正交面)更朝向火花塞40的前端侧向下方倾斜。据此,相对于火花塞40在滚流的下游侧能够抑制放电通道与燃烧室101的上表面(顶面31b)接触,能够实现稳定的点火。接下来,参照图5对燃烧室101的最大高度的位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燃烧室101的最大高度的位置相对于火花塞40而位于滚流的上游侧。另外,滚流的中心相对于火花塞40而位于滚流的上游侧。燃烧室101的最大高度的位置相对于火花塞40而位于滚流的上游侧,从而滚流中心比火花塞40更靠进气侧。在滚流中心存在于比火花塞40更靠滚流的上游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滚流相对于火花塞40的流动方向比水平方向更朝向下方,并且使得在凹部34整流后的流动朝向火花塞40。因而,能够使朝向火花塞40的流动变得稳定。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室101的构造,相对于火花塞40在滚流的上游侧具有在气缸盖30的单坡屋顶顶面31形成的凹部34。另外,凹部34和火花塞40在相对于与发动机曲轴及气缸轴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列设置。据此,沿单坡屋顶顶面31流动的滚流汇集于凹部34而被整流,整流后的流动朝向火花塞40。因而,能够抑制朝向火花塞40的滚流的流动波动。另外,喷射器50设置于凹部34。据此,凹部34作为从喷射器50以雾状喷射的燃料的缓冲部而起作用。因而,即使凹部34设置于单坡屋顶顶面31,也能够容易地配置喷射器50。另外,滚流是流入至燃烧室101的进气按顺序沿着排气侧的气缸11的壁面、活塞20的顶面、进气侧的气缸11的壁面的方向上的流动。另外,凹部34形成于单坡屋顶顶面31的进气侧的顶面31a。据此,能够高效地对滚流进行整流。另外,凹部34在火花塞40侧具有朝向火花塞40倾斜的倾斜面34b。据此,汇集于凹部34的滚流调整为沿着倾斜面34b而变为朝向火花塞40的流动,因此朝向火花塞40的滚流的均匀性得到提高。另外,倾斜面34b比正交面更朝向火花塞40的前端侧且朝下方倾斜。据此,相对于火花塞40在滚流的下游侧,能够抑制放电通道与燃烧室101的上表面(顶面31b)接触,能够实现稳定的点火。另外,火花塞40的点火部位于倾斜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n相对于火花塞在滚流的上游侧,具有在气缸盖的单坡屋顶顶面形成的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
相对于火花塞在滚流的上游侧,具有在气缸盖的单坡屋顶顶面形成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
喷射器设置于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
所述滚流是流入至所述燃烧室的进气按顺序沿着排气侧的气缸的壁面、活塞的顶面、进气侧的气缸的壁面的方向上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单坡屋顶顶面的进气侧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
所述凹部在所述火花塞侧具有朝向所述火花塞倾斜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室构造,其中,
所述倾斜面比与所述火花塞的轴正交的面更朝向所述火花塞的前端侧而向下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燃机的燃烧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琢磨白石泰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