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分支部设置止动器,就使部件顺利地合流。判别分配部(5)构成为:在引入通路(21)与分支部(4)之间,在焊接螺母(3)静止的状态下判别焊接螺母(3)的表面是朝外还是朝里,将判别为表面朝外的焊接螺母(3)送往第一分支通路(40a),且将判别为表面朝里的焊接螺母(3)送往第二分支通路(40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部件整列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部件整列输送装置,其对螺母等部件进行整列输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这种整列输送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部件整列输送装置,其包括引入通路、从引入通路一分为二地分支的两条分支通路以及各分支通路合流的排出通路。在该整列输送装置中,构成为:使表面朝外的部件通过一条分支通路,使表面朝里的部件通过另一条分支通路,在排出通路中各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并且,在各分支通路的下游部设置止动器,抑制部件在排出通路的合流部发生碰撞。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3155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就专利文献1的装置而言,因为需要设置止动销,所以部件数目增多,在维护等方面费时费力,这是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在分支的部分设置止动销,就使部件顺利地合流。-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部件整列输送装置,其使供来的多个部件各自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并送出所述多个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整列输送装置包括引入通路、分支部、合流部以及判别分配部,所述引入通路供所述部件通过,所述分支部设在所述引入通路的下游侧,并具有供所述部件以表面朝外的状态通过的第一分支通路和供所述部件以表面朝里的状态通过的第二分支通路,且使通过各所述分支通路后的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所述合流部位于所述分支部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和所述第二分支通路在该合流部处合流,所述判别分配部在所述引入通路与所述分支部之间,在所述部件静止的状态下判别该部件的表面是朝外还是朝里,且将判别为表面朝外的该部件送往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另一方面,将判别为表面朝里的该部件送往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是螺母,其具有表面平坦的表面部、背面平坦的背面部以及形成在该背面部的外周缘上的突起,所述判别分配部包括保持部和抵接面,所述保持部在所述部件的表面和背面朝向与所述部件的通过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下保持该部件,所述抵接面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部件的表面或背面抵接,所述判别分配部对所述部件的背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从所述抵接面到所述表面部的第一距离、和所述部件的表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从所述抵接面到所述背面部的第二距离进行检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距离时将所述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当检测出所述第二距离时将所述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的表面和背面在所述分支部朝向与所述部件通过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就所述分支部而言,所述第一分支通路扭曲,并且在与所述部件通过的方向正交的剖视图中,下游侧端部相对于上游侧端部旋转位移180°,由此在所述合流部使通过所述分支部后的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的表面和背面在所述分支部朝向与所述部件通过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就所述分支部而言,所述第一分支通路扭曲,并且在与所述部件通过的方向正交的剖视图中,下游侧端部相对于上游侧端部旋转位移规定的第一角度,且所述第二分支通路扭曲,并且在与所述部件通过的方向正交的剖视图中,下游侧端部相对于上游侧端部向与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旋转位移相反的方向旋转位移规定的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和为180°,由此在所述合流部使通过所述分支部后的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90°,且所述第二角度为90°。-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在所述部件静止的状态下判别该部件的表面是朝外还是朝里,依次将判别为表面朝外的部件送往第一分支部,且将判别为表面朝里的部件送往第二分支部。因此,能够将所述部件间歇地送往所述第一分支部或所述第二分支部。其结果是,在所述合流部,因为能抑制各所述部件相互碰撞,所以不在所述分支部设置止动销,就能够顺利地输送所述部件。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在所述保持部,所述部件的背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所述部件的突起的顶端与所述抵接面抵接。因此,从所述抵接面到所述部件的所述表面部的第一距离是包括所述部件的所述突起的厚度的尺寸。另一方面,在所述保持部,所述部件的表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所述部件的平坦的表面部与所述抵接面抵接。因此,从所述抵接面到所述部件的所述背面部的第二距离是除去所述部件的所述突起的厚度的尺寸。其结果是,通过在所述部件静止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进行检测,能够判别出所述部件的表面是朝外还是朝里。并且,能够间歇地将表面朝外的所述部件送往所述第一分支通路,且将表面朝里的所述部件送往所述第二分支通路。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上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在下游端部旋转位移180°。这样一来,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与通过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各所述部件能够在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在所述合流部合流。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上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在下游端部旋转位移规定的第一角度。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上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在下游端部向与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所述部件旋转位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位移规定的第二角度。因为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和为180°,所以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与通过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各所述部件能够在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在所述合流部合流。根据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上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在下游端部旋转位移90°。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上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在下游端部向与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所述部件旋转位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位移90°。因此,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与通过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这样一来,能够减小所述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分支通路所花费的时间与所述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分支通路所花费的时间之差。因此,能够抑制被间歇地送到各所述分支通路的各所述部件在合流部相互碰撞。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列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整列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焊接螺母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引入部件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判别分配部的结构的简图;图8是判别表面朝外的焊接螺母的朝向时相当于图7的图;图9是判别表面朝里的焊接螺母的朝向时相当于图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件整列输送装置,其使供来的多个部件各自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并送出所述多个部件,其特征在于:/n该整列输送装置包括引入通路、分支部、合流部以及判别分配部,/n所述引入通路供所述部件通过,/n所述分支部设在所述引入通路的下游侧,并具有供所述部件以表面朝外的状态通过的第一分支通路和供所述部件以表面朝里的状态通过的第二分支通路,且使通过各所述分支通路后的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n所述合流部位于所述分支部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和所述第二分支通路在该合流部处合流,/n所述判别分配部在所述引入通路与所述分支部之间,在所述部件静止的状态下判别该部件的表面是朝外还是朝里,且将判别为表面朝外的该部件送往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另一方面,将判别为表面朝里的该部件送往所述第二分支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1 JP 2018-0760241.一种部件整列输送装置,其使供来的多个部件各自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并送出所述多个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整列输送装置包括引入通路、分支部、合流部以及判别分配部,
所述引入通路供所述部件通过,
所述分支部设在所述引入通路的下游侧,并具有供所述部件以表面朝外的状态通过的第一分支通路和供所述部件以表面朝里的状态通过的第二分支通路,且使通过各所述分支通路后的各所述部件的表面朝向同一方向,
所述合流部位于所述分支部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和所述第二分支通路在该合流部处合流,
所述判别分配部在所述引入通路与所述分支部之间,在所述部件静止的状态下判别该部件的表面是朝外还是朝里,且将判别为表面朝外的该部件送往所述第一分支通路,另一方面,将判别为表面朝里的该部件送往所述第二分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整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是螺母,其具有表面平坦的表面部、背面平坦的背面部以及形成在该背面部的外周缘上的突起,
所述判别分配部包括保持部和抵接面,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部件的表面和背面朝向与所述部件的通过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下保持该部件,
所述抵接面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部件的表面或背面抵接,所述判别分配部对所述部件的背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从所述抵接面到所述表面部的第一距离、和所述部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迫田宏治,堀内美治,三浦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