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63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基于MPLS‑TP功能分组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定义分组OTN‑TP业务端到端数据,包括:封装数据模型用于定义以太信号进行MPLS‑TP封装的业务数据格式;PW标签交换点业务数据模型用于定义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数据格式;业务端到端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分组OTN‑TP业务的信号封装映射过程的业务端到端数据格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为运营商上层OSS系统实现多厂家混合组网场景下网络统一管理及分组OTN‑TP业务端到端模型提供数据基础和运营能力保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规范不同厂家上报的业务端到端承载数据,为运营商上层系统实现对跨厂家混合组网场景下的分组OTN‑TP业务的统一管理提供的数据基础和能力保证,能支撑该业务端到端自动算路开通及售后业务端到端运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各运营商都在以分组OTN技术构建面向云网融合大背景下的新一代光传送网。一直以来光通信传输网由于采用多厂家混合组网,各运营商上层OSS系统对于网络缺乏一个有效的端到端的管控能力,网络的管控基本依赖各厂家的EMS(网元管理系统)网管系统。厂家上报的支持MPLS-TP功能的分组OTN设备板卡数据存在差异,为运营商上层OSS系统实现多厂家混合组网场景下的网络的统一管理及分组OTN-TP业务端到端造成了技术障碍,造成分组OTN设备管理困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不同厂商间网络端到端以及业务端到端管理靠运维人员在EMS功能实现,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规范不同厂家上报业务端到端承载数据,基于MPLS-TP功能分组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为运营商上层系统实现跨厂家混合组网场景下统一管理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为解决上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MPLS-TP功能分组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包括:封装数据模型,其用于定义以太信号进行MPLS-TP封装的业务数据格式,其包括矩阵流域片断;矩阵流域片断描述了业务接入卡以太信号与混合线路卡以太信号进行信号连接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一层速率描述了物理端口的以太层属性;PW标签交换点业务数据模型,其用于定义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数据格式,其包括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描述了MPLS-TP封装的业务信号在PW交换点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二层速率描述了端到端路径对象;业务端到端数据模型,其用于描述分组OTN-TP业务的信号封装映射过程的业务端到端数据格式,其包括流域片断、第一层速率、子网连接、第二层速率、第三层速率;流域片断描述了以太业务信号端到端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一层速率描述了流域片断的以太层属性;子网连接描述了为业务传送提供的端到端路径对象,其包含用于描述不同端到端路径对象的第二层速率和第三层速率。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封装数据模型业务承载关系如下;以太网业务对象矩阵流域片断包含第一层速率LR_ETHERNET;MFDFr矩阵流域片断的A端为业务接入卡下以太信号的物理光端口的以太信号连接端口;MFDFr矩阵流域片断的Z端为混合线路板卡下的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下且封装在PW伪线中以太信号连接端口。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PW标签交换点业务数据模型承载关系如下;PW标签交换的业务对象交叉连接CC=*,包含第二层速率LR_T_MPLS_CHANNEL;交叉连接的A端为东向混合线路板卡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的PW伪线信号连接端口;交叉连接的Z端为西向混合线路板卡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的PW伪线信号连接端口;其中,A向、B向表示PW标签交换业务对象交叉连接的不同信号传输方向;A端表示交叉连接的第一端,Z端表示交叉连接的末端。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业务端到端数据模型业务承载关系如下;业务端到端对象为流域片断,包含第一层速率LR_ETHERNET;流域片断的路由由矩阵流域片断、PW层子网连接和矩阵流域片断组成PW层端到端路径对象子网连接,包含第二层速率LR_T_MPLS_CHANNEL;PW层子网连接的路由由LSP层子网连接、PW层交叉连接和LSP层子网连接组成LSP层端到端路径对象子网连接,包含第三层速率LR_T_MPLS。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包括;第一PTP,其用于通过层速率定义该物理端口是接入以太网业务信号的物理光端口;PTP即PhysicalTerminationPoint其用于描述物理端口对象;第一CTP,其用于定义该物理端口的连接对象;CTP即ConnectionTerminationPoints其用于描述连接端口对象;业务板卡数据模型,其定义具备MPLS-TP信号处理功能业务板卡数据,其包括:第二PTP,其用于通过层速率定义该物理端口是一个处理MPLS-TP信号的物理光端口以及相应的逻辑功能点;第二CTP,其用于定义该物理端口的连接对象;混合线路板卡数据模型,其定义支持MPLS-TP功能内部浮动口数据,所述内部浮动口是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及相应的逻辑功能点,其包括:第一FTP,其用于通过层速率定义该混合线路板卡内部浮动端口是一个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及相应的逻辑功能点;第三CTP,其用于定义该浮动端口的连接对象。其中,第一PTP包括:第一层速率,其描述了物理端口的以太层属性;第四层速率,其描述了PTP物理端口的光属性;第五层速率,其描述了光信号终结转电信号。可选择的,第一PTP还包括:第六层速率,其定义模拟信号转数字电信号。其中,第一CTP包括;第一层速率,其还描述了该物理端口连接对象的以太业务属性。可选择的,第一CTP和第一PTP之间采用父子关系定义。其中,第二PTP包括:第四层速率,其描述了PTP物理端口的光属性;第五层速率,其描述了光信号终结转电信号;第一层速率,其描述了物理端口的以太层属性;第七层速率,其描述了MPLS-TP段层逻辑功能点。可选择的,第二PTP还包括:第六层速率,其定义模拟信号转数字电信号。其中,第二CTP包括:第一层速率,其描述了物理端口的以太层属;第二层速率,其描述了该物理端口的PW封装属性逻辑功能点;第三层速率,其描述了该物理端口的LSP封装属性逻辑功能点。其中,第一FTP包括:第一层速率,其描述了内部浮动端口的以太层属性;第七层速率,其描述了内部浮动端口MPLS-TP段层逻辑功能点;第八层速率,其描述了内部浮动端口的信号封装属性逻辑功能点。其中,第三CTP包括:第一层速率,其描述了该内部浮动口的以太层属性;第二层速率,其描述了该内部浮动口的PW封装属性逻辑功能点;第三层速率,其描述了该内部浮动口的LSP封装属性逻辑功能点;本专利技术基于MPLS-TP功能的分组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通过定义封装数据模型、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基于MPLS-TP功能分组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定义分组OTN-TP业务端到端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n封装数据模型,其用于定义以太信号进行MPLS-TP封装的业务数据格式,其包括矩阵流域片断;/n矩阵流域片断描述了业务接入卡以太信号与混合线路卡以太信号进行信号连接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一层速率描述了物理端口的以太层属性;/nPW标签交换点业务数据模型,其用于定义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数据格式,其包括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描述了MPLS-TP封装的业务信号在PW交换点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二层速率描述了端到端路径对象;/n业务端到端数据模型,其用于描述分组OTN-TP业务的信号封装映射过程的业务端到端数据格式,其包括流域片断、第一层速率、子网连接、第二层速率、第三层速率;/n流域片断描述了以太业务信号端到端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一层速率描述了流域片断的以太层属性;/n子网连接描述了为业务传送提供的端到端路径对象,其包含用于描述不同端到端路径对象的第二层速率和第三层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基于MPLS-TP功能分组OTN设备管理数据模型定义分组OTN-TP业务端到端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数据模型,其用于定义以太信号进行MPLS-TP封装的业务数据格式,其包括矩阵流域片断;
矩阵流域片断描述了业务接入卡以太信号与混合线路卡以太信号进行信号连接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一层速率描述了物理端口的以太层属性;
PW标签交换点业务数据模型,其用于定义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数据格式,其包括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描述了MPLS-TP封装的业务信号在PW交换点进行PW标签交换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二层速率描述了端到端路径对象;
业务端到端数据模型,其用于描述分组OTN-TP业务的信号封装映射过程的业务端到端数据格式,其包括流域片断、第一层速率、子网连接、第二层速率、第三层速率;
流域片断描述了以太业务信号端到端的业务对象,其包含第一层速率描述了流域片断的以太层属性;
子网连接描述了为业务传送提供的端到端路径对象,其包含用于描述不同端到端路径对象的第二层速率和第三层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特征在于:封装数据模型业务承载关系如下;
以太网业务对象矩阵流域片断包含第一层速率;
矩阵流域片断的A端为业务接入卡下以太信号的物理光端口的以太信号连接端口;矩阵流域片断的Z端为混合线路板卡下的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下且封装在PW伪线中以太信号连接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特征在于:PW标签交换点业务数据模型承载关系如下;
PW标签交换的业务对象交叉连接,包含第二层速率;
交叉连接的A端为东向混合线路板卡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的PW伪线信号连接端口;
交叉连接的Z端为西向混合线路板卡处理MPLS-TP信号的板卡内部浮动端口的PW伪线信号连接端口;
其中,A向、B向表示PW标签交换业务对象交叉连接的不同信号传输方向;
A端表示交叉连接的第一端,Z端表示交叉连接的末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特征在于:业务端到端数据模型业务承载关系如下;
业务端到端对象为流域片断,包含第一层速率;
流域片断的路由由矩阵流域片断、PW层子网连接和矩阵流域片断组成
PW层端到端路径对象子网连接,包含第二层速率;
PW层子网连接的路由由LSP层子网连接、PW层交叉连接和LSP层子网连接组成
LSP层端到端路径对象子网连接,包含第三层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OTN-TP业务数据模型,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炜杰朱俊费毅刘捷明健唐亮刘翠陈婧华刘朝阳姜先荣朱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尔卡特网络支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