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固定有气缸组件,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油缸组件,油缸组件与油池连通,气缸组件开设有与油缸组件连通的第一排油通道,第一排油通道与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油缸组件,并与油池连通,同时在气缸组件上开设连通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气缸组件的内部的第一排油通道,将润滑油送入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进行润滑,最后由曲轴短轴间隙回到油池,解决低背压压缩机的供油困难,润滑不良,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曲轴无需设置中心油孔和上、下偏心部设计,降低了电机平衡块的质量,提高了单缸压缩时平稳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旋转式压缩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在空调、热水器、制冷设备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相对于壳体内为高压的结构,存在一种壳体内为低压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壳体内为低压的压缩机(低背压压缩机),降低了壳体承压要求,可以显著降低压缩机重量和成本,并可以大幅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使系统的制冷剂封装量减少,即提高了安全性,又降低了成本。对于车载空调等移动设备所使用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因其处于动态环境之中,出于安全考虑,低背压是首选,且低背压转子压缩机具有重量轻、抗振性好的优点。然而现行的低背压结构旋转式压缩机相对高背压压缩机而言,存在泵体摩擦副之间供油困难或无法供油问题。主要是低背压压缩机在现有泵油结构下,润滑油所处的壳体内部为低压,而压缩机的工作腔内为高压,导致滚子内圆、曲轴部位和滚子端面等摩擦副压力始终高于油池,曲轴泵油难以进入滚子端面实现有效润滑,导致密封差、泄漏大,磨损严重。同时,为降低油循环率,又需限制进入气缸压缩腔中的润滑油量,导致气缸内润滑油少,没有足够的润滑油渗入滚子端面,进一步加剧了泄漏和磨损。专利号为CN101354041B和专利号为CN101743404A的专利介绍了一种在排气口处设置油分,并将分离的油导入滑片尾腔中,可改善滑片润滑,但对气缸工作腔、滚子端面和内圆等无法起到有效润滑。专利号为CN108005901A介绍了一种在润滑滚子端面的结构,在下法兰上与吸气腔连接的油槽,随滚子转动间歇性打开和关闭,从而将油池的油导入气缸工作腔中,起到润滑和密封作用。但因壳体内为低背压,上油有限,难以对滚子端面和内圆、曲轴部位实现有效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该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能够解决因其壳体内为低压,工作腔为高压,高压通过滚子端面泄漏致泵体中心部位(滚子端面、内圆,曲轴部位),导致该中心部位压力会略高于壳体内低压,由此致使泵体中心部位上油困难,处于缺油或少油状态,该部位的摩擦副难以实现有效润滑和密封,导致磨损重、可靠性差、性能低。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气缸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油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油缸组件固定有曲轴,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所述气缸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连通的第一排油通道,所述第一排油通道与所述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连通。通过在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油缸组件,并将油缸组件与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同时在气缸组件上开设连通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气缸组件的内部的第一排油通道,将由油缸组件从油池中抽取的润滑油送入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对其进行润滑,最后由曲轴的短轴间隙回到油池,解决了低背压压缩机的供油困难,润滑不良,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曲轴无需设置中心油孔和上、下偏心部设计,降低了电机平衡块的质量,提高了单缸压缩时平稳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油缸组件之间固定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开设有第二排油通道,所述第二排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一排油通道连通。通过在气缸组件和油缸组件之间固定下法兰,并在下法兰上开设连通油缸组件的内部和第一排油通道的第二排油通道,同时使第二排油通道位于下法兰和油缸组件的端面相配合的轴承端面,能够增强对油缸组件的端面的润滑和密封,提高可靠性和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油缸组件与所述下法兰之间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第三排油通道,所述第三排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排油通道连通。油缸组件与下法兰之间固定有隔板,隔板能够将油缸组件和下法兰隔开,同时在隔板上开设连通油缸组件的内部和第二排油通道的第三排油通道,使油缸组件的内部的润滑油可以进入第二排油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组件的顶部固定有上法兰,所述上法兰开设有第四排油通道,所述第四排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油通道和所述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连通。通过在气缸组件的顶部固定上法兰,并在上法兰上开设连通第一排油通道和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的第四排油通道,同时使第四排油通道位于上法兰和气缸组件的端面相配合的轴承端面,能够增强对气缸组件的端面的润滑和密封,提高可靠性和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曲轴分别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内部和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的部位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开设有油路凹槽。曲轴分别位于气缸组件的内部和油缸组件的内部的部位沿曲轴的轴向开设有油路凹槽,油路凹槽能够保证进入气缸组件的的泵体中心部位的润滑油能够顺利的流入到油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并由油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流回油池,从而形成循环润滑油路。进一步的,所述油缸组件包括油缸,及设置在所述油缸的内部的下滚子和下滑片。油缸组件包括油缸,及设置在油缸的内部的下滚子和下滑片,利用油缸内部的下滚子和下滑片压缩产生的吸力将油池内的润滑油送入第三排油通道内。进一步的,所述油缸的底部固定有油缸盖,所述油缸盖固定有连通所述油缸的内部和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油池的导油管。油缸的底部固定的油缸盖,起到密封油缸的作用,防止进入油缸的内部的润滑油流回油池,油缸盖固定的连通油缸的内部和壳体的底部的油池的导油管,用于连通油缸的内部和油池,在油缸产生吸力的时候,能够从油池内抽取润滑油。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的内部的上滚子和上滑片。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及设置在气缸的内部的上滚子和上滑片,用于实现冷媒压缩。进一步的,所述曲轴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曲轴设置有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电机组件用于驱动气缸组件和油缸组件运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气缸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油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油缸组件固定有曲轴,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所述气缸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连通的第一排油通道,所述第一排油通道与所述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连通。本技术通过在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油缸组件,并将油缸组件与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同时在气缸组件上开设连通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气缸组件的内部的第一排油通道,将由油缸组件从油池中抽取的润滑油送入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对其进行润滑,最后由曲轴的短轴间隙回到油池,解决了低背压压缩机的供油困难,润滑不良,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曲轴无需设置中心油孔和上、下偏心部设计,降低了电机平衡块的质量,提高了单缸压缩时平稳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使用上述的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由于通过在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油缸组件,并将油缸组件与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同时在气缸组件上开设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油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油缸组件固定有曲轴,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所述气缸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连通的第一排油通道,所述第一排油通道与所述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固定有油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油缸组件固定有曲轴,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油池连通,所述气缸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连通的第一排油通道,所述第一排油通道与所述气缸组件的泵体中心部位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油缸组件之间固定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开设有第二排油通道,所述第二排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一排油通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组件与所述下法兰之间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第三排油通道,所述第三排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组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排油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的顶部固定有上法兰,所述上法兰开设有第四排油通道,所述第四排油通道的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罡,陈圣,罗惠芳,吴健,巩庆霞,柯达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