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59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油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储油结构包括:储油腔,储油腔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油在储油腔内汇集成油池,储油腔与压缩机的电机组件相隔离,储油腔能够向曲轴件的中心油孔供油;回油管,回油管的一端连通储油腔,另一端连通压缩机的润滑部,中心油孔向润滑部供应的润滑油,完成润滑工作后,经回油管回流至储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油结构,杜绝润滑油与电机转子直接接触量,压缩机运转时,转子不会大面积搅动润滑油,提高润滑油的供应稳定性,同时润滑油在储油腔内形成具有一定油面高度的油池,油池液面稳定,油池更接近曲轴的中心油孔,能够保证提供足够的润滑油来润滑压缩机系统中各个摩擦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油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储油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卧式涡旋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放置原因,润滑油大量平铺在压缩机底部,转子一部分会浸入到润滑油内,转子转动的过程中会大量搅拌这些润滑油,使其在压缩机壳体内飞溅,影响润滑油的稳定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涡旋压缩机中润滑油无法稳定供应,从而提供一种储油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油结构,包括:储油腔,储油腔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油在储油腔内汇集成油池,储油腔与压缩机的电机组件相隔离,储油腔能够向曲轴件的中心油孔供油;回油管,回油管的一端连通储油腔,另一端连通压缩机的润滑部,中心油孔向润滑部供应的润滑油,完成润滑工作后,经回油管回流至储油腔。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地,曲轴件远离涡盘组件的端部设有油泵装置,油泵装置用于从储油腔的油池内抽取润滑油,并注入中心油孔。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油腔(1),所述储油腔(1)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油在所述储油腔(1)内汇集成油池(2),所述储油腔(1)与压缩机的电机组件(3)相隔离,所述储油腔(1)能够向曲轴件(4)的中心油孔(5)供油;/n回油管(6),所述回油管(6)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油腔(1),另一端连通压缩机的润滑部(7),所述中心油孔(5)向润滑部(7)供应的润滑油,完成润滑工作后,经所述回油管(6)回流至所述储油腔(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油腔(1),所述储油腔(1)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油在所述储油腔(1)内汇集成油池(2),所述储油腔(1)与压缩机的电机组件(3)相隔离,所述储油腔(1)能够向曲轴件(4)的中心油孔(5)供油;
回油管(6),所述回油管(6)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油腔(1),另一端连通压缩机的润滑部(7),所述中心油孔(5)向润滑部(7)供应的润滑油,完成润滑工作后,经所述回油管(6)回流至所述储油腔(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件(4)远离涡盘组件(8)的端部设有油泵装置(9),所述油泵装置(9)用于从所述储油腔(1)的油池(2)内抽取润滑油,并注入所述中心油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装置(9)设有给油管(10),所述给油管(10)末端延伸至所述储油腔(1)内油池(2)的液面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还包括吸气油分离室(11),所述吸气油分离室(11)设有吸气口(12),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先经所述吸气口(12)进入所述吸气油分离室(11)进行油气分离后排入压缩机,所述吸气油分离室(11)分离出的润滑油流至所述储油腔(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油分离室(11)内设有油分离器(13),所述油分离器(13)设有出气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还设有吸气腔(16),所述吸气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张俊杰康小丽陈肖汕刘韵陈江嘉李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