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45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传输装置,该通信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第二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二无线信号模组;其中,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均设置有吸附部以用于提供吸附力以使得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墙体上;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毫米波信号以及中频信号,第二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中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上述方案,能够提高通信传输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通信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传输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实现的智能设备之间的通讯主流。然而,由于目前网络技术以及信号技术的限制,现有智能设备之间的通讯仍旧存在缺陷。比如,毫米波高频信号凭借其波长短、频带宽的优势,在短距离无线通讯中有着极佳的应用前景。但是,毫米波高频信号的穿透能力较差,较差的穿透能力限制了毫米波的应用与发展,尤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需要毫米波高频信号穿过墙面或玻璃面以进行信号传输时,只能借助于实际的网线才能完成毫米波高频信号的穿墙传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至少提供一种通信传输装置。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装置,所述通信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第二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二无线信号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均设置有吸附部以用于提供吸附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墙体上;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毫米波信号以及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所述中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部包括抽气机构和开口结构,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开口结构进行抽真空,所述开口结构用于与所述墙体相接触,达到负压状态时所述开口结构分别将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和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吸附于所述墙体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中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经由所述第三区域接收所述中频信号,所述开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包围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所述第三区域包围所述第四区域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结构为柔性可延展和收缩材料,且所述开口结构为无顶角的类倒锥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模组,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模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上;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组向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模组提供电能,以及向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传输电能,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组用于向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模组提供所述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结构包括真空泵和导气管,所述开口结构上设置有抽气孔;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所述抽气孔,所述真空泵用于将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墙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抽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墙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还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真空泵电性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向所述真空泵反馈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墙体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的气压信息,以使所述真空泵根据所述气压信息调节输出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模组包括射频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模组包括基带模块以及射频芯片;所述射频模块用于转换所述毫米波信号以及所述中频信号,所述射频模块用于转换所述中频信号以及IQ信号,所述基带模块用于转换所述IQ信号以及数字信号,所述射频模块和/或所述射频芯片将需要穿过所述墙体的信号转换为所述中频信号;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包括:HDMI视频信号、USB信号、以太网信号、光纤信号。本申请中,该通信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第二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二无线信号模组;其中,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均设置有吸附部以用于提供吸附力以使得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墙体上;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毫米波信号以及中频信号,第二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中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上述方案,能够提高通信传输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通信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5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框架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无线信号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目前,5G通信技术越来越普及,5G通信与之前的4G通信最大的不同就是,5G通信的通信频率提升到28GHz,即毫米波频带。在毫米波频带的通信功能与之前4G通信的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通信功能不同,因此,5G通信在产品特性上和产品功能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4GLTE通信时,室内的路由器与手机等通信设备能够直接接收户外基站的通信信号。但在5G通信过程中,由于毫米波信号的波长短,传输损耗大,导致毫米波信号穿过墙体进入室内时,通信信号几乎已经没有了。对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的系统架构。具体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5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的对于5G通信的系统架构是将5G信号,即毫米波信号先与Smallcell(低功率的无线接入节点)做连接,然后再通过无线信号穿墙方案传输到室内。针对上述系统架构,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通信传输装置,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的无线信号穿墙方案。具体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通信传输装置100包括第一通信传输组件11以及第二通信传输组件12,其中,第一通信传输组件11和第二通信传输组件12分别设置于墙体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传输组件11设置于墙体的室外侧,第二通信传输组件12设置于墙体的室内侧,从而通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第一通信传输组件11和第二通信传输组件12将室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装置包括:/n第一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一无线信号模组;/n第二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二无线信号模组;/n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均设置有吸附部以用于提供吸附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墙体上;/n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毫米波信号以及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所述中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一无线信号模组;
第二通信传输组件,设置有第二无线信号模组;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均设置有吸附部以用于提供吸附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墙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毫米波信号以及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模组用于转换所述中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部包括抽气机构和开口结构,所述抽气机构对所述开口结构进行抽真空,所述开口结构用于与所述墙体相接触,达到负压状态时所述开口结构分别将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和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吸附于所述墙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所述第一通信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固定于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个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中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区域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
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二通信传输组件经由所述第三区域接收所述中频信号,所述开口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包围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所述第三区域包围所述第四区域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凯饶佩宗廉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捷豹电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