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40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属于油田无管采油系统中的电缆装置。每个电缆线单元的前端有凸头、后端有与该凸头插接的凹槽,外套通过隔热套与电缆线单元粘接,N个电缆线单元通过前端和后端相互插接,N为大于2的自然数,相邻两个外套的连接处外部与接头螺纹连接、相邻两个外套的相对端面的密封槽内有密封胶圈。优点是结构新颖,将原有的盘制电缆线改成一段一段的带插头插座的接式,外套采用空心杆,连接处用接头连接,设有密封槽,装有密封胶圈,防止井液进入,保护电缆不老化,不腐蚀;且下井快、方便、减少了工作量,解决了电缆线易损坏、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田无管采油系统中的电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无管采油面临因电缆在井下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在起井时电缆线不但容易拉断,而且卷盘非常的困难等等诸多问题,致使无管采油无法推广使用。原因是:1.电缆线在油水气里浸泡工作时间长,影响寿命;2.电缆线在油井中的高温,因油井结蜡要高温进行解蜡,高温易使电缆外皮老化,影响寿命;3.电缆线在下井、起井作业过程中容易拉断损坏;4.在作业时和油管一起下井不方便,井口装配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以解决无管采油因电缆在井下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在下井时电缆线不但容易拉断,而且卷盘非常的困难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每个电缆线单元的前端有凸头、后端有与该凸头插接的凹槽,外套通过隔热套与电缆线单元粘接,N个电缆线单元通过前端和后端相互插接,N为大于2的自然数,相邻两个外套的连接处外部与接头螺纹连接、相邻两个外套的相对端面的密封槽内有密封胶圈;所述电缆线单元的前端凸头数量为4~6个,后端凹槽数量为4~6个。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将原有的盘制电缆线改成一段一段的带插头插座的接式,外套采用空心杆,连接处用接头连接,设有密封槽,装有密封胶圈,防止井液进入,保护电缆不老化,不腐蚀;且下井快、方便、减少了工作量,解决了电缆线易损坏、寿命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剖视图,且电缆线单元数量为3;图2是本技术电缆线单元的前端凸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5个凸头;图3是本技术电缆线单元的后端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5个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每个电缆线单元1的前端有凸头、后端有与该凸头插接的凹槽,外套3通过隔热套2与电缆线单元1粘接,N个电缆线单元1通过前端和后端相互插接,N为大于2的自然数,图1中N取3,相邻两个外套3的连接处外部与接头5螺纹连接、相邻两个外套3的相对端面的密封槽内有密封胶圈4;所述电缆线单元1的前端凸头数量为4~6个,后端凹槽数量为4~6个,如图2、3所示,数量都为5个。工作原理将原有的盘制电缆线改成一段一段的带插头插座的接式,外套用空心杆做,连接处用接头连接,设有密封槽,装有密封胶圈,防止井液进入,保护电缆不老化,不腐蚀,这样顺序连接(长度根据井深而定),就可以下井,这样不但下井快、方便、减少了工作量,在下井过程中不用和油管一起下,也不会把电缆线拎断,解决了井口装配不方便的难题,解决了电缆线易损坏、寿命短的问题,起电缆时也方便,解决常规的盘式电缆起井时非常费力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电缆线单元的前端有凸头、后端有与该凸头插接的凹槽,外套通过隔热套与电缆线单元粘接,N个电缆线单元通过前端和后端相互插接,N为大于2的自然数,相邻两个外套的连接处外部与接头螺纹连接、相邻两个外套的相对端面的密封槽内有密封胶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管采油短接式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电缆线单元的前端有凸头、后端有与该凸头插接的凹槽,外套通过隔热套与电缆线单元粘接,N个电缆线单元通过前端和后端相互插接,N为大于2的自然数,相邻两个外套的连接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策
申请(专利权)人:大安市旺达石油机械新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