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22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针对现有的建筑施工平台稳定性较差且难以实现升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和施工平台本体,所述底座顶部和施工平台本体底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四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台,位于下方的四个滑台顶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撑杆的一端,四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通过铰链与对应的位于上方的滑台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四个滑台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位于前侧的两个螺纹孔和位于后侧的两个螺纹孔内均螺纹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通过升降施工平台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并且稳定性较高,便于使用,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在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的使用中,由于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整体结构不合理,在使用时建筑施工平台与平台支腿连接处常会出现晃动,或者是攀爬梯从建筑施工平台上掉落,造成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倾斜或者是松散,给使用者带安全隐患。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88849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建筑施工平台、平台防护栏、平台支腿、支撑横梁、万向轮、攀爬梯、攀爬梯固定板、固定螺钉,所述建筑施工平台下部连接多个平台支腿,建筑施工平台内部具有多个定位连接块,所述定位连接块内部具有固定凹槽,平台支腿上部具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与固定凹槽相适应,固定凸起连接固定凹槽,平台支腿外侧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支腿固定套下部,所述支腿固定套上部通过防松螺钉连接支腿连接套,所述支腿连接套下部连接平台支腿,支腿连接套上部通过防松螺钉连接建筑施工平台,平台支腿下部连接万向轮,支撑横梁两侧连接平台支腿。但上述设计存在不足之处,上述设计中施工平台难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1)和施工平台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和施工平台本体(2)底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四个滑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台(4),位于下方的四个滑台(4)顶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的一端,四个支撑杆(5)的另一端均通过铰链与对应的位于上方的滑台(4)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四个滑台(4)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6),位于前侧的两个螺纹孔(6)和位于后侧的两个螺纹孔(6)内均螺纹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7),两个螺纹杆(7)上均设置有两个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螺纹杆(7)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9),两个链轮(9)上传动安装有同一个链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座(1)和施工平台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和施工平台本体(2)底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四个滑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台(4),位于下方的四个滑台(4)顶部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的一端,四个支撑杆(5)的另一端均通过铰链与对应的位于上方的滑台(4)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四个滑台(4)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6),位于前侧的两个螺纹孔(6)和位于后侧的两个螺纹孔(6)内均螺纹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7),两个螺纹杆(7)上均设置有两个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螺纹杆(7)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9),两个链轮(9)上传动安装有同一个链条,所述施工平台本体(2)顶部靠近链轮(9)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0),位于前侧的螺纹杆(7)靠近链轮(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蜗轮(8),蜗杆(10)与蜗轮(8)相啮合,蜗杆(10)顶端延伸至施工平台本体(2)顶部并固定安装有把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德乘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