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通风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6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通风塔,包括通风塔,通风塔包括一层通风塔与二层通风塔,一层通风塔设置在二层通风塔的下方,一层通风塔包括竖直设置的百叶板,所述百叶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百叶板成方形设置;二层通风塔包括固定连接在百叶板上方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胶接有玻璃板,支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成水平设置,底板上连接有通风筒,通风筒延伸至玻璃板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通风塔内的空气的流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用通风塔
本技术涉及通风塔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通风塔。
技术介绍
通风塔是一种建筑上常用的通风手段,它是利用竖向连续空间的“烟囱效应”,在建筑中设置出高出屋面的通风塔,以此可实现建筑中的自然通风。对于,被围合在中央的大空间,要求结构进行大跨度空间的设计,造成梁、板等结构的加厚、配筋的增加,造成材料用量与造价的升高;同时,中央大空间的采光、通风困难,因此设计一种通风、采光效果好的通风塔至关重要。公告号为CN2023911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救灾帐篷通风塔,它涉及救灾
,它包含救灾帐篷支架、通风塔和帐身;帐身套在救灾帐篷支架上,通风塔设置在救灾帐篷支架的右侧,且救灾帐篷支架与通风塔连接。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通风塔安装在救灾帐篷支架上,自然风通过通风塔自动流入帐篷内,保持帐篷内空气的流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自然风的大小不能确定,当自然风的风力较小时,仅仅依靠自然风的风力没办法通入通风塔内,此时通风塔内的空气的流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通风塔,能够提高通风塔内的空气的流通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塔,包括通风塔,所述通风塔包括一层通风塔与二层通风塔,所述一层通风塔设置在二层通风塔的下方,所述一层通风塔包括竖直设置的百叶板,所述百叶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百叶板成方形设置;所述二层通风塔包括固定连接在百叶板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胶接有玻璃板,所述支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成水平设置,所述底板上连接有通风筒,所述通风筒延伸至玻璃板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层通风塔上设置有百叶板,百叶板上的条形缝隙有利于自然风的流通,同时二层通风塔上的通风筒把上部的空气引入通风塔内,来加速通风塔内的空气流通。本技术通过一层通风塔和二层通风塔的设置,能够提高通风塔内的空气的流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筒至少设置有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通风筒朝向不同的方向,有利于通风筒适用于不同的主导风向,将外部空气引入通风塔。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百叶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排风扇,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电机,所述排风扇由电机驱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自然风的风力较弱时,工作人员可将电机打开,电机带动排风扇转动,从而将通风塔下方建筑物中的空气排出,有利于通风塔内的空气的流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筒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上设置有百叶形状的叶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盖可减少空气中杂质进入通风塔内的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筒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螺纹段,所述筒盖与通风筒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盖与通风筒螺纹连接有利于筒盖的拆卸,提高工作人员安装拆卸筒盖的便捷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开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转动连接有通风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有利于通风塔内的空气流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检修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门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通风塔进行检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塔的外侧壁设置有扶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梯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爬上扶梯对通风塔进行检修,提高工作人员检修通风塔的便捷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一层通风塔和二层通风塔的设置,能够提高通风塔内的空气流通性;2.通过通风筒的设置,有利于不同主导风向的风沿通风筒进入通风塔内;3.通过排风扇的设置,利用排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通,增强通风塔内的空气的流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通风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排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风塔;2、一层通风塔;3、二层通风塔;4、百叶板;5、支撑板;6、玻璃板;7、底板;8、通风筒;9、支撑架;10、排风扇;11、电机;12、通风扇;13、筒盖;14、检修门;15、扶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布的一种建筑用通风塔,包括通风塔1。通风塔1包括一层通风塔2与二层通风塔3,一层通风塔2设置在二层通风塔3的下方。参照图1,一层通风塔2包括竖直设置的百叶板4,百叶板4设有四个,四个百叶板4成方形设置,四个百叶板4焊接在一起。参照图1,二层通风塔3包括焊接在百叶板4上方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上方胶接有玻璃板6,支撑板5上方焊接有底板7。底板7成水平设置,底板7上连接有通风筒8,通风筒8设置有两个,通风筒8延伸至玻璃板6上方。参照图1,工作人员将通风塔1设置为两层,一层通风塔21上设置有百叶板4,百叶板4上的缝隙可有利于自然风的流通。同时二层通风塔3上的通风筒8可把上部的空气引入通风塔1内,进一步加速通风塔1内的空气流通。参照图1和2,为了进一步增强通风塔1内空气的流通性,在百叶板4的内侧壁焊接有支撑架9,支撑架9上转动连接有排风扇10。支撑架9上设有电机11,排风扇10由电机11驱动。当自然风的风力较小时,工作人员打开电机11开关,电机11带动排风扇10转动,有利于通风塔1内的空气排出。参照图1,支撑板5开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转动连接有通风扇12。通风扇12转动带动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通风塔1内空气流动的效率。参照图1,为了减少空气中杂质导致通风塔1内堵塞的现象。在通风筒8远离底板7的一端连接有筒盖13,筒盖13上设置有百叶形状的叶片。筒盖13上的百叶形状的叶片有利于空气扩散进入通风塔1,同时筒盖13的设置可降低空气中的杂质扩散进入通风塔1内的可能性。参照图1,通风筒8远离底板7的一端设有螺纹段,筒盖13与通风筒8螺纹连接。使用一段时间时间后筒盖13上落有灰尘,便于工作人员将筒盖13拆卸下来,对其进行清理。参照图1,通风塔1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检修。在支撑板5上开设有检修门14,通风塔1的外侧壁设置有扶梯15。工作人员爬上扶梯15,通过检修门14对通风塔1进行检修,确保通风塔1可以正常工作,保持其通风效果。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打开电机11的开关,排风扇10转动将通风塔1下方建筑内部的空气排出去。然后关闭电机11,一层通风塔2上的百叶板4上的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二层通风塔3上的通风筒8的设计,有利于把通风塔1上部的空气引入通风塔1内,进一步加速通风塔1内的空气的流通。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通风塔,包括通风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塔(1)包括一层通风塔(2)与二层通风塔(3),所述一层通风塔(2)设置在二层通风塔(3)的下方,所述一层通风塔(2)包括竖直设置的百叶板(4),所述百叶板(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百叶板(4)成方形设置;/n所述二层通风塔(3)包括固定连接在百叶板(4)上方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方胶接有玻璃板(6),所述支撑板(5)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7),所述底板(7)成水平设置,所述底板(7)上连接有通风筒(8),所述通风筒(8)延伸至玻璃板(6)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通风塔,包括通风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塔(1)包括一层通风塔(2)与二层通风塔(3),所述一层通风塔(2)设置在二层通风塔(3)的下方,所述一层通风塔(2)包括竖直设置的百叶板(4),所述百叶板(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百叶板(4)成方形设置;
所述二层通风塔(3)包括固定连接在百叶板(4)上方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方胶接有玻璃板(6),所述支撑板(5)上方固定连接有底板(7),所述底板(7)成水平设置,所述底板(7)上连接有通风筒(8),所述通风筒(8)延伸至玻璃板(6)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通风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筒(8)至少设置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通风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板(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上转动连接有排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轻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