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3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墙体结构。包括:钢筋框架、填充墙和拉结钢筋,填充墙填充在钢筋框架形成的空间内,拉结钢筋的一端与钢筋框架相固定连接,另一端埋入填充墙中,使得当钢架框体和/或填充墙发生形变时,拉结钢筋给予填充墙和钢筋矿机防止二者相对远离的力。由于在填充墙和钢筋框架之间具有拉结钢筋,从而在钢筋和/或填充墙在变形的过程中,与钢筋框架以及填充墙连接的拉结钢筋会对二者产生拉力,缓解因为钢筋和/或填充墙变形从而在墙体上形成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十年来,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许多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都采用了钢梁、钢柱、钢斜撑作为主受力构件。在钢结构和填充墙结合的建筑中,因为钢结构和填充墙多采用刚性连接,使得钢结构与砌体墙接触面容易产生裂缝,这种裂纹不仅容易产生防水性差的问题,还影响了墙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墙体结构,能够缓解因为钢筋和/或填充墙变形从而在墙体上形成裂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墙体结构,包括:钢筋框架、填充墙和拉结钢筋,填充墙填充在钢筋框架形成的空间内,拉结钢筋的一端与钢筋框架相固定连接,另一端埋入填充墙中,使得当钢筋框架和/或填充墙发生形变时,拉结钢筋给予填充墙和钢筋框架防止二者相对远离的力。作为对上述结构的改进,拉结钢筋埋入到填充墙的一端设有弯钩。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拉结钢筋埋入到填充墙的深度不小于700mm。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填充墙体和钢筋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缝隙,缝隙内填充柔性材料。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缝隙的宽度为10mm到20mm。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柔性材料分层设置,柔性材料依次包括PU发泡剂层、嵌缝剂层和PE棒层。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混凝土楼板,钢筋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承重梁和V形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首端均与承重梁相连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尾端均与混凝土楼板相连接,V形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承重梁和混凝土楼板形成的框架内,且V形支撑柱的一个分支端与第一支撑柱相连接,另一个分支端与第二支撑柱相连接,V形支撑柱的总端与混凝土楼板相连接,填充墙填充在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承重梁和V形支撑柱形成的空隙内。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填充墙包括大转层和小砖层,小砖层临近混凝土楼板和承重梁设置,小砖层临近V形支撑柱的总端设置。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每隔固定距离设有两个拉结钢筋,其中一个拉结钢筋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相连接,另一埋入到填充墙中,另一个拉结钢筋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相连接,另一端埋入到填充墙中。作为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固定距离为500mm至600mm。有益效果:由于在填充墙和钢筋框架之间具有拉结钢筋,从而在钢筋和/或填充墙在变形的过程中,与钢筋框架以及填充墙连接的拉结钢筋会对二者产生拉力,缓解因为钢筋和/或填充墙变形从而在墙体上形成裂纹。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的一个剖面图附图标记:第一支撑柱100、第二支撑柱200、混凝土楼板300、承重梁400、V形支撑柱500、分支端510、总端520、拉结钢筋600、弯钩610、填充墙700、小砖层710、大砖层720和缝隙8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结构,该墙体结构包括钢筋框架,钢筋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柱100和第二支撑柱200,第一支撑柱100和第二支撑柱200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柱100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柱20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承重梁400上,第一支撑柱100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柱200的另一端均与混凝土楼板300相连接,使得通过第一支撑柱100、混凝土楼板300、第二支撑柱200和承重梁400成型了框体结构,钢筋框架还包括V形支撑柱500,V形支撑柱500的一个分支端510与第一支撑柱100相连接,V形支撑柱500的另一个分支端510与第二支撑柱200相连接,V形支撑柱500的总端520与混凝土楼板300相连接,使得通过第一支撑柱100、第二支撑柱200、混凝土楼板300、承重梁400和V形支撑柱500形成较为稳定的钢筋框架结构。在该钢筋框架结构上具有空隙,填充墙700填充在上述空隙中,结合钢筋框架形成了本技术公开的墙体结构。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还包括拉结钢筋600,拉结钢筋6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00或第二支撑柱200相连接,另一端埋入到填充墙700体中,拉结钢筋600的作用是,当填充墙700和/或钢筋框架产生变形时,对填充墙700和钢筋框架产生拉力,缓解填充墙700和钢筋框架变形,使得墙体结构上产生缝隙800。如图2所示,拉结钢筋6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或第二支撑柱200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另一端埋入到填充墙700中,在拉结钢筋600伸入到填充墙700的一端的端部上设有弯钩610,这种结构使得在填充墙700和/或钢筋框架产生变形时,更容易对填充墙700体产生拉力。如图1所示,沿着第一支撑柱100和第二支撑柱200的上下方向,每隔一固定距离时,设置有两个拉结钢筋600,其中一个拉结钢筋6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00相连接,另一端埋入到填充墙700体中,另一个拉结钢筋60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00相连接,另一端埋入到填充墙700体中,这种结构可以使得通过较多的拉结钢筋600,更好的防止在填充墙700和/或钢筋框架产生变形时,墙体结构上产生裂纹。在上述结构中,固定距离的高度为500mm到600mm之间。在上述结构中,拉结钢筋600埋入到第一支撑柱100或第二支撑柱200中的深度不小于70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如图1所示,在钢筋框架上与填充墙700体相邻的边缘上,设置有缝隙800,使得缝隙800的一端为填充墙700体,另一端为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框架、填充墙和拉结钢筋,所述填充墙填充在所述钢筋框架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拉结钢筋的一端与所述钢筋框架相固定连接,另一端埋入所述填充墙中,使得当所述钢筋框架和/或所述填充墙发生形变时,所述拉结钢筋给予所述填充墙和所述钢筋框架防止二者相对远离的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框架、填充墙和拉结钢筋,所述填充墙填充在所述钢筋框架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拉结钢筋的一端与所述钢筋框架相固定连接,另一端埋入所述填充墙中,使得当所述钢筋框架和/或所述填充墙发生形变时,所述拉结钢筋给予所述填充墙和所述钢筋框架防止二者相对远离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钢筋埋入到所述填充墙的一端设有弯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钢筋埋入到所述填充墙的深度不小于7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体和所述钢筋框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柔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为10mm到2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分层设置,所述柔性材料依次包括PU发泡剂层、嵌缝剂层和PE棒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土楼板,所述钢筋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瑜严小霞朱德桥王聪黄俊席夏斌曾长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