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涉及城市排水井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的井体,井体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所述井体的底端设置有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远离井体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分流管道将井体和蓄水池连通;所述井体内分流管道的上方设置有浮动挡水组件,所述浮动挡水组件能够在井体内水体上升到浮动挡水组件时将井体封堵;所述井盖和浮动挡水组件之间水平设置有与井体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井盖之间设置有防倒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降水初期或者降水较少时能够将水储存在蓄水池中备用,当降水较大时能够使水从排水管道中排出并能够在发生倒灌时将井口封闭,具有雨水分流、防止倒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井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收集后多数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而城市绿化浇灌等非民用所需的水往往需要从这些水体或者工业水处理处远距离输送,成本较高。在雨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将排水井收集到的雨水就近储存利用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节省成本。授权公告号为CN20766007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分流井,其井体固定内置于路面内下部,井圈活动置于井体上端,雨水篦子活动置于井圈内,且压住截污挂篮和导流筒,导流筒固定设置在井体上端,截污挂篮活动设置在导流筒上端,溢流筒固定设置在导流筒下底中部,密封板用铰链活动设置在溢流筒下部两侧。该现有技术使初期雨水通过雨水篦子、截污挂篮通过初期雨水导流筒经储水管道截流至植草沟或雨水花园海绵体,超标雨水通过溢流筒流入城市下水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雨季雨水较大时,容易出现雨水倒灌的情况,尤其是导流筒的位置低于雨水篦子,倒灌问题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本技术在降水初期或者降水较少时能够将水储存在蓄水池中备用,当降水较大时能够使水从排水管道中排出并能够在发生倒灌时将井口封闭,具有雨水分流、防止倒灌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的井体,井体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所述井体的底端设置有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远离井体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分流管道将井体和蓄水池连通;所述井体内位于分流管道的上方设置有浮动挡水组件,所述浮动挡水组件能够在井体内水体上升到浮动挡水组件时将井体封堵;所述井盖和浮动挡水组件之间水平设置有与井体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井盖之间设置有防倒灌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井体底部设置蓄水池并利用分流管道连通,可在降水量较少的情况下蓄水,当降水量较大使蓄水池蓄满后,浮动挡水组件将进入蓄水池的通道封闭,让降水从排水通道排走;当排水通道发生倒灌时,防倒灌组件将井口封闭使水不能流到路面,同时浮动挡水组件也可避免排水管道内的水进入蓄水池使蓄水池内的水被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动挡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井体内的挡台,所述挡台开设有上下贯穿挡台的流通孔;所述挡台下方设置有能够将流通孔封堵的浮力块;所述浮力块的截面积大于流通孔的截面积;所述浮力块限制在井体内浮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井内水位的上升浮力块随之上升,当水位上升到挡台处后,浮力块将流通孔封堵,使得上方的水无法再进入蓄水池转而通过排水管道排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通孔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所述浮力块为球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球体与圆台的配合能够使得浮力块对流通孔的封堵更严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的底端竖直设置有固定在井体内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端从流通孔上部露出,所述浮力块套设在导向柱上并与导向柱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浮力块不会随着水流发生晃动而影响与挡台之间的紧密性,并且防止落入分流管道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灌组件包括固定在井体侧壁上并向井体内伸出的限位部;限位部开设有连通井体上部和下部的通孔;所述限位部下方设置有利用转轴与井体铰接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能够将限位部的通孔封闭;所述挡水板的底面设置有若干浮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倒灌时,水将挡水板顶起从而使得挡水板将限位部的通孔封闭,从而使水无法再向上流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动块与挡水板之间的距离随着与浮动块与转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发生倒灌时,挡水板与井壁之间倾斜设置,便于发生倒灌时将挡水板顶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下方设置有挂篮,所述挂篮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篮在起到防坠落作用的同时也避免过多杂物进入井体使得蓄水池中集聚较多杂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利用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井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井盖从所在位置上脱离,产生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井体底部设置蓄水池并利用分流管道连通,可在降水量较少的情况下蓄水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2.当降水量较大使蓄水池蓄满后,浮动挡水组件将进入蓄水池的通道封闭,让降水从排水通道排走,对降水起到分流作用;3.当排水通道发生倒灌时,防倒灌组件将井口封闭使水不能流到路面,同时浮动挡水组件也可避免排水管道内的水进入蓄水池使蓄水池内的水被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体;11、安装台;12、悬挂台;13、限位部;14、挡台;141、流通孔;2、井盖;21、第一固定螺栓;3、挂篮;31、第二固定螺栓;4、排水管道;5、分流管道;51、蓄水池;6、挡水板;61、转轴;62、浮动块;7、导向柱;71、浮力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包括竖直设置的内部为中空立方体状的井体1,井体1的底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流管道5,分流管道5远离井体1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51,分流管道5将井体1和蓄水池51连通。井体1内位于分流管道5上方的位置水平设置有挡台14,挡台14的形状与井体1的形状匹配。挡台14的竖直侧壁均与井体1固定连接。挡台1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竖直贯穿挡台14的流通孔141。流通孔141与井体1的底面之间竖直设置有导向柱7。导向柱7底端与井体1固定连接,顶端从流通孔141露出。导向柱7位于流通孔141下方的位置套设有球状的浮力块71。浮力块71与导向柱7之间滑动连接。浮力块7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流通孔141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浮力块71无法穿过流通孔141达到挡台14上部。井体1的与设置分流管道5的侧壁相对的侧壁处设置有水平的排水管道4,排水管道4与井体1内部连通。排水管道4与井体1的连通口位于井体1顶端和挡台14之间。参照图2、图3,井体1的顶端开口,开口处设置有方形的镂空井盖2,井盖2利用第一固定螺栓21固定在井体1顶端。降雨时,雨水从井盖2进入后通过流通孔141达到井体1底端,之后通过分流管道5流入蓄水池51。当蓄水池51内的水逐渐增多后,雨水不再向蓄水池51流动,而逐渐在井体1底部聚集,水面逐渐上升。套设在导向柱7上的浮力块71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最终使浮力块71将流通孔141封堵,上面的雨水在挡台14上方集聚。当雨水的水面到达排水管道4后,雨水从排水管道4排出。参照图3、图4,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的井体(1),井体(1)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底端设置有分流管道(5),所述分流管道(5)远离井体(1)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51),所述分流管道(5)将井体(1)和蓄水池(51)连通;所述井体(1)内位于分流管道(5)的上方设置有浮动挡水组件,所述浮动挡水组件能够在井体(1)内水体上升到浮动挡水组件时将井体(1)封堵;所述井盖(2)和浮动挡水组件之间水平设置有与井体(1)连通的排水管道(4),所述排水管道(4)与井盖(2)之间设置有防倒灌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排水分流井,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的井体(1),井体(1)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底端设置有分流管道(5),所述分流管道(5)远离井体(1)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51),所述分流管道(5)将井体(1)和蓄水池(51)连通;所述井体(1)内位于分流管道(5)的上方设置有浮动挡水组件,所述浮动挡水组件能够在井体(1)内水体上升到浮动挡水组件时将井体(1)封堵;所述井盖(2)和浮动挡水组件之间水平设置有与井体(1)连通的排水管道(4),所述排水管道(4)与井盖(2)之间设置有防倒灌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排水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挡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井体(1)内的挡台(14),所述挡台(14)开设有上下贯穿挡台(14)的流通孔(141);所述挡台(14)下方设置有能够将流通孔(141)封堵的浮力块(71);所述浮力块(71)的截面积大于流通孔(141)的截面积;所述浮力块(71)限制在井体(1)内浮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排水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141)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所述浮力块(71)为球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崇艳超,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