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服饰类商品销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包括表面层、RFID芯片层和防伪标底层,表面层上端面设置有温变油墨印刷层和警报油墨印刷层,表面层下方设置有粘合层;所述表面层下方设置有RFID芯片层,通过粘合层将表面层与RFID芯片层结合为一整体,RFID芯片层下方设置有防伪标底层;锁形织标表层含有不可逆温变油墨,此项工艺的特点在于,温度超过65℃以上印刷内容就会由黑色变为红色,以此来杜绝企图用加热方式溶解粘合层后打开商标,进行盗版,一旦发现变色即可确认为盗版;同时,由于RFID的数据存储容量大,该锁形商标可以包含更多更详细的服装信息,有助于服装流通的信息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饰类商品销售
,具体为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们常见的贴纸标签都是以二维码、文字或图案等形式在贴纸表面印刷商品的成分、条码、价格、尺码等产品信息。此类贴纸标签在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所有产品信息均处于暴露状态,容易被假冒复制,已有很多软件能简单快速的生成二维码标签,而且读取出来的信息可以根据需求随便设置,无法有效识别假冒产品;服饰类尤其是著名品牌,容易遭到假冒仿制,或者被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去售后调包谋取利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包括表面层、RFID芯片层和防伪标底层,表面层上端面设置有温变油墨印刷层和警报油墨印刷层,表面层下方设置有粘合层;所述表面层下方设置有RFID芯片层,通过粘合层将表面层与RFID芯片层结合为一整体,RFID芯片层下方设置有防伪标底层。优选的,所述表面层、RFID芯片层和防伪标底层尺寸相同,其结合端面均通过粘合层连接为一整体。优选的,所述表面层、RFID芯片层和防伪标底层侧边设置有相同结构的连接挂环,连接挂环为半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温变油墨印刷层和警报油墨印刷层根据产品信息和商标标识进行设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采用经纬交织的原理,在表面层织造出产品内容和产品形状;S2:在S1所述产品上采用丝印方式加印不可逆温变油墨和警报油墨,形成温变油墨印刷层和警报油墨印刷层;S3:在S2所述产品上采用半自动贴标机,贴双面不干胶;S4:在S3所述产品上采用半自动的方式在对应的位置贴上RFID芯片;S5:在S4所述产品上采用镭射工艺,按照产品规格镭射出外形。优选的,可在挂到服饰上之前,对RFID进行数据写入,结合数据库以及读写器实现对产品的防伪防盗,然后将连接挂环穿过服饰的孔眼,并进行折叠包裹黏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本专利技术中的锁形织标表层含有不可逆温变油墨,此项工艺的特点在于,温度超过65℃以上印刷内容就会由黑色变为红色,以此来杜绝企图用加热方式溶解粘合层后打开织标,进行盗版,一旦发现变色即可确认为盗版;二、本专利技术中的锁形织标表层还含有感应式警报油墨印刷层,该功能的特点是源头唯一,且可追溯性强,可以定制扫描后播报内容,并且仿制成本高;三、本专利技术中的锁形织标还具有RFID功能层,通过RFID读写器可以写入有关服装的电子数据信息,这些信息还可以进行数据加密,无法复制,从而具备强大的防伪功能;四、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芯片为易碎芯片,打开即损毁,所述RFID功能层位经过折叠粘合后被织标表层包围,很好隐藏了芯片设计,完整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图中:1、表面层;2、RFID芯片层;3、防伪标底层;4、温变油墨印刷层;5、警报油墨印刷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包括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表面层1上端面设置有温变油墨印刷层4和警报油墨印刷层5,表面层1下方设置有粘合层;所述表面层1下方设置有RFID芯片层2,通过粘合层将表面层1与RFID芯片层2结合为一整体,RFID芯片层2下方设置有防伪标底层3。进一步的,所述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尺寸相同,其结合端面均通过粘合层连接为一整体。进一步的,所述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侧边设置有相同结构的连接挂环,连接挂环为半圆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温变油墨印刷层4和警报油墨印刷层5根据产品信息和商标标识进行设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采用经纬交织的原理,在表面层1织造出产品内容和产品形状;S2:在S1所述产品上采用丝印方式加印不可逆温变油墨和警报油墨,形成温变油墨印刷层4和警报油墨印刷层5;S3:在S2所述产品上采用半自动贴标机,贴双面不干胶;S4:在S3所述产品上采用半自动的方式在对应的位置贴上RFID芯片;S5:在S4所述产品上采用镭射工艺,按照产品规格镭射出外形。进一步的,可在挂到服饰上之前,对RFID进行数据写入,结合数据库以及读写器实现对产品的防伪防盗,然后将连接挂环穿过服饰的孔眼,并进行折叠包裹黏合。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锁形织标表层含有不可逆温变油墨印刷层4,此项工艺的特点在于,温度超过65℃以上印刷内容就会由黑色变为红色,以此来杜绝企图用加热方式溶解粘合层后打开商标,进行盗版,一旦发现变色即可确认为盗版;同时,由于RFID的数据存储容量大,可达数MegaBytes,远大于普通的商标所包含的数据量,并且随着记忆载体技术的发展,其数据容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该锁形商标可以包含更多更详细的服装信息,有助于服装流通的信息管理,RFID芯片层2存储的数据信息还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方便信息的更新;本专利技术中锁形商标表层还含有感应式警报油墨印刷层5,该功能的特点是源头唯一,且可追溯性强,可以定制扫描后播报内容,由于目前仅为一家供应商,因此,仿制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独特的锁形设计,可以通过扣带穿过鞋类或者纽扣洞,以封闭的方式连接,与传统织标连接方式相同,不可重复利用、不可使用在其他产品上,有效的杜绝了仿制问题,且可以应用于除服装类之外的其他领域;如箱包、首饰、钟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表面层(1)上端面设置有温变油墨印刷层(4)和警报油墨印刷层(5),表面层(1)下方设置有粘合层;所述表面层(1)下方设置有RFID芯片层(2),通过粘合层将表面层(1)与RFID芯片层(2)结合为一整体,RFID芯片层(2)下方设置有防伪标底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表面层(1)上端面设置有温变油墨印刷层(4)和警报油墨印刷层(5),表面层(1)下方设置有粘合层;所述表面层(1)下方设置有RFID芯片层(2),通过粘合层将表面层(1)与RFID芯片层(2)结合为一整体,RFID芯片层(2)下方设置有防伪标底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尺寸相同,其结合端面均通过粘合层连接为一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FID锁型织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1)、RFID芯片层(2)和防伪标底层(3)侧边设置有相同结构的连接挂环,连接挂环为半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饰类商品用的防伪防盗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东,马雪唐,郑兆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西文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