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06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涉及一种后浇带构造,包括先浇带(12)和后浇带(9),在先浇带(12)之间有后浇带(9),在后浇带(9)上部两侧留翻边,所述的后浇带(9)上部两侧翻边分别形成垛头A(5)和垛头B(10),在后浇带(9)上方设有盖板(3),在盖板(3)下部开设凹槽(8),垛头A(5)和垛头B(10)分别锚入盖板(3)下部凹槽(8)的顶角(4)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上通过增加预制盖板,保证在不影响后浇带后浇的前提下,可以先进行下道覆土、绿化等工序,以达到缩短地库整体施工周期乃至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
本技术主要涉及后浇带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工程领域中,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会在基础底板、墙、梁等的先浇筑混泥土的相应位置预留的临时施工缝,在一段时间后需再向该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目前大型地库伸缩后浇带的封闭施工,传统做法均应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90天后再施工,对于沉降后浇带,需在高层结构主体封顶,沉降稳定后方再施工,然后才能接着进行顶板覆土、绿化、市政等工序的施工。此类做法,由于需等地库顶板伸缩变形、沉降变形等基本完成后才能浇筑,导致其耗时较长、花费时间较多,在现今强调时间成本的时代,施工周期长,效率低。图1所示为传统后浇带施工方法,即在后浇带9的上方铺设附加防水层,在附加防水层上方铺设覆盖后浇带9和先浇带12的防水层14,地下室顶板长期裸露,无法进行后期顶板覆土、绿化、市政等工序的施工,而且传统铺设防水层无法对从缝隙处流入的水进行阻挡,容易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在结构设计上通过增加预制盖板,保证在不影响后浇带后浇的前提下,可以先进行下道覆土、绿化等工序,以达到缩短地库整体施工周期乃至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包括先浇带和后浇带,在先浇带之间有后浇带,在后浇带上部两侧留翻边,所述的后浇带上部两侧翻边分别形成垛头A和垛头B,在后浇带上方设有盖板,在盖板下部开设凹槽,垛头A和垛头B分别锚入盖板下部凹槽的顶角内,在盖板上表面留有预留孔。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所述的盖板呈梯形结构,在盖板的下表面中部开设向内凹的凹槽。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所述的凹槽的高度与垛头A和垛头B的高度相同。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盖板的两侧面分别形成坡面A和坡面B,在盖板外表面铺设防水层,在坡面A和坡面B与迎水面相接的角部铺设的防水卷材做角部褶皱处理。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在后浇带与两侧先浇带连接处中部分别设有钢板止水带。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在所述的预留孔内插设注浆管。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所述的注浆管的直径大于等于100mm,或是粗骨料最大直径的1.5倍;注浆管的高度高出覆土面80-150mm,注浆管下端伸入后浇带80-120mm。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所述的注浆管每隔3m设置一个,注浆管居中设置在盖板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通过在后浇带上部设置预制盖板,预制盖板卡设在后浇带两侧的翻边上,对后浇带起到遮盖保护的作用,两侧翻边的垛头A和垛头B还起到施工过程顶板防水作用,同时在预制盖板上预留后浇的预留孔,本技术在保证后浇带定期封闭施工的前提下,方便地库顶板覆土、绿化、市政等工序的提前施工;本技术既不影响后浇带的作用,也保证了施工过程顶板的防水问题,方便了后期顶板覆土、绿化、市政等工序的施工,避免地下室顶板长期裸露。本技术根据伸缩后浇带需地库顶板伸缩变形基本完成后才能浇筑的特点,在结构设计上通过增加预制盖板,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来保证在不影响后浇带后浇的前提下,可以先进行下道覆土、绿化等工序,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以达到缩短地库整体施工周期乃至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在经济价值方面,缩短地库整体施工周期乃至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节约时间成本,提供工程整体经济性;在环保方面,减少工地现场扬尘,有利于环保,也方便园林化施工的实施;在社会效益方面,采用工厂化装配式预制构件,减少现场现浇工作量,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后浇带构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浇带构造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浇带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浇带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角部,2-坡面A,3-盖板,4-顶角,5-垛头A,6-预留孔,7-注浆管,8-凹槽,9-后浇带,10-垛头B,11-坡面B,12-先浇带,13-迎水面,14-防水层,15-附加防水层,16-板配筋,17-钢板止水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请参照图2-4,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包括先浇带12和后浇带9,先浇带12内部设有板配筋16,在先浇带12之间有后浇带9,在后浇带9上部两侧留翻边,所述的后浇带9上部两侧翻边分别形成垛头A5和垛头B10,在后浇带9上方设有盖板3,在盖板3下部开设凹槽8,垛头A5和垛头B10分别锚入盖板3下部凹槽8的顶角4内,在盖板3上表面留有预留孔6。实施例,请参照图2-4,所述的盖板3呈梯形结构,使得盖板3下部的长边大于后浇带9的宽度,对后浇带9起到良好的遮盖保护同时梯形结构设计可以节省物料,在盖板3的下表面中部开设向内凹的凹槽8,盖板3左右对称并保持中部遮盖在后浇带9上方。实施例,请参照图2-3,所述的凹槽8的高度与垛头A5和垛头B10的高度相同,通过在后浇带9上部两侧翻边设置垛头A5和垛头B10,可以防止漏水及水的渗入,垛头A5和垛头B10起到阻挡作用,垛头A5和垛头B10的高度与盖板3的凹槽8的高度相同,实现盖板3紧固卡接在后浇带9上方,避免盖板3移动错位。实施例,请参照图2-4,盖板3的两侧面分别形成坡面A2和坡面B11,在盖板3外表面铺设防水层14,在坡面A2和坡面B11与迎水面13相接的角部1铺设的防水卷材做角部褶皱处理,通过对角部1防水卷材做角部褶皱处理可以防止水的渗入。实施例,请参照图2,在后浇带9与两侧先浇带12连接处中部分别设有钢板止水带17,通过钢板止水带17可以进一步防止水的浸入。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包括先浇带(12)和后浇带(9),其特征是:在先浇带(12)之间有后浇带(9),在后浇带(9)上部两侧留翻边,所述的后浇带(9)上部两侧翻边分别形成垛头A( 5)和垛头B(10),在后浇带(9)上方设有盖板(3),在盖板(3)下部开设凹槽(8),垛头A (5)和垛头B(10)分别锚入盖板(3)下部凹槽(8)的顶角(4)内,在盖板(3)上表面留有预留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包括先浇带(12)和后浇带(9),其特征是:在先浇带(12)之间有后浇带(9),在后浇带(9)上部两侧留翻边,所述的后浇带(9)上部两侧翻边分别形成垛头A(5)和垛头B(10),在后浇带(9)上方设有盖板(3),在盖板(3)下部开设凹槽(8),垛头A(5)和垛头B(10)分别锚入盖板(3)下部凹槽(8)的顶角(4)内,在盖板(3)上表面留有预留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3)呈梯形结构,在盖板(3)的下表面中部开设向内凹的凹槽(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8)的高度与垛头A(5)和垛头B(10)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其特征是:盖板(3)的两侧面分别形成坡面A(2)和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华孔斌峰陈磊徐文希
申请(专利权)人: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