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及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在城市运营地铁盾构隧道上浮进行大面积基坑开挖卸载的案例越来越多。基坑开挖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坑底及下卧隧道产生隆起变形,当运营隧道变形过大时,将导致管片破损、渗漏水,并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魏纲于2013年在《岩土力学》发表的《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实测与分析》一文中收集了14个国内基坑工程实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64%的隧道上浮变形值超过了报警值10mm,说明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不容忽视。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035630.7的中国技术,该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主要步骤如下:按确定的施工流程分块进行土方开挖、钢筋制作并浇筑混凝土;待新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在新筑底板上进行堆载回压,回压荷载量与隧道上方卸载土方的荷载量相适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布置于隧道(1)两侧的多个预应力抗拔桩(2)和横跨所述隧道(1)的抗浮板(3),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上方形成有缓冲层(21),且安装有张拉装置,各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顶部伸出的抗拔桩钢筋(22)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缓冲层(21)、保护管(31)和对应的所述张拉装置,以能够通过对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分级张拉减小隧道变形,各所述保护管(31)贯穿所述抗浮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布置于隧道(1)两侧的多个预应力抗拔桩(2)和横跨所述隧道(1)的抗浮板(3),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上方形成有缓冲层(21),且安装有张拉装置,各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顶部伸出的抗拔桩钢筋(22)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缓冲层(21)、保护管(31)和对应的所述张拉装置,以能够通过对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分级张拉减小隧道变形,各所述保护管(31)贯穿所述抗浮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装置包括底部钢板(41)、底部钢筋锚头(42)、液压油缸(10)、顶部钢板(43)和顶部钢筋锚头(44),所述预应力抗拔桩(2)顶部伸出的抗拔桩钢筋(22)依次穿过所述底部钢板(41)、底部钢筋锚头(42)、顶部钢板(43)和顶部钢筋锚头(44),所述液压油缸(10)位于所述底部钢板(41)与所述顶部钢板(4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板(3)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抗浮板或预制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预应力抗拔桩控制基坑上跨既有隧道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朋,刘源,宋旭,吴怀娜,孟凡衍,蓝淦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