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802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首先对与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添加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外观材质a;接着对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添加无任何特殊效果的外观材质b,并放置在虚拟模型A的内部;最后将外表面虚拟模型A通过AR标记叠加在真实物体上,即可实现使虚拟模型B正确显示在真实物体的内部,并只能通过真实物体外表的开口来看到其内部的虚拟模型B,即真实物体与虚拟模型B具有正确的位置关系和遮挡关系,就好像虚拟模型B是真实存在于物体内部的。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增强现实的真实感和体验感,而且实现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增强现实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
技术介绍
增强现实,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通常是包含真实场景的实时视频)中,增强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与实时视频的直接显示不同,在AR融合过程中,虚拟信息是依靠单独的图形通道(GPU)进行渲染的,也就是说,虚拟信息和实时视频并不在同一显示层。为实现虚实融合,目前的增强现实算法,都是将虚拟信息渲染层叠加在实时视频层的前面。这就导致无论从什么角度观看增强现实场景,无论将虚拟对象设置在什么位置,都只能看到虚拟对象悬浮在真实物体的上方,不存在任何虚实交互的可能性,这大大降低了增强现实场景的真实性,影响用户的体验,限制其应用推广。目前能解决增强现实虚实交互问题的方案是基于图像深度信息的虚实交互算法。首先采用深度相机获取真实场景的实时视频,接着在虚实融合过程中,将真实场景的深度信息通过坐标变换算法变到虚拟模型的坐标系下,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虚拟模型与真实物体的深度关系(主要是比较两者相交部分的点的Z坐标),最后把相交部分虚拟模型Z坐标小于真实物体Z坐标的点进行隐藏,即实现了虚实遮挡交互,视觉上的效果就是真实物体遮挡住了部分虚拟模型。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大范围场景的虚实交互,但是要用到深度相机,坐标变换涉及大量矩阵运算,代码编写困难,成本很高,实用性不强,并不适用于以普通相机为视觉输入渠道的移动终端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增强现实的真实感和体验感,而且实现简单,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首先对与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添加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外观材质a;接着对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添加无任何特殊效果的外观材质b,并放置在虚拟模型A的内部;最后将外表面虚拟模型A通过AR标记叠加在真实物体上,即可实现使虚拟模型B正确显示在真实物体的内部,并只能通过真实物体外表的观察开口来看到其内部的虚拟模型B。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创建外观材质a和外观材质b;S2)创建与所述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创建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S3)设置AR标记、虚拟模型A、虚拟模型B的位置关系,并给虚拟模型A添加外观材质a,给虚拟模型B添加外观材质b;S4)导出系统,用摄像头扫描带有AR标记的真实物体,即可看到正确叠加在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为:在Unity3d软件中,首先创建一个着色器Shader-A,对Shader-A的属性进行设置,设置为可赋予虚拟模型外表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效果;再创建两个Material材质,即外观材质a和外观材质b,外观材质a的着色器选项选择所创建的Shader-A,外观材质b的着色器选项使用默认的,系统默认的着色器只能赋予虚拟模型颜色,无其他特殊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使用3D建模软件为表面有开口的真实物体创建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以及创建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将模型A和B导出为FBX格式文件,并导入到Unity3d软件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为:在真实物体上放置AR标记,根据AR标记与真实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在Unity3d软件中,将虚拟模型A设置ImageTarget对象的子物体,ImageTarget对象代表真实物体上的AR标记,并设置虚拟模型A的大小位置,使虚拟模型A与ImageTarget的相对位置关系跟真实物体与AR标记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将虚拟模型B放置在虚拟模型A的内部,并把虚拟模型B设置为虚拟模型A的子物体;最后,给虚拟模型A添加外观材质a,给虚拟模型B添加外观材质b。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为:将程序导出,安装到带有摄像头的设备上;用摄像头扫描真实物体上的AR标记,在视频图像中,即可从真实物体外表面上的开口处看到其内部的虚拟模型B,所述虚拟模型B与真实物体具有正确的位置深度关系和轮廓遮挡关系,如同真实存在于物体的内部一样。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该方法可在真实物体的内部叠加虚拟模型,首先给真实物体的外表叠加一层透明的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虚拟轮廓,通过虚拟轮廓与所要叠加显示的虚拟模型的遮挡关系,实现真实物体与所要叠加显示的虚拟模型的正确遮挡关系,从而在视觉上实现把虚拟模型叠加到真实物体的内部。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无需计算真实背景与虚拟模型的位置深度关系,成本低,虚实交互效果真实明显,可有效解决以往的增强现实应用中,因虚拟模型渲染层位于背景图层前方而导致的虚拟模型始终悬浮在真实物体上方,无法交互,不具备真实位置关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明显提升增强现实的真实感和体验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实现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创建虚拟模型A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创建虚拟模型B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别给虚拟模型A、B添加外观材质a、b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首先对与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添加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外观材质a;接着对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添加无任何特殊效果的外观材质b,并放置在虚拟模型A的内部;最后将外表面虚拟模型A通过AR标记叠加在真实物体上,即可实现使虚拟模型B正确显示在真实物体的内部,并只能通过真实物体外表的观察开口来看到其内部的虚拟模型B,即真实物体与虚拟模型B具有正确的位置关系和遮挡关系,就好像虚拟模型B是真实存在于物体内部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解决以往的增强现实系统存在的虚实物体位置关系不正确,无法交互的问题,明显提升增强现实系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创建外观材质a和外观材质b。所述步骤S1具体为:在Unity3d软件中,首先创建一个着色器Shader-A,对Shader-A的属性进行设置,设置为可赋予虚拟模型外表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效果;再创建两个Material材质,即外观材质a和外观材质b,外观材质a的着色器选项选择所创建的Shader-A,外观材质b的着色器选项使用默认的,系统默认的着色器只能赋予虚拟模型颜色,无其他特殊效果。S2)创建与所述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创建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所述步骤S2具体为:使用3D建模软件为表面有开口的真实物体创建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以及创建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与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添加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外观材质a;接着对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添加无任何特殊效果的外观材质b,并放置在虚拟模型A的内部;最后将外表面虚拟模型A通过AR标记叠加在真实物体上,即可实现使虚拟模型B正确显示在真实物体的内部,并只能通过真实物体外表的观察开口来看到其内部的虚拟模型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与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添加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外观材质a;接着对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添加无任何特殊效果的外观材质b,并放置在虚拟模型A的内部;最后将外表面虚拟模型A通过AR标记叠加在真实物体上,即可实现使虚拟模型B正确显示在真实物体的内部,并只能通过真实物体外表的观察开口来看到其内部的虚拟模型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创建外观材质a和外观材质b;
S2)创建与所述真实物体外表面轮廓一致的虚拟模型A,创建要叠加在所述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
S3)设置AR标记、虚拟模型A、虚拟模型B的位置关系,并给虚拟模型A添加外观材质a,给虚拟模型B添加外观材质b;
S4)导出系统,用摄像头扫描带有AR标记的真实物体,即可看到正确叠加在真实物体内部的虚拟模型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真实位置关系的增强现实模型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在Unity3d软件中,首先创建一个着色器Shader-A,对Shader-A的属性进行设置,设置为可赋予虚拟模型外表完全透明但可遮挡住其他虚拟模型的效果;再创建两个Material材质,即外观材质a和外观材质b,外观材质a的着色器选项选择所创建的Shader-A,外观材质b的着色器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炳蔚苏晓航施家峰林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