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00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包括:上部透水坝、草包亚粘土层、疏浚泥浆堆场围堰和无纺土工布,上部透水坝底部通过草包亚粘土层与疏浚泥浆堆场围堰连接,无纺土工布与上部透水坝和疏浚泥浆堆场围堰外表面连接。其中,上部透水坝包括: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人工烁石填充区域和反冲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在现有的疏浚泥浆堆场围堰上取消原有的水门或排水管道排水,增设上部透水坝,实现对疏浚泥浆上清液进行快速过滤,中间设置多级填料结构,可以快速降低上清液悬浮物的浓度,又满足原有的过水要求,提高泥浆排水沥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湖疏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十一五”期间对我国湖泊底质的调查和研究,在我国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太湖、滇池、巢湖等大型河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湖泊底泥污染,成为影响湖泊水质和水生态的重要因素。环保清淤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污染河湖底泥的主要措施,旨在清除河流、湖库水体中的污染底泥,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河湖环保清淤大多采用的是绞吸式淤泥吹填设备,由于此类设备及其输送工艺的限制,吹填淤泥的浓度偏低,处于10%-15%之间,泥浆体积可以增加到原状的6~8倍。同时,环保清淤的污染泥浆大部分属有机质土和淤泥质土类,泥水自然分离时间长,分离效果差,导致堆场面积大,土地长期占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保清淤工程的实施。为解决这种情况,国内一般采用絮凝剂进行疏浚泥浆辅助脱水,可降低泥浆上清液悬浮物浓度,减少泥水分离时间。但分离后的泥浆上清液悬浮物浓度一般仍在150~300mg/L之间,对后续余水处理带来的处理工艺和成本带来很大压力。而如需进一步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透水坝(100)、草包亚粘土层(200)、疏浚泥浆堆场围堰(300)和无纺土工布(400),所述上部透水坝(100)底部通过草包亚粘土层(200)与疏浚泥浆堆场围堰(300)连接,所述无纺土工布(400)与上部透水坝(100)和疏浚泥浆堆场围堰(300)外表面连接;/n其中,所述上部透水坝(100)包括: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10)、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20)、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和反冲洗管(140),所述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10)与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20)与人工烁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浚底泥上清液快速过滤的透水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透水坝(100)、草包亚粘土层(200)、疏浚泥浆堆场围堰(300)和无纺土工布(400),所述上部透水坝(100)底部通过草包亚粘土层(200)与疏浚泥浆堆场围堰(300)连接,所述无纺土工布(400)与上部透水坝(100)和疏浚泥浆堆场围堰(300)外表面连接;
其中,所述上部透水坝(100)包括: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10)、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20)、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和反冲洗管(140),所述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10)与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20)与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另一侧连接,所述反冲洗管(140)与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10)、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20)和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内部连接,所述第一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10)的烁石粒径为10~15cm,所述第二天然烁石填充区域(120)的烁石粒径为5~8cm,所述人工烁石填充区域(130)的烁石粒径为5~8cm,所述反冲洗管(140)的公称直径为150mm,所述反冲洗管(140)的管壁开孔直径为10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王晓黄俊伍亮石泽敏赵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