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该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包括活动拦水坝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拦水坝包括坝面和支撑结构,坝面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坝基,坝面包括面板、背面钢架、转筒和支撑臂,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的前面,面板的背面固定焊接背面钢架;背面钢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转筒的中心设有一个支撑轴;转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臂,支撑臂的上端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支撑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坝基;坝面的前面连接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压缸设于坝面的上方,无论是前面挡水还是后面挡水都不会影响液压油缸,减少水环境对设备的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便于操作及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
本技术属于液压坝
,具体涉及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
技术介绍
液压混凝土升降坝是水利科技比较简易的活动坝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渔业、船闸、海水挡潮、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和小水电站等建设。液压升降坝力学结构科学、不阻水、不怕泥砂淤积;不受漂浮物影响;在损失极小水量的情况下,就能很容易地冲掉上游的漂浮物,使河水清澈;放坝快速,不影响防洪安全;抗洪水冲击的能力强。它攻克了传统活动坝型的缺点,同时它又具备传统坝型的所有优点:它像橡胶坝一样紧贴河床不阻水(比橡胶坝效果更好);像翻板门坝一样自动放坝行洪,任意保持水位高度;像水闸一样坚固耐用。液压坝用液压缸直顶以底部为轴的活动拦水坝面的背部,实现升坝拦水,降坝行洪的目的。采用滑动支撑杆支撑活动坝面的背面,构成稳定的支撑墩坝;现有结构的液压坝存在的缺陷是液压板的液压缸和支撑结构均是位于其背水面,一般只适用于坝面前面挡水,如果坝面后面挡水就会出现液压缸没入水体中的问题,水环境对设备产生腐蚀,减少使用寿命,而且不便于操作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面挡水的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包括活动拦水坝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拦水坝包括坝面和支撑结构,坝面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坝基,坝面包括面板、背面钢架、转筒和支撑臂,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的前面,面板的背面固定焊接背面钢架;背面钢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转筒的中心设有一个支撑轴;转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臂,支撑臂的上端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支撑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坝基。支撑臂对坝面形成一个转动支撑,使坝面能够绕支撑轴转动。坝面的前面连接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通过铰接座与油缸座连接,油缸座固定连接活动拦水坝两侧的翼墙,油缸座的高度高于坝面的高度,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头部通过铰接座连接面板的前面上端。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伸出能够带动坝面绕支撑轴向后伏倒,使水流能够通过拦水坝,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复位能够带动拦水坝复位拦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坝面的转筒的前面还设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阻水台和止水橡胶条,阻水台固定设于坝基上,阻水台靠近转筒的一面为坡面,该坡面上固定设有止水橡胶条,止水橡胶条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横截面呈P字形的密封部,密封部与转筒的表面接触。阻水台和止水橡胶条配合对转筒与坝基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水从该间隙通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背面钢架包括纵向钢板和横向钢板,若干个纵向钢板和若干个横向钢板交错分布,相互焊接,纵向钢板的底部还固定连接转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筒上设有与支撑臂配合的开槽,开槽为支撑臂相对转筒的旋转提供路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连接转筒,支撑轴与支撑臂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液压油缸的后端通过转轴与铰接座转动连接,铰接座与油缸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液压站。液压站设于翼墙外侧的设备室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坝面后面的坝基上设有与坝面配合的缓冲座。坝面伏倒在缓冲座上进行缓冲,缓冲座还能限制坝面的伏倒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液压缸设于坝面的上方,无论是前面挡水还是后面挡水都不会影响液压油缸,减少水环境对设备的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便于操作及维护;2)本技术的活动拦水坝立起时能够阻挡前面或后面或前后两面的水体,可在前后均需要拦水的河道使用,实现双面拦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前面挡水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后面挡水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双面挡水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坝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坝面1、支撑结构2、面板3、背面钢架4、转筒5、支撑臂6、支撑轴7、液压油缸8、油缸座9、密封机构10、阻水台11、止水橡胶条12、密封部13、开槽14、翼墙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包括活动拦水坝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拦水坝包括坝面1和支撑结构2,坝面1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2连接坝基,坝面1包括面板3、背面钢架4、转筒5和支撑臂6,面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5的前面,面板3的背面固定焊接背面钢架4;背面钢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5,转筒5的中心设有一个支撑轴7;转筒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臂6,支撑臂6的上端与支撑轴7转动连接,支撑臂6的下端固定连接坝基。支撑臂6对坝面1形成一个转动支撑,使坝面1能够绕支撑轴7转动。坝面1的前面连接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8,液压油缸8通过铰接座与油缸座9连接,油缸座9固定连接活动拦水坝两侧的翼墙100,油缸座9的高度高于坝面1的高度,液压油缸8的活塞杆的头部通过铰接座连接面板3的前面上端。液压油缸8的活塞杆的伸出能够带动坝面1绕支撑轴7向后伏倒,使水流能够通过拦水坝,液压油缸8的活塞杆复位能够带动拦水坝复位拦水。优选的,坝面1的转筒5的前面还设有密封机构10,密封机构10包括阻水台11和止水橡胶条12,阻水台11固定设于坝基上,阻水台11靠近转筒5的一面为坡面,该坡面上固定设有止水橡胶条12,止水橡胶条12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横截面呈P字形的密封部13,密封部13与转筒5的表面接触。阻水台11和止水橡胶条12配合对转筒5与坝基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水从该间隙通过。优选的,背面钢架4包括纵向钢板和横向钢板,若干个纵向钢板和若干个横向钢板交错分布,相互焊接,纵向钢板的底部还固定连接转筒5。优选的,转筒5上设有与支撑臂6配合的开槽14,开槽14为支撑臂6相对转筒5的旋转提供路径。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拦水坝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拦水坝包括坝面和支撑结构,坝面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坝基,坝面包括面板、背面钢架、转筒和支撑臂,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的前面,面板的背面固定焊接背面钢架;背面钢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转筒的中心设有一个支撑轴;转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臂,支撑臂的上端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支撑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坝基;/n坝面的前面连接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通过铰接座与油缸座连接,油缸座固定连接活动拦水坝两侧的翼墙,油缸座的高度高于坝面的高度,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头部通过铰接座连接面板的前面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拦水坝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拦水坝包括坝面和支撑结构,坝面的底部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坝基,坝面包括面板、背面钢架、转筒和支撑臂,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的前面,面板的背面固定焊接背面钢架;背面钢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转筒,转筒的中心设有一个支撑轴;转筒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臂,支撑臂的上端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支撑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坝基;
坝面的前面连接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通过铰接座与油缸座连接,油缸座固定连接活动拦水坝两侧的翼墙,油缸座的高度高于坝面的高度,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头部通过铰接座连接面板的前面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面拦水的双向旋转型液压活动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面的转筒的前面还设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阻水台和止水橡胶条,阻水台固定设于坝基上,阻水台靠近转筒的一面为坡面,该坡面上固定设有止水橡胶条,止水橡胶条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横截面呈P字形的密封部,密封部与转筒的表面接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苏一旺,查晓军,王文波,王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宜诚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