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修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75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裂缝修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裂缝修补装置,包括:承载架;按压器,设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按压器可移动地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尖锐部;吸盘,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杆设有尖锐部的一端密闭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便于人员操作以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能够均衡调节施加撑开裂缝力度以避免手持式用力过大而导致修复对象破损,多种工具融合一体,提高独立工具之间的协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缝修补装置
本技术适用于裂缝修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裂缝修补装置。
技术介绍
由玻璃、陶瓷等材质构成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常会遇到外在或者内在作用力的冲击,产生或大或小的裂缝。例如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突然飞来的石头或者其它硬物撞在挡风玻璃上,就会容易留下沿撞击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裂缝,严重影响挡风玻璃的美观。若是不及时对裂缝进行修复处理,在继续行驶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裂缝越扩越大,进而导致整个挡风玻璃的损坏,给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裂缝修复工艺中需要对裂缝撑开并且让裂缝填充物能更充分的填入裂缝中,而这两个工艺则需要按压件以及吸盘来完成,现有的按压件为手持式的,在使用时需要人工直接拿着按压件撑开裂缝,这样导致无法解放人手,并且使用时受力不均匀容易导致裂缝加大、加深,而吸盘与按压件则是独立的,在使用时工具杂散,不便于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裂缝修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裂缝修复时采用手持式使得受力不均容易导致裂缝加大、加深、操作不易以及各种修复工具相互独立导致不便于人员操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包括:承载架;按压器,设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按压器可移动地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尖锐部;吸盘,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杆设有尖锐部的一端密闭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器还包括:固设在所述装配部上的主体部;设在所述主体部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顶杆提供向所述主体部外部方向移动的预紧力;活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顶杆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按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相抵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主体部外。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部设有与所述按压部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与所述弹性件抵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抵接于所述第三通孔的旁边。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包括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分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二分体位于所述主体部外部,所述尖锐部设于所述第二分体的背离所述第一分体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设有与所述装配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固定件并延伸出所述固定件外。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位于所述主体部内的一端设有标识部;所述主体部设有观察窗口以及位于所述观察窗口旁的压力刻度表;在所述顶杆移动时,所述标识部在所述观察窗口内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裂缝修补装置还包括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拉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吸盘。进一步地,所述拉动件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承载架设有与所述拉动件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拉动件的不与所述吸盘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当所述拉动件移动时,所述拉动件可提起所述吸盘。进一步地,所述拉动件与所述吸盘连接的一端设有挂钩,所述吸盘设有可挂于所述挂钩的拉环。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包括支撑部、设于支撑部的装配部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部和装配部的连接件,所述支撑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装配部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自所述支撑部向所述按压器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条形槽、所述连接孔以将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装配部锁定,所述按压器设于所述装配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杆以及第二支杆,所述装配部设有所述第一支杆或者所述第二支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杆或者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为吸盘。进一步地,所述裂缝修补装置还包括用以对裂缝填充物加热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承载架。进一步地,所述裂缝修补装置还包括对裂缝填充物发射超声波的超声波发射器。本技术提供的裂缝修补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固定按压器的承载架,从而解放人员双手,在按压器设置可移动的顶杆,可以通过调节顶杆的移动来调节修复对象的压力,从而避免人员直接手持按压器撑开裂缝而使得受力不均匀而导致修复对象破损、破碎的问题,将吸盘设置于顶杆上并与顶杆密闭配合,在顶杆移动时可以将吸盘同时覆盖住修复区域,如此便于工具之间使用的协调性,吸盘设置第一通孔与顶杆密闭配合,可以保证吸盘在拉压过程中空气不会从第一通孔进入吸盘,保证排空气效果好以及能能够促进填充液进入裂缝。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便于人员操作以解放双手的目的,能够均衡调节施加撑开裂缝力度以避免手持式用力过大而导致修复对象破损,多种工具融合一体,提高独立工具之间的协调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按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按压器的顶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支撑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固定按压器2的承载架1,从而解放人员双手,在按压器2设置可移动的顶杆21,可以通过调节顶杆21来调节给修复对象的压力,从而避免人员直接手持按压器2撑开裂缝而使得受力不均匀而导致修复对象破损、破碎的问题,将吸盘3设置于顶杆21上并与顶杆21密闭配合,在顶杆21移动时可以将吸盘3同时覆盖住修复区域,如此便于工具之间使用的协调性,吸盘3设置第一通孔与顶杆21密闭配合,可以保证吸盘3在拉压过程中空气不会从第一通孔进入吸盘3,保证排空气效果好以及能能够促进填充液进入裂缝。实施例一参见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裂缝修补装置包括承载架1、按压器2以及吸盘3。其中,按压器2设于承载架1,按压器2可移动地设有顶杆21,顶杆21的一端设有尖锐部211以便于顶杆21插入裂缝中,吸盘3设有第一通孔(图未示),第一通孔与顶杆21设有尖锐部211的一端密闭配合。使用时,承载架1放置于裂缝旁,在裂缝倒入填充液,将顶杆21的尖锐部211与裂缝抵接,由于顶杆21可移动,在与裂缝抵接的同时顶杆21可以被裂缝的反作用力缩回按压器2内,通过调节按压器2使顶杆21向裂缝方向移动的以对顶杆21施加压力从而使裂缝被撑开,同时拉压吸盘3,使吸盘3内部空气排出的同时促进填充液进入裂缝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裂缝修补装置,便于人员操作以解放双手,能够均衡调节施加撑开裂缝力度以避免手持式用力过大而导致修复对象破损,多种工具融合一体,提高独立工具之间的协调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修补装置包括:/n承载架;/n按压器,设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按压器可移动地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尖锐部;/n吸盘,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杆设有尖锐部的一端密闭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修补装置包括:
承载架;
按压器,设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按压器可移动地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尖锐部;
吸盘,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顶杆设有尖锐部的一端密闭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器还包括:
固设在装配部上的主体部;
设在所述主体部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顶杆相抵接并向所述顶杆提供向所述主体部外部方向移动的预紧力;
活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顶杆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按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相抵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主体部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主体部设有与所述按压部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所述弹性件抵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抵接于所述第三通孔的旁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设于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分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二分体的一端延伸出位于所述主体部外部,所述尖锐部设于所述第二分体位于所述主体部外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与所述装配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固定件并延伸出所述固定件外。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位于所述主体部内的一端设有标识部;
所述主体部设有观察窗口以及位于所述观察窗口旁的压力刻度表;
在所述顶杆移动时,所述标识部在所述观察窗口内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广深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