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长伯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61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的底部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竖杆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箱内的底部和承载板的上端均设有和凹槽对应的开口,所述凹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两个吊桶始终处于一上一下交错运动的状态,方便在其中一个吊桶上料的同时对另一个吊桶进行装料,提升了上料效率,且有效的保证吊桶移动时的稳定性,可避免吊桶晃动使混凝土倾倒造成浪费的情况出现,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使用更安全,还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吊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其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混凝土: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的水泥混凝土。在建筑施工时,常需要将混凝土提升至高处使用,因此需要使用吊装设备。现有的混凝土吊装设备大多在使用时仅能同时吊装一次混凝土进行上料,上料效率低,从而导致施工效率下降,且在吊装时吊桶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从导致部分混凝土掉落,造成一定的浪费,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吊装效果差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竖杆(2),所述竖杆(2)的上端固定有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箱(9),所述固定箱(9)内的底部固定有伺服电机(19),所述竖杆(2)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箱(9)内的底部和承载板(8)的上端均设有和凹槽对应的开口,所述凹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所述伺服电机(19)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竖杆(2)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呈L型设置,所述转动杆(20)的两端均贯穿竖杆(2)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6)的一侧,所述竖杆(2)的两侧均设有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竖杆(2),所述竖杆(2)的上端固定有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箱(9),所述固定箱(9)内的底部固定有伺服电机(19),所述竖杆(2)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箱(9)内的底部和承载板(8)的上端均设有和凹槽对应的开口,所述凹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所述伺服电机(19)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竖杆(2)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呈L型设置,所述转动杆(20)的两端均贯穿竖杆(2)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6)的一侧,所述竖杆(2)的两侧均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上均设有吊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混凝土吊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伺服电机(19)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16),所述转动杆(20)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7),两个所述开口和凹槽内共同贯穿设有传动链条(18),所述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通过传动链条(18)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伯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