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PCB生产系统,其中,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构;物料存放机构,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至少一端;取放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运动,所述取放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物料暂存区,所述物料暂存区包括上料暂存区和回料暂存区。任一暂存区可以对上料和回料过程中实现缓存,若需要对两个生产设备进行上料时,输送机构仅需要驱动取放机构依次移动到相应的生产设备附近,并将上料暂存区内的物料放置在相应的设备内即可,实现协调物料输送装置与多台生产设备实现产线配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PCB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PCB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英文名称为(PrintedCircuitBoard)PCB、(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线路板(FPC线路板又称柔性线路板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和软硬结合板(reechas,Softandhardcombinationplate)-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随着生产加工的发展,在电路板检测的自动化生产中,需要对电路板进行生产、加工、检测或是测试,在现有技术中,人们产长采用人工取放电路板,但是,人工取放受生产场地、人员等限制,容易出现放置错误、效率低下等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6906539U公开了一种对多台飞针测试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及飞针测试生产线,包括:基座、可在基座上滑动的机械手移动平台、固定在机械手移动平台上的机械手、设置在基座一侧的待测板传送机和已测板传送机。已测板传送机分为合格板传送机和不合格板传送机;合格板传送机用于传送经过飞针测试合格的电路板,不合格板传送机用于传送经过飞针测试不合格的电路板。当飞针测试机对电路板测试开始前,需预先将待测电路板摆放于待测板传送机上,通过待检测传送机传送至指定位置,而后机械手在指定位置抓取待检测电路板,并向飞针测试机内上料动作。当飞针测试机对电路板测试结束后,将发出相应得到电路板为合格电路板或是不合格电路板的信号,机械手依据上述信号,从飞针测试机中取出电路板,并放入合格板传送机或不合格板传送机上。但是,上述的飞针测试生产线在取放电路板的过程中,从机械手执行动作来说,在上料时,向待检测传送机上放置待检测板的时机与机械手在指定位置从待检测传送机上取出电路板的时机需要相互对应,下料时,需要依据不同类型的电路板进行分别放置,因而,若在一条生产线上存在多个飞针测试机同时对多个电路板进行测试时,例如,存在两个测试机需要电路板测试时,需要在待测传输机上放置两个电路板,若前的待测电路板未离开待测传输机时,在后的待测电路板将无法放置在待测传输机上,因而大大降低了测试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导致生产线无法做到多个测试机所需机构的分别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生产线,由于当待检测传送机进行上料时,无法向待检测传送机上进行另一电路板的上料,因此大大降低了电路板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构;物料存放机构,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至少一端;取放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运动,所述取放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物料暂存区,所述物料暂存区包括上料暂存区和回料暂存区。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物料存放机构,包括存放未处理物料的上料单元和存放已处理物料的回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和回料单元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两端。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上料单元、所述回料单元为放置架或AGV小车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上料单元和所述回料单元与所述取放机构一体设置。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输送机构具有沿所述传输方向延伸的轨道;以及驱动所述取放机构沿所述轨道移动的驱动组件。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传动单元,所述驱动器设于轨道上,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取放机构连接。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输送机构为沿传输方向移动的移动辅助组件,所述移动辅助组件具有驱动轮和驱动器,所述驱动轮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沿传输方向滚动设置。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取放机构包括:载台;机械手,其一端与所述载台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相互连接设置的机械臂;吸取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械手远离所述载台的一端上。可选地,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吸取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机械臂连接设置的回转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回转臂固定连接的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负压发生器连接设置,在所述负压发生器驱动下在所述吸盘侧形成负压,物料在所述负压作用下与所述吸取组件同步运动。一种PCB生产系统,包括:PCB生产设备,所述PCB生产设备用以对所述物料加工;物料输送装置;所述PCB生产设备设置在所述物料输送装置的至少一侧。可选地,上述的PCB生产系统,所述PCB生产设备包括供物料进出的对接端。可选地,上述的PCB生产系统,所述PCB生产设备分置在所述物料输送装置的轨道的两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物料输送装置,其包括,输送机构、物料存放机构以及取放机构。其中,物料存放机构,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至少一端;取放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运动,所述取放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物料暂存区,所述物料暂存区包括上料暂存区和回料暂存区。此结构的物料输送装置,当需要放置在多个生产设别进行板材的生产加工检测时,仅需取放机构从物料存放机构内取出物料并存放在上料暂存区,而后取放机构将上料暂存区的物料依次依据实际需求放置在不同的生产设备中,相应地,下料过程中,取放机构可先将物料存放在回料暂存区内,当放料时间允许时,将回料暂存区内物料放置回物料存放机构内;通过上述任一种暂存区的设置均可保证输送机构无需多次往返在多个生产设备与物料存放机构之间,任一暂存区可以对上料和回料过程中实现缓存,例如,如需要对两个生产设备进行上料时,输送机构仅需要驱动取放机构依次移动到相应的生产设备附近,并将上料暂存区内的物料放置在相应的设备内即可,并实现协调物料输送装置与多台生产设备实现产线配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PCB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取放机构与输送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PCB生产系统工作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输送机构;11-轨道;12-驱动器;13-传动单元;21-上料单元;22-回料单元;3-取放机构;31-上料暂存区;32-回料暂存区;33-载台;34-机械手;35-吸取组件;4-PCB生产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机构(1);/n物料存放机构,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1)的至少一端;/n取放机构(3),沿所述输送机构(1)运动,所述取放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物料暂存区,所述物料暂存区包括上料暂存区(31)和回料暂存区(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1);
物料存放机构,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1)的至少一端;
取放机构(3),沿所述输送机构(1)运动,所述取放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物料暂存区,所述物料暂存区包括上料暂存区(31)和回料暂存区(32)。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物料存放机构,包括存放未处理物料的上料单元(21)和存放已处理物料的回料单元(22),所述上料单元(21)和回料单元(22)沿传输方向分别设于所述输送机构(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单元(21)、所述回料单元(22)为放置架或AGV小车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单元(21)和所述回料单元(22)与所述取放机构(3)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具有沿所述传输方向延伸的轨道(11);
以及驱动所述取放机构(3)沿所述轨道(11)移动的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12)和传动单元(13),所述驱动器(12)设于轨道(11)上,所述传动单元(13)与所述取放机构(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凌云,吕敏,宋卫华,李景涛,蓝翔,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