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桶,包括框架、箱框、箱柱体,框架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两个箱框置于框架内的左右两侧,箱柱体置于箱框之间,箱框内套设箱体,箱体内套设箱内胆;箱框的上部设有旋转轴,底部设有烟蒂盒出口;箱体的前壁下部凸出于箱体前壁的脚踏部,箱体两侧壁上部设有对应旋转轴的轴孔与旋转轴铰接,箱体上方箱口处两侧壁设有一对拉环容纳槽,箱体后壁设有箱门;箱内胆底部悬置在箱体内的脚踏部之上,箱内胆开口处铰接拉环,箱柱体底部坐落于烟蒂托盘上外套在插槽外,烟蒂盒位于插槽内,箱柱体的前、后壁上部设有投烟蒂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垃圾桶盖子带来的卫生问题及不防雨水、环卫工人不易清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
,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垃圾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极少将使用者使用方便、环卫垃圾处理简化、与环境整洁等相关的问题相结合;大多垃圾桶不防雨水、泔水,而且处于静态的单一功能。很多垃圾桶在细节处理上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过程中缺乏人性化,如垃圾桶不盖盖子,接雨水,造成垃圾外泄,盖上盖子,碍于卫生问题,无人愿意徒手打开盖子投放垃圾,造成盖子上又堆积垃圾,使用者无法投入垃圾,造成环境脏乱差等,故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桶,在于解决垃圾桶盖子带来的卫生问题及不防雨水、环卫工人不易清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桶,包括框架1、箱框2、箱柱体3,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箱框,对称置于所述框架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箱柱体置于两个所述箱框之间,所述箱框内套设箱体22,所述箱体内套设箱内胆23;所述框架、所述箱框为前后通透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框的上部两侧面对称设有旋转轴211,两个所述箱框的相邻侧面底部设有烟蒂盒出口21;所述箱体的前壁下部向外倾斜构成凸出于所述箱体前壁的脚踏部221,所述箱体两侧壁上部设有对应所述旋转轴的轴孔222与所述旋转轴铰接;所述箱内胆置于所述箱体内,且其上方的内胆口设置的法兰翻边搭接在箱口边缘,其底部悬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脚踏部221之上,所述箱内胆开口处两侧壁上铰接连接一对拉环231;所述箱体之间的底部托盘上设有烟蒂盒31,所述烟蒂盒底部设有带有插槽的烟蒂托盘311;所述箱柱体为上下通透的桶状结构,底部坐落于所述烟蒂托盘311上外套在插槽312外,所述烟蒂盒31位于所述插槽312内,所述箱柱体的前、后壁上部设有投烟蒂口,顶部的箱柱体口对准所述框架1的投烟蒂口。所述框架顶部设有桶顶帽檐和连接臂,两个所述桶顶帽檐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遮盖两个所述箱体口,所述桶顶帽檐中间设有连接臂12遮盖所述箱柱体口,所述连接臂上有投烟蒂口,所述投烟蒂口上设有可拆卸的带有与其对应的投口的灭烟托盘13。所述框架1两侧底部上面固定底部托盘15,所述底部托盘上设有固定孔14,膨胀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将所述框架底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箱柱体前、后壁贴有蓄热发光贴膜4。所述箱内胆的底部下方的悬空高度至少为30cm。所述脚踏部纵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与所述箱体的前壁构成上折痕、下折痕,所述箱内胆底部至少不低于所述上折痕。。所述箱体、箱内胆、箱柱体选用矩形结构。所述箱框底部与所述框架底部螺接固定。所述箱体上方箱口处两侧壁设有一对拉环容纳槽223,所述拉环嵌入所述拉环容纳槽限位;所述箱体后壁设有箱门;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1)与常规垃圾桶比更加人性化,未使用的时候,箱口处于封闭状态,防止雨雪、泔水浸入箱内;2)在使用过程中垃圾桶开口位置根据使用者脚踢力度高低自由调节,方便小孩、孕妇、老人等弱势群体,使用卫生、安全方便;3)桶口使用过程中没有盖顶固定和遮挡,群众投递垃圾和环卫工人整理垃圾过程简单方便;4)使用过程中运用物理力学,人景互动,增添街道趣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框架及箱框、箱柱体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框架及箱框、箱柱体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烟蒂托盘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框架及箱柱体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框架及烟蒂盒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框架及箱框、箱柱体位置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旋转轴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底部托盘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箱体轴孔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箱框、箱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箱体、箱内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箱内胆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烟蒂盒和烟蒂托盘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桶顶帽檐、连接臂和灭烟托盘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拉环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灭烟托盘示意图;附图编号:1框架、11桶顶帽檐、12连接臂、13灭烟托盘、14固定孔、15底部托盘、2箱框、21烟蒂盒出口、22箱体、23箱内胆,211旋转轴,221脚踏部,222轴孔,223拉环槽,231拉环,3箱柱体,31烟蒂盒,311烟蒂托盘,312插槽,313投烟蒂口、4蓄热发光贴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实施例一如图1-17所示,一种垃圾桶,包括框架1、箱框2、箱柱体3,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箱框,对称置于所述框架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箱柱体置于两个所述箱框之间,所述箱框内套设箱体22,所述箱体内套设箱内胆23;所述框架、所述箱框为前后通透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框的上部两侧面对称设有旋转轴211,两个所述箱框的相邻侧面底部设有烟蒂盒出口21;如图12所示,所述箱体的前壁下部向外倾斜构成凸出于所述箱体前壁的脚踏部221,所述箱体两侧壁上部设有对应所述旋转轴的轴孔222与所述旋转轴铰接;如图12、13所示,所述箱内胆置于所述箱体内,且其上方的内胆口设置的法兰翻边搭接在箱口边缘,其底部悬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脚踏部221之上,所述箱内胆开口处两侧壁上铰接连接一对拉环231;如图4、9、14所示,所述箱体之间的底部托盘上设有烟蒂盒31,所述烟蒂盒底部设有带有插槽的烟蒂托盘311;所述箱柱体为上下通透的桶状结构,底部坐落于所述烟蒂托盘311上外套在插槽312外,所述烟蒂盒31位于所述插槽312内,所述箱柱体的前、后壁上部设有投烟蒂口,顶部的箱柱体口对准所述框架1的投烟蒂口。所述框架顶部设有桶顶帽檐和连接臂,两个所述桶顶帽檐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遮盖两个所述箱体口,所述桶顶帽檐中间设有连接臂12遮盖所述箱柱体口,所述连接臂上有投烟蒂口,所述投烟蒂口上设有可拆卸的带有与其对应的投口的灭烟托盘13。所述框架1两侧底部上面固定底部托盘15,所述底部托盘上设有固定孔14,膨胀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将所述框架底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箱柱体前、后壁贴有蓄热发光贴膜4。所述箱内胆的底部下方的悬空高度至少为30cm。所述脚踏部纵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与所述箱体的前壁构成上折痕、下折痕,所述箱内胆底部至少不低于所述上折痕。。所述箱体、箱内胆、箱柱体选用矩形结构。所述箱框底部与所述框架底部螺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桶,包括框架(1)、箱框(2)、箱柱体(3),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箱框,对称置于所述框架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箱柱体置于两个所述箱框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内套设箱体(22),所述箱体内套设箱内胆(23);所述框架、箱框为前后通透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框的上部两侧面对称设有旋转轴(211),两个所述箱框的相邻侧面底部设有烟蒂盒出口(21);/n所述箱体的前壁下部向外倾斜构成凸出于所述箱体前壁的脚踏部(221),所述箱体两侧壁上部设有对应所述旋转轴的轴孔(222)与所述旋转轴铰接;/n所述箱内胆置于所述箱体内,且其上方的内胆口设置的法兰翻边搭接在箱口边缘,其底部悬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脚踏部(221)之上,所述箱内胆开口处两侧壁上铰接连接一对拉环(231);/n所述箱体之间的底部托盘上设有烟蒂盒(31),所述烟蒂盒底部设有带有插槽的烟蒂托盘(311);/n所述箱柱体为上下通透的桶状结构,底部坐落于所述烟蒂托盘(311)上外套在插槽(312)外,所述烟蒂盒(31)位于所述插槽(312)内,所述箱柱体的前、后壁上部设有投烟蒂口,顶部的箱柱体口对准所述框架(1)的投烟蒂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桶,包括框架(1)、箱框(2)、箱柱体(3),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箱框,对称置于所述框架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箱柱体置于两个所述箱框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内套设箱体(22),所述箱体内套设箱内胆(23);所述框架、箱框为前后通透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框的上部两侧面对称设有旋转轴(211),两个所述箱框的相邻侧面底部设有烟蒂盒出口(21);
所述箱体的前壁下部向外倾斜构成凸出于所述箱体前壁的脚踏部(221),所述箱体两侧壁上部设有对应所述旋转轴的轴孔(222)与所述旋转轴铰接;
所述箱内胆置于所述箱体内,且其上方的内胆口设置的法兰翻边搭接在箱口边缘,其底部悬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所述脚踏部(221)之上,所述箱内胆开口处两侧壁上铰接连接一对拉环(231);
所述箱体之间的底部托盘上设有烟蒂盒(31),所述烟蒂盒底部设有带有插槽的烟蒂托盘(311);
所述箱柱体为上下通透的桶状结构,底部坐落于所述烟蒂托盘(311)上外套在插槽(312)外,所述烟蒂盒(31)位于所述插槽(312)内,所述箱柱体的前、后壁上部设有投烟蒂口,顶部的箱柱体口对准所述框架(1)的投烟蒂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顶部设有桶顶帽檐和连接臂,两个所述桶顶帽檐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蔚,杜佳慧,石顾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