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及胶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36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及胶囊结构,属于单杯/单份胶囊饮品包装领域。其包括出水孔,设置在所述滤水盘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凹槽;以所述凹槽为圆心,由近及远多层设置多个刺破机构,直至距离滤水盘边缘3~5mm位置,形成刺破区域;所述刺破机构的层与层之间间距相同,每层之间每个刺破机构等间距排布;所述刺破机构的高度一致且不高于滤水盘边缘高度;所述刺破区域以凹槽为中心呈凹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滤水盘结构,使胶囊产品冲调过程中先蓄压并充分搅拌,待续压到一定程度后滤纸破损,在同种饮品机同样的吹气泵功率下,此种结构能使水快速排出,使胶囊内部无可溶性饮料液体残留,从而稳定饮料浓度及风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及胶囊结构
本技术涉及单杯/单份胶囊饮品包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存压后可刺破单杯胶囊滤纸的滤水盘结构及一种单杯胶囊。
技术介绍
单份饮料冲泡系统可以使用饮料制备机和单杯/单份胶囊(以下简称单杯胶囊)来形成单份饮料。单杯胶囊预先包装有水溶性饮料成分,并在使用前密封。在使用中,在将胶囊插入饮料制备机期间或之后刺穿胶囊,以形成用于注入的水性介质的入口,使胶囊内的水溶性饮料在内部蓄积一定压下发生内部搅动并充分溶解,再经胶囊杯底的出水口形成风味香醇的饮品。一般,滤水盘结构作为单杯胶囊内部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对单杯胶囊内容纳的水溶性饮料起支撑作用,也伴随设置有多孔结构作为饮品通道。然而,这种结构不能使胶囊内部压力产生大的变化从而无法提升胶囊内部搅动力,无法使滤纸破损状态出现,液体流速较慢,饮品机气泵吹气会比较费力从而出现单杯胶囊内部大量存水,影响最终饮料浓度使风味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压后可刺破单杯胶囊滤纸的滤水盘结构,使胶囊产品冲调过程中先蓄压并充分搅拌,待续压到一定程度后滤纸破损,在同种饮品机同样的吹气泵功率下,此种结构能使水快速排出,使胶囊内部无可溶性饮料液体残留,从而稳定饮料浓度及风味。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存压后可刺破单杯胶囊滤纸的滤水盘结构,包括出水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水盘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凹槽;以所述凹槽为圆心,由近及远多层设置多个刺破机构,直至距离滤水盘边缘3~5mm位置,形成刺破区域;所述刺破机构的层与层之间间距相同,每层之间每个刺破机构等间距排布;所述刺破机构的高度一致且不高于所述滤水盘边缘高度;所述刺破区域以凹槽为中心呈凹型。进一步地,所述每层刺破机构沿滤水盘直径方向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刺破机构可以是锐角凸起,棱锥或者尖锥。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形状为圆柱状。进一步地,每层刺破机构沿滤水盘直径方向排列,并且所述刺破机构可以是锐角凸起,棱锥或者尖锥。进一步地,所述每层刺破机构沿滤水盘直径方向排列,且所述凹槽形状为圆柱状。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状凹槽的深度范围为3~5mm、直径范围为2~5mm。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按照分布方式设置在刺破区域内;所述分布方式为所有所述出水孔前后、左右均等间距设置,所有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滤水盘上表面的多条直径上,所述多条直径等夹角设置,每条所述直径上的出水孔数量和间距相同。本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杯胶囊,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存压后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滤水盘表面中心增加一个深度3~5mm、直径φ2~5mm的圆柱形凹槽,起到导流作用,增强可溶性饮料的流动性;刺破区域呈凹型,有利于液体向凹槽汇聚,通过出水孔快速流出。2、凹槽边缘增设刺破机构,在单杯胶囊冲泡过程内部累加到5~8bar压力后,可使滤纸在凹槽及刺破机构的区域破损,并在破损区域形成快速水流通道,从而增加胶囊内部的搅拌强度。3、由于滤纸破损水流通道被扩大,产品溶液快速吹干,使得胶囊内部无残留液体,保证饮料浓度及风味稳定。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与滤纸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单杯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包括:出水孔3,设置在所述滤水盘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凹槽1,所述凹槽深度为3mm,直径为5mm,以所述凹槽1为圆心,由近及远多层设置多个锐角凸起2,直至距离滤水盘边缘5mm位置,形成刺破区域;所述锐角凸起2的层与层之间间距相同,每层之间每个锐角凸起结构等间距排布;所述锐角凸起的高度一致且不高于滤水盘边缘高度;所述刺破区域以凹槽为中心呈凹型,所述出水孔3按照其前后、左右均等间距设置在刺破区域内,所有所述出水孔3位于所述滤水盘上表面的多条直径上,所述多条直径等夹角设置,每条所述直径上的出水孔数量和间距相同,本实施例滤水盘的出水孔设置24个。参见图2所示,在单杯胶囊内部,滤水盘6设置在滤纸5的下方;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水盘结构的背面设置有做种筋骨9,对刺破区域的凹型结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另外,滤水盘结构的背面还设置有用于刺破单杯胶囊底端封口处的刺针4。参见图5所示,一种带有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滤水盘结构6的单杯胶囊7。实施例2参见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包括:出水孔3,设置在所述滤水盘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凹槽1,所述凹槽深度为4mm,直径为3mm,以所述凹槽1为圆心,由近及远多层设置多个刺破机构2,直至距离滤水盘边缘5mm位置,形成刺破区域;所述刺破机构2的层与层之间间距相同,每层之间每个刺破机构2等间距排布;所述刺破机构2的高度一致且不高于滤水盘边缘高度;其中,靠近凹槽1的刺破机构为尖锥型,其余刺破机构为锐角凸起。所述刺破区域以凹槽为中心呈凹型,所述出水孔3按照其前后、左右均等间距设置在刺破区域内,所有所述出水孔3位于所述滤水盘上表面的多条直径上,所述多条直径等夹角设置,每条所述直径上的出水孔数量和间距相同,本实施例滤水盘的出水孔设置32个。参见图2所示,在单杯胶囊内部,滤水盘6设置在滤纸5的下方;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滤水盘结构的背面设置有做种筋骨9,对刺破区域的凹型结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另外,滤水盘结构的背面还设置有用于刺破单杯胶囊底端封口处的刺针4。参见图5所示,一种带有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滤水盘结构6的单杯胶囊7。综上,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滤水盘结构的单杯胶囊和采用实施例2提供的滤水盘结构的单杯胶囊,配合同样的饮品机使用,用户体验良好。剖开使用过的单杯胶囊检查,无液体或/和固体残留,验证本技术提供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滤水盘结构能有效增加胶囊内部的搅拌强度,使得胶囊内部无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包括出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水盘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凹槽;以所述凹槽为圆心,由近及远多层设置多个刺破机构,直至距离滤水盘边缘3~5mm位置,形成刺破区域;所述刺破机构的层与层之间间距相同,每层之间每个刺破机构等间距排布;所述刺破机构的高度一致且不高于滤水盘边缘高度;所述刺破区域以凹槽为中心呈凹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包括出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水盘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凹槽;以所述凹槽为圆心,由近及远多层设置多个刺破机构,直至距离滤水盘边缘3~5mm位置,形成刺破区域;所述刺破机构的层与层之间间距相同,每层之间每个刺破机构等间距排布;所述刺破机构的高度一致且不高于滤水盘边缘高度;所述刺破区域以凹槽为中心呈凹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刺破机构沿滤水盘直径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机构为锐角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凸起的刺破机构包括棱锥或者尖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状为圆柱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压后可刺破滤纸的单杯胶囊滤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含唐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鼎加弘思饮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