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26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包括标样容器(4),所述标样容器(4)上具有导气孔(42),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样容器(4)的外壁上设置导流槽(41);所述导气孔(42)位于所述导流槽(41)内;所述导流槽(41),用于集聚并引导分析气体流入所述导气孔(42)以增加气流稳定性;解决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气路不畅以致样品测试时影响气流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质实验
,具体是一种用于测量岩石渗透率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适用于全直径岩石渗透率分析仪使用。
技术介绍
岩心渗透率是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全直径岩心渗透率分析是储层物性分析的重要分析方法,全直径岩心渗透率分析可以减少孔洞、裂缝等因素对岩心渗透率分析数据的影响。目前,广泛使用的常规储层全直径岩心渗透率分析方法有节流法,测试时需配备相应尺寸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而常规储层全直径岩心渗透率测试比较成熟的应用设备是QSY-II型全直径岩心渗透率测定仪,该设备的原理是基于达西定律,根据达西定律,在一定压力差下使气体流过岩石样品(以下简称岩心),流动稳定且为层流时,岩心的渗透率与压力差、气体粘度、气体流量和岩心几何尺寸有关,根据达西定律进行推导可得到适用于节流法的计算公式。水平渗透率按公式(1)计算:垂直渗透率按公式(2)计算:式中:K—水平渗透率,10-3μm2;K⊥—垂直渗透率,10-3μm2;P0—测试条件下的大气压,MPa;Q0—在大气压P0下通过岩样的气体流量,cm3/s;μ—气体的粘度,mPa·s;L—岩样长度,cm;A—岩样的横截面积,cm2;G—形状系数,根据弧形板遮挡的角度取值(当筛网面积为岩样侧面积的¼时,形状系数G=1);P1、P2—岩样两端入口及出口压力,MPa。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岩心的渗透率与压力差、气体流量等有关,要求气体流过岩心时流动稳定且为层流;但目前在用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存在气路不畅的问题,影响气流的稳定性,从而使样品测试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解决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气路不畅以致样品测试时影响气流稳定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的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包括标样容器,所述标样容器上具有导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样容器的外壁上设置导流槽;所述导气孔位于所述导流槽内;所述导流槽,用于集聚并引导分析气体流入所述导气孔以增加气流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为纵向条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外侧设置侧夹板;所述侧夹板上设置导气槽;所述导气槽,用于集聚并引导所述分析气体流入所述导流槽。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至少为一条。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呈网格状分布在所述侧夹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标样容器的两端设置导气垫;所述导气垫上设置进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用作所述分析气体进入所述导气孔的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结构是垂直贯通所述导气垫的平直缺口或齿形槽;所述分析气体通过所述平直缺口或所述齿形槽进入所述标样容器的所述导气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结构是所述齿形槽;所述齿形槽具有齿状凸起结构;所述齿状凸起结构,用于支撑所述侧夹板以避免所述侧夹板在过大的分析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进一步地,所述标样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内孔,用于盛装岩心样品;所述内孔内还设置密封压环和内孔盖;所述密封压环及所述内孔盖,用于将所述岩心样品固定在所述内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标样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样品上塞和样品下塞;所述样品上塞及所述样品下塞分别具有上分析气体通道及下分析气体通道;所述上分析气体通道、所述下分析气体通道及所述导气孔形成分析气体通道;所述分析气体通道,用于输送所述分析气体在一定压力差下流过岩心样品以进行全直径岩心渗透率测试。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在标样容器两侧具有对称的、长导流槽,该导流槽集聚并引导分析气体以层流状态流入导气孔,从而使气路顺畅,解决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气路不畅以致样品测试时影响气流稳定性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标样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测试时分析气体流动分布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测试时分析气体流动分布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夹板与标样容器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A是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导气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导气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导气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样品上塞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样品下塞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测试装配图;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测试气体流向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装配示意图;在图1及图2中,本实施例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包括样品上塞1、侧夹板2、样品下塞3、标样容器4及导气垫5。其中:样品上塞1及样品下塞3的结构与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样品上塞和样品下塞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并没有对这两个零部件进行改进。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标样容器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所示:标样容器4包括主体40、密封压环43及内孔盖44,主体40内腔中盛装岩心,主体40上具有导气孔42,所述密封压环43及所述内孔盖44,用于将岩心样品固定在主体40内腔中;与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的标样容器主体上设置的导气孔结构及设置方式相同,密封圈压环43及内芯孔盖44的结构也没有变化,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标样容器4的主体40的外壁上设置导流槽41,所述导气孔42位于所述导流槽41内。图4A是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测试时分析气体流动分布图;在该图中,使用现有全直径岩心夹持器进行测试时,分析气体从侧夹板2与标样容器4之间的缝隙流入,分析气体的气流在标样容器4的主体表面无序扩散,部分进入到标样容器4主体上的第一导流孔中,并进一步进入到岩心100,然后从标样容器4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包括标样容器(4),所述标样容器(4)上具有导气孔(42),其特征在于:/n所述标样容器(4)的外壁上设置导流槽(41);/n所述导气孔(42)位于所述导流槽(41)内;/n所述导流槽(41),用于集聚并引导分析气体流入所述导气孔(42)以增加气流稳定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包括标样容器(4),所述标样容器(4)上具有导气孔(42),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样容器(4)的外壁上设置导流槽(41);
所述导气孔(42)位于所述导流槽(41)内;
所述导流槽(41),用于集聚并引导分析气体流入所述导气孔(42)以增加气流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槽(41)为纵向条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槽(41)的外侧设置侧夹板(2);
所述侧夹板(2)上设置导气槽(21);
所述导气槽(21),用于集聚并引导所述分析气体流入所述导流槽(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气槽(21)至少为一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气槽(21)呈网格状分布在所述侧夹板(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样容器(4)的两端设置导气垫(5);
所述导气垫(5)上设置进气结构;
所述进气结构,用作所述分析气体进入所述导气孔(42)的通道。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大伟潘昊张铭徐喜庆王海勇刘世超张旭东陈健奇赵俊文杨玉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