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及救生圈组合阵列
本技术属于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及救生圈组合阵列。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救生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软木和泡沫塑料制成的硬壳救生圈,另一种是橡胶制成外壳,内充空气的软壳救生圈。这两种救生圈都是供单人使用的,在救援时,救生圈之间不存在连接结构,故在救援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独立结构的救生圈不能够灵活的组合,有效的做到救生圈的最大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救生圈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及救生圈组合阵列。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所述救生圈本体中心为救生孔,所述模块化救生圈还包括两子连接件和两与子连接件相匹配的母连接件,两子连接件和两母连接件均匀地交替固定在所述救生圈本体外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救生圈本体为内圆外方结构,所述救生圈本体外上、下、左、右侧设有共计四个安装面;子连接件包括子连接件本体、插接头、T型按键、第一L型卡扣和第二L型卡扣;所述子连接件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6),救生圈本体(6)中心为救生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救生圈还包括两子连接件(1)和两与子连接件(1)相匹配的母连接件(2),两子连接件(1)和两母连接件(2)均匀地交替固定在救生圈本体(6)外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6),救生圈本体(6)中心为救生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救生圈还包括两子连接件(1)和两与子连接件(1)相匹配的母连接件(2),两子连接件(1)和两母连接件(2)均匀地交替固定在救生圈本体(6)外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的模块化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救生圈本体(6)为内圆外方结构,救生圈本体(6)外上、下、左、右侧设有共计四个安装面;
子连接件(1)包括子连接件本体(17)、插接头(14)、T型按键(12)、第一L型卡扣(13)和第二L型卡扣(15);子连接件本体(17)为圆台结构,截面积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子连接件本体(17)左端面一体垂直设置有第一螺柱(11),任一安装面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一螺柱(11)相匹配的螺孔;插接头(14)一体垂直连接在子连接件本体(17)右端面中间位置,插接头(14)内开设有水平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延伸至子连接件本体(17)中间位置;子连接件本体(17)上部开设有竖直方向、且与T型按键(12)相匹配的T型槽,所述T型槽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第一L型卡扣(1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顶部,第二L型卡扣(15)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底部,插接头(14)上、下各开设一供对应L型卡扣短段的卡块伸出的方形孔,两L型卡扣短段卡块上均开设有斜角;T型按键(12)插入所述T型槽中,T型按键(12)下端部抵住第二L型卡扣(15)长段,T型按键(12)上部高出所述T型槽,第一L型卡扣(13)长段与T型按键(12)垂直一体连接;第二L型卡扣(15)长段端部下方位置还设置有一用于托住第二L型卡扣(15)的弹簧(16),子连接件本体(17)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弹簧(16)的沉槽;
母连接件(2)包括母连接件本体(23),母连接件本体(23)为圆台结构,截面积自...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