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效率高的过冷装置及换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12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冷效率高的过冷装置及换热器。过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节流孔和出液口;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液态冷媒连通;液态冷媒由所述节流孔闪发后进入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并由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过冷效率高的过冷装置及换热器,设置节流孔对液态冷媒进行闪发,利用冷却水对闪发产生的气态冷媒进行冷凝使得闪发过程持续进行,从而增加过冷度,设置均气结构增加气态冷媒与换热管的接触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过冷器内部的换热面积利用率,提高气态冷媒凝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冷效率高的过冷装置及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过冷效率高的过冷装置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大型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常用管壳式冷凝器,其进口高温过热气态冷媒与换热管内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经冷却、凝结后变为饱和液态冷媒,饱和液态冷媒进入过冷装置进一步降低温度(也即提升其过冷度),最后经过节流进入蒸发器与冷冻水换热,降低冷冻水温度供给用户。过冷装置按照安装形式可分为外置及内置,相比于外置的独立过冷装置,将过冷装置内置于冷凝器内部,可减少系统管路降低泄漏隐患,但常规的内置过冷装置一般采用折流形式进行过冷,结构简单,且受制于冷凝器预留内部空间小,对流换热面积有限,过冷度提升亦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折流形式过冷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壳体上设置节流孔和换热管进行过冷的过冷效率高的过冷装置及换热器。一种过冷装置,浸没于液态冷媒内,所述过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节流孔和出液口;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与冷却水连通;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浸没于液态冷媒内,所述过冷装置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节流孔(11)和出液口(12);/n换热管(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与冷却水连通;/n液态冷媒由所述节流孔(11)闪发后进入所述壳体(1)与所述换热管(2)进行热交换,并由所述出液口(12)流出所述壳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浸没于液态冷媒内,所述过冷装置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节流孔(11)和出液口(12);
换热管(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均贯穿所述壳体(1)与冷却水连通;
液态冷媒由所述节流孔(11)闪发后进入所述壳体(1)与所述换热管(2)进行热交换,并由所述出液口(12)流出所述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换热管(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换热管(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节流孔(11);或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节流孔(11);或所述第一侧面上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节流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换热管(2)的端部均匀分布于所述节流孔(11)的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装置还包括均气机构(3),所述均气机构(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所述节流孔(11)通过所述均气机构(3)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气机构(3)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上,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平胡海利张营王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