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饰盒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内饰和辅助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杂物盒放到汽车上不仅可以装饰汽车,还可以承放一些杂物,然而当杂物盒不小心滑落时,杂物盒与杂物盒中的物件之间发生巨大的撞击,容易对物件造成损伤,同时由于杂物盒固定不变,杂物盒所容纳的空间有限,对承载物件的体积有所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杂物盒不小心滑落到车底时,杂物盒与杂物盒中的物件之间发生巨大的撞击,容易对物件造成损伤,同时由于杂物盒固定不变,杂物盒所容纳的空间有限,对承载物件的体积有所限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包括上端开口的杂物盒,所述杂物盒的内盒底通过减震机构连接有减震板,所述杂物盒的盒口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杂物框,所述杂物框的上端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的一侧下端与杂物框上端相铰接,所述盒盖的另一侧通过搭扣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包括上端开口的杂物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盒(1)的内盒底通过减震机构连接有减震板(2),所述杂物盒(1)的盒口通过调节机构(5)连接有杂物框(6),所述杂物框(6)的上端设置有盒盖(7),所述盒盖(7)的一侧下端与杂物框(6)上端相铰接,所述盒盖(7)的另一侧通过搭扣(8)与杂物框(6)上端相连接;/n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部件(3)和两个辅助部件(4),两个辅助部件(4)关于减震部件(3)对称设置,所述减震部件(3)包括上端开口的减震管(31)、活塞(32)、减震杆(33)、导气管(35)和单向阀(34),所述减震管(31)连接在杂物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包括上端开口的杂物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盒(1)的内盒底通过减震机构连接有减震板(2),所述杂物盒(1)的盒口通过调节机构(5)连接有杂物框(6),所述杂物框(6)的上端设置有盒盖(7),所述盒盖(7)的一侧下端与杂物框(6)上端相铰接,所述盒盖(7)的另一侧通过搭扣(8)与杂物框(6)上端相连接;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部件(3)和两个辅助部件(4),两个辅助部件(4)关于减震部件(3)对称设置,所述减震部件(3)包括上端开口的减震管(31)、活塞(32)、减震杆(33)、导气管(35)和单向阀(34),所述减震管(31)连接在杂物盒(1)的内盒底,所述活塞(32)的侧壁连接在减震管(31)的内管壁上,所述减震杆(33)的一端连接在活塞(32)远离减震管(31)管底的一端,所述减震杆(33)的另一端连接在减震板(2)靠近杂物盒(1)盒底的一端,所述导气管(35)的一端设置在减震板(2)的上端,所述导气管(35)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减震板(2)、减震杆(33)和活塞(32)并向减震管(31)内延伸,所述单向阀(34)安装在导气管(35)内,所述辅助部件(4)包括T形的减震槽(41)、T形的减震块(42)、联动杆(43)、压簧(44)和弹簧(45),所述减震槽(41)开设在杂物盒(1)的内盒底,所述减震块(42)滑动连接在减震槽(41)内,所述压簧(44)的一端连接在减震块(42)靠近减震部件(3)的一侧,所述压簧(44)的另一端连接在减震槽(41)靠近减震部件(3)一端的槽壁上,所述联动杆(43)的一端铰接在减震块(42)远离减震槽(41)槽底的一端,所述联动杆(43)的另一端铰接在减震板(2)的下端,所述弹簧(45)的一端连接在减震板(2)的下端,所述弹簧(45)的另一端连接在杂物盒(1)的内盒底,所述减震板(2)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连接在杂物盒(1)的内盒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杂物盒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阁,阮祥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普利爱特真空镀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