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包括主支架、电机、固定座、主动杆、从动杆、摇杆、踏板本体,所述主支架与固定座焊接固定,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一侧壁上,所述踏板本体与摇杆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座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槽,所述主动杆和从动杆的上端均设置在U形槽中并与固定座活动连接,下端分别与摇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连接轴与主动杆连接;车门开关时,所述电机驱动主动杆在U形槽内移动,所述主动杆和从动杆带动摇杆上的踏板本体伸出或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体式设计,使得客户依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性选装1个至4个蹬车踏板,灵活多变,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
本技术涉及蹬车踏板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外饰附件技术的发展,新型创意车用附件、拓展功能、提高驾乘满意度成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电动蹬车踏板都是整体式的,即与车型的侧边长度接近,整体式踩踏本体的长度约2米,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零件的制造成本高,相应的零件市场销售价格也高,产品安装灵活性差,难于满足客户的实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本技术分体式设计,使得客户依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性选装1个至4个蹬车踏板,灵活多变,满足多种使用需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包括主支架(1)、电机(2)、固定座(3)、主动杆(4)、从动杆(5)、摇杆(6)、踏板本体(7),所述主支架(1)与固定座(3)焊接固定,所述电机(2)固定设置在固定座(3)的一侧壁上,所述踏板本体(7)与摇杆(6)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座(3)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槽(31),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的上端均设置在U形槽(31)中并分别与固定座(3)活动连接,下端分别与摇杆(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2)的连接轴(21)与主动杆(4)连接;车门开关时,所述电机(2)驱动主动杆(4)在U形槽(31)内移动,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带动摇杆(6)上的踏板本体(7)伸出或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所述踩踏本体收缩后不低于整车的最小离地高度,收缩后不突出整车的侧边最大外形面。电机(2)通过连接轴(21)驱动主动杆(4)在U形槽(31)内移动,主动杆(4)带动摇杆(6)移动,因从动杆(5)与摇杆(6)活动连接,从动杆(5)亦随着主动杆(4)的移动而移动,辅助主动杆(4)带动摇杆(6)移动,踏板本体(7)固定在摇杆(6)上,随摇杆(6)的移动而伸出或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所述电机与车门的开关是同步工作逻辑,或由车钥匙控制。优选的,所述固定座(3)上设有主动杆安装孔(32)、从动杆安装孔(33)和BOSS柱(34),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的上下端均设有过孔。优选的,所述电机(2)的连接轴(21)穿过主动杆安装孔(32)和主动杆(4)上端的过孔,将所述主动杆(4)活动连接在固定座(3)的U形槽(31)中。优选的,所述从动杆(5)通过第一从动杆固定轴(11)穿过从动杆安装孔(33)和从动杆(5)上端的过孔活动连接在固定座(3)的U形槽(31)中。优选的,所述电机(2)通过电机固定螺栓(8)插入BOSS柱(34)中与固定座(3)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摇杆(6)的一端设有安装板(62),另一端设有2个支架(61),所述支架(61)和安装板(62)上均开设有过孔。优选的,所述主动杆(4)通过主动杆固定轴(10)穿过支架(61)上的过孔和主动杆固定轴(10)下端的过孔与摇杆(6)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从动杆(5)通过第二从动杆固定轴(12)穿过支架(61)上的过孔和从动杆(5)下端的过孔与摇杆(6)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踏板本体(7)通过固定螺栓(9)与摇杆(6)的安装板(62)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主支架(1)设有1个或多个,所述主支架(1)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在汽车的底盘下方。实际车型可以根据单个电动蹬车踏板的长度选择1个或多个主支架,以保证踩踏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踏板本体(7)的表面设有用于照明的LED灯或发光体。开门后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伸出,踏板本体上表面发光,便于黑暗时上下车照明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工作原理为: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在车门打开时,电机通过连接轴驱动主动杆向前移动,使得主动杆和从动杆带动摇杆上的踩踏本体伸出来,便于人员上下车;当车门关闭时,电机通过连接轴驱动主动杆向后移动,使得主动杆和从动杆带动摇杆上的踩踏本体缩到汽车底盘下方;(2)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行车时,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处于收缩状态,不影响整车的通过性;(3)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分体式设计,使得客户依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性选装1个至4个蹬车踏板,如可以任意单独安装于左前车门、右前车门、左后车门或右后车门的位置,或任意多车门车门位置组合安装,也可4车门位置全部安装,灵活多变,满足多种使用需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4)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开门后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踏板本体上表面发光,便于上下车照明使用,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又能保证用户安全;(5)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6)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可以根据实际车型和单个电动蹬车踏板的长度选择1个或多个主支架,有效保证了踩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7)本技术所涉及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易于加工与装配,适用范围广,制造工艺简单,质量有保证,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处于伸出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从伸出到收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其结构详见附图1-4所示:包括主支架1、电机2、固定座3、主动杆4、从动杆5、摇杆6、踏板本体7,所述主支架1与固定座3焊接固定,所述电机2固定设置在固定座3的一侧壁上,所述踏板本体7与摇杆6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座3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槽31,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的上端均设置在U形槽31中并分别与固定座3活动连接,下端分别与摇杆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2的连接轴21与主动杆4连接;车门开关时,所述电机2驱动主动杆4在U形槽31内移动,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带动摇杆6上的踏板本体7伸出或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所述踩踏本体收缩后不低于整车的最小离地高度,收缩后不突出整车的侧边最大外形面。电机2通过连接轴21驱动主动杆4在U形槽31内移动,主动杆4带动摇杆6移动,因从动杆5与摇杆6活动连接,从动杆5亦随着主动杆4的移动而移动,辅助主动杆4带动摇杆6移动,踏板本体7固定在摇杆6上,随摇杆6的移动而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电机(2)、固定座(3)、主动杆(4)、从动杆(5)、摇杆(6)、踏板本体(7),所述主支架(1)与固定座(3)焊接固定,所述电机(2)固定设置在固定座(3)的一侧壁上,所述踏板本体(7)与摇杆(6)的一端连接固定;/n所述固定座(3)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槽(31),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的上端均设置在U形槽(31)中并分别与固定座(3)活动连接,下端分别与摇杆(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2)的连接轴(21)与主动杆(4)连接;车门开关时,所述电机(2)驱动主动杆(4)在U形槽(31)内移动,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带动摇杆(6)上的踏板本体(7)伸出或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电机(2)、固定座(3)、主动杆(4)、从动杆(5)、摇杆(6)、踏板本体(7),所述主支架(1)与固定座(3)焊接固定,所述电机(2)固定设置在固定座(3)的一侧壁上,所述踏板本体(7)与摇杆(6)的一端连接固定;
所述固定座(3)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槽(31),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的上端均设置在U形槽(31)中并分别与固定座(3)活动连接,下端分别与摇杆(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电机(2)的连接轴(21)与主动杆(4)连接;车门开关时,所述电机(2)驱动主动杆(4)在U形槽(31)内移动,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带动摇杆(6)上的踏板本体(7)伸出或缩回汽车的底盘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上设有主动杆安装孔(32)、从动杆安装孔(33)和BOSS柱(34),所述主动杆(4)和从动杆(5)的上下端均设有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动蹬车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的连接轴(21)穿过主动杆安装孔(32)和主动杆(4)上端的过孔,将所述主动杆(4)活动连接在固定座(3)的U形槽(31)中;所述从动杆(5)通过第一从动杆固定轴(11)穿过从动杆安装孔(33)和从动杆(5)上端的过孔活动连接在固定座(3)的U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贝贝,李天周,周永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