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709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包括车门和设置在车门的双向防护装置,车门为空腔结构,车门的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车门的右端通过矩形通孔活动套接有矩形杆,矩形杆的一端延伸至套管内并滑动套接有矩形套筒,矩形套筒与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矩形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套管的左端管口处固定连接有挡板,车门内设有拉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开车门门时警示灯的照射角度与车身平行,而且车门开启到任意角度都能够有效的警示后方车辆和行人,有效的提高了开车门时的警示效果,减少了碰撞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轿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车身壳体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纵、横梁和支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钣件共同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车身外部装饰件主要是指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汽车的数量不断增长,加之电动车、摩托车等轻便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因汽车路边停车下人而导致的电动车、摩托车撞上车门的交通事故时常发生。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在车门上安装摄像头、警示灯和毫米波雷达等安全设备,但是现有的警示灯安装结构较为固定,在开门时警示灯的照射角度会随着车门的开合角度发生变化,使得警示灯不能够直射车辆后方,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包括车门(2)和设置在车门(2)的双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2)为空腔结构,所述车门(2)的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20),所述车门(2)的右端通过矩形通孔活动套接有矩形杆(5),所述矩形杆(5)的一端延伸至套管(20)内并滑动套接有矩形套筒(21),所述矩形套筒(21)与套管(2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套管(20)的左端管口处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车门(2)内设有拉索(3),所述挡板(18)的一侧通过安装孔与拉索(3)的一个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拉索(3)的绳索一端与矩形杆(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包括车门(2)和设置在车门(2)的双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2)为空腔结构,所述车门(2)的右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管(20),所述车门(2)的右端通过矩形通孔活动套接有矩形杆(5),所述矩形杆(5)的一端延伸至套管(20)内并滑动套接有矩形套筒(21),所述矩形套筒(21)与套管(2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杆(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套管(20)的左端管口处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车门(2)内设有拉索(3),所述挡板(18)的一侧通过安装孔与拉索(3)的一个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拉索(3)的绳索一端与矩形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门(2)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通过旋转机构连接有警示灯(7),所述壳体(1)一侧开设有与警示灯(7)位置对应的开窗,所述拉索(3)的绳索远离矩形杆(5)的一端与旋转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左侧与警示灯(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8)的下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壳体(1)的下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齿轮(9),所述壳体(1)内设有齿条(15),所述齿条(15)与齿轮(9)啮合,所述齿条(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结构的传动杆(14),所述传动杆(14)的杆壁上滑动套接有矩形框(12),所述矩形框(12)与壳体(1)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内侧与拉索(3)的另一个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14)的右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并与拉索(3)的拉绳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交互技术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4)的杆壁上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0),且固定框(10)的内侧与传动杆(14)的杆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矩形框(12)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刘晓明陆康杰李雯花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