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04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燃烧腔,燃烧腔底端设置有点燃装置收纳装置,燃烧腔内均匀设置有四根涡流输气斜管,涡流输气斜管远离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充气连接管,充气连接管位于充气连接管腔内,充气连接管底端固定设置有通气量气压腔,底端通气量气压腔下侧设置有气压控制装置,燃烧腔侧壁均匀设置有四个压力检测装置,气压控制装置通过位于其靠近燃烧腔轴线内侧的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气压控制位于气压控制装置上侧气压变化杆的转动,气压变化杆位于变化杆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能够通过气压检测自动控制进气量进行调节,能够更充分地燃烧,而且燃气的使用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相关
,具体地说是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
技术介绍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现阶段的燃烧器需要手动根据气压调节通气量,过于费力且容易出错,且燃气不能充分燃烧,增加了资源的消耗,而且燃气的使用量不能直观地观察到,不能更好地控制燃气使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底端设置有点燃装置收纳装置,所述燃烧腔内均匀设置有四根涡流输气斜管,所述涡流输气斜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充气连接管,所述充气连接管位于充气连接管腔内,所述充气连接管底端固定设置有通气量气压腔,底端通气量气压腔下侧设置有气压控制装置,所述燃烧腔侧壁均匀设置有四个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控制装置通过位于其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内侧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气压控制位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上侧气压变化杆的转动,所述气压变化杆位于变化杆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压变化杆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设置有外拉绳,所述外拉绳依次绕过外下绕向杆及外上绕线杆与外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活塞弹簧位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外控制活塞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之间通过外活塞弹簧连接,所述气压变化杆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设置有内拉绳,所述内拉绳依次绕过内下绕线杆及内上绕线杆与内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控制活塞位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内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之间通过内活塞弹簧连接。优选地,所述燃烧腔顶端固定设置有燃烧输出装置,所述变化杆腔设置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下侧及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上侧,所述外下绕向杆设置于所述外下绕线杆腔内,所述外下绕线杆腔设置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外侧,所述外上绕线杆固定设置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前后端壁之间,所述内下绕线杆设置于内下绕线杆腔内,所述内下绕线杆腔设置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内侧,所述内上绕线杆固定设置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前后端壁之间,所述充气连接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内输气管,所述内输气管与内输气气泵动力连接,所述内输气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定量输气腔,所述定量输气腔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外侧设置有金属片滑槽,所述定量输气腔处设置有定量供气机构。优选地,所述点燃装置收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燃烧腔底壁且开口向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底端左右对称设置有转门,所述转门通过扭簧与转门轴转动连接,左右侧所述转门轴左右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收纳槽顶端前后端壁之间,所述收纳槽顶端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位于所述转门下侧的电磁铁,所述转门下侧设置有点燃装置,所述点燃装置底面与所述收纳槽之间通过点燃装置弹簧连接,所述点燃装置底端通过数据线与点燃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点燃控制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底壁。优选地,所述定量供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定量输气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的输气活塞,所述输气活塞顶面与所述定量输气腔之间通过输气活塞弹簧连接,所述定量输气腔底端固定设置有燃气输入管,所述燃气输入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燃气输入管与外输气气泵动力连接,所述输气活塞顶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根输气活塞拉绳,左侧所述输气活塞拉绳远离所述输气活塞轴线的一端绕过上绕线杆与上金属片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绕线杆设置于上绕线杆腔内,所述上金属片设置于所述金属片滑槽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上金属片顶面与所述金属片滑槽之间通过上金属片弹簧连接,所述金属片滑槽底端滑动连接有下金属片,所述下金属片底面与所述金属片滑槽之间通过下金属片弹簧连接,所述金属片滑槽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设置有延时断开装置,所述上金属片及所述下金属片能够连接所述外输气气泵与其电源之间的串联电路,右侧所述输气活塞拉绳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设置有用量显示机构。优选地,所述用量显示机构包括与右侧所述输气活塞拉绳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测量活塞,所述测量活塞位于测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活塞底面与所述测量气压腔之间通过测量活塞弹簧连接,所述测量气压腔底端固定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补气管,所述补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测量气压腔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充气管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显示槽,所述显示槽设置于玻璃显示块内且开口向下,所述玻璃显示块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面上,所述玻璃显示块外侧壁上刻有刻度,所述显示槽内内滑动连接有显示刻度块,所述显示刻度块顶面与所述显示槽之间通过刻度块弹簧连接,所述显示槽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充气管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内侧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密封连接有气管塞。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不需要手动根据气压调节通气量,能够通过气压检测自动控制进气量进行调节,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更为精准,且四根燃气输入管道输入的燃气形成涡流,增加了接触面积等有利于充分燃烧的条件,减少了资源的消耗,更为节能,而且燃气的使用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燃气使用量,点燃装置在不使用时能够收缩起来,从而更好地保护了点燃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A-A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内设置有燃烧腔24,所述燃烧腔24底端设置有点燃装置收纳装置,所述燃烧腔24内均匀设置有四根涡流输气斜管30,所述涡流输气斜管30远离所述燃烧腔24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充气连接管27,所述充气连接管27位于充气连接管腔28内,所述充气连接管27底端固定设置有通气量气压腔43,底端通气量气压腔43下侧设置有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底端设置有点燃装置收纳装置,所述燃烧腔内均匀设置有四根涡流输气斜管,所述涡流输气斜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充气连接管,所述充气连接管位于充气连接管腔内,所述充气连接管底端固定设置有通气量气压腔,底端通气量气压腔下侧设置有气压控制装置,所述燃烧腔侧壁均匀设置有四个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控制装置通过位于其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内侧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气压控制位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上侧气压变化杆的转动,所述气压变化杆位于变化杆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压变化杆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设置有外拉绳,所述外拉绳依次绕过外下绕向杆及外上绕线杆与外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活塞弹簧位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外控制活塞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之间通过外活塞弹簧连接,所述气压变化杆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设置有内拉绳,所述内拉绳依次绕过内下绕线杆及内上绕线杆与内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控制活塞位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内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之间通过内活塞弹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底端设置有点燃装置收纳装置,所述燃烧腔内均匀设置有四根涡流输气斜管,所述涡流输气斜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充气连接管,所述充气连接管位于充气连接管腔内,所述充气连接管底端固定设置有通气量气压腔,底端通气量气压腔下侧设置有气压控制装置,所述燃烧腔侧壁均匀设置有四个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控制装置通过位于其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内侧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气压控制位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上侧气压变化杆的转动,所述气压变化杆位于变化杆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气压变化杆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设置有外拉绳,所述外拉绳依次绕过外下绕向杆及外上绕线杆与外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活塞弹簧位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外控制活塞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之间通过外活塞弹簧连接,所述气压变化杆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设置有内拉绳,所述内拉绳依次绕过内下绕线杆及内上绕线杆与内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控制活塞位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内控制活塞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端面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之间通过内活塞弹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顶端固定设置有燃烧输出装置,所述变化杆腔设置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下侧及所述气压控制装置上侧,所述外下绕向杆设置于所述外下绕线杆腔内,所述外下绕线杆腔设置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外侧,所述外上绕线杆固定设置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前后端壁之间,所述内下绕线杆设置于内下绕线杆腔内,所述内下绕线杆腔设置于所述气压控制装置靠近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内侧,所述内上绕线杆固定设置于所述通气量气压腔前后端壁之间,所述充气连接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内输气管,所述内输气管与内输气气泵动力连接,所述内输气管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定量输气腔,所述定量输气腔远离所述燃烧腔轴线的外侧设置有金属片滑槽,所述定量输气腔处设置有定量供气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燃装置收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燃烧腔底壁且开口向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底端左右对称设置有转门,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贝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康润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