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79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6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搅拌壳体包括搅拌罐和混凝土泵送室,搅拌罐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罐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内部的底端,搅拌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上,搅拌壳体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开口处固定有漏斗,漏斗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搅拌壳体的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混凝土泵支架上固定有混凝土泵,混凝土泵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相连通,混凝土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软管,搅拌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省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大部分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力提倡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偏远的城镇和乡村对混凝土需求越来越多,而这些区域的道路狭窄,障碍物多施工场地稳定性差,现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是在商品混凝土站将混凝土预拌好后,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送至施工工地,再由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混凝土输送至布料位置,此种方法适合施工方量较大,施工场地开阔且离商品混凝土站较近的区域。滚筒搅拌机或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再用吊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吊到需要的位置,占地面积大,需要的人多,效率低,施工质量差,劳动强度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混凝土运输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所述搅拌壳体内部底端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腿。搅拌壳体包括搅拌罐和混凝土泵送室,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罐的底端,支撑腿对搅拌罐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搅拌罐的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出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倾斜向上设置。搅拌罐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内部的底端,搅拌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上,且搅拌轴的上端延伸出搅拌壳体。搅拌壳体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沿固定块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搅拌轴设置,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对混凝土起到混合搅拌的作用。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上端设有起阻挡作用圆形的挡板,挡板下端与漏斗的顶端铰接,所述挡板与漏斗内壁之间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挡板底端铰接,电动推杆的固定端通过铰接座与漏斗内壁铰接。所述漏斗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混凝土泵送室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混凝土泵支架上固定有混凝土泵,混凝土泵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相连通,混凝土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搅拌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软管相连通。优选地,漏斗的内部设有用来过滤的过滤网。优选地,所述搅拌电机、混凝土泵和电动推杆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多个搅拌叶片的设置是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和混合,使得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搅拌及混合;漏斗中过滤网的设置对混合后混凝土起到过滤作用,将较大的混凝土颗粒过滤出来,避免了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堵塞的发生;混凝土泵的设置对混合后的混凝土起到泵送作用;搅拌罐和混凝土泵设置成一体,减少了车辆运输混合后混凝土,节省了运输时间和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搅拌壳体;2、搅拌罐;3、混凝土泵送室;4、挡板;5、阀体;11、支撑腿;12、进料口;13、出料口;21、搅拌轴;22、搅拌电机;23、固定块;24、支撑杆;25、搅拌叶片;26、漏斗;27、过滤网;31、混凝土泵;32、混凝土泵支架;33、第一软管;34、第二软管;41、电动推杆;42、铰接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1,所述搅拌壳体1内部底端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腿11。搅拌壳体1包括搅拌罐2和混凝土泵送室3,所述支撑腿11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罐2的底端,支撑腿11对搅拌罐2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搅拌罐2的上开设有进料口12,所述进料口12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倾斜向上设置。搅拌罐2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21,搅拌轴21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2内部的底端,搅拌轴2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1上,且搅拌轴21的上端延伸出搅拌壳体1。搅拌壳体1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的传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2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21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块23,固定块23上固定有沿固定块23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24,支撑杆24垂直于搅拌轴21设置,支撑杆24端部固定有搅拌叶片25,搅拌叶片25对混凝土起到混合搅拌的作用。所述搅拌罐2的底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漏斗26,所述漏斗26的上端设有起阻挡作用圆形的挡板4,挡板4下端与漏斗26的顶端铰接,所述挡板4与漏斗26内壁之间设有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自由端与挡板4底端铰接,电动推杆41的固定端通过铰接座42与漏斗26的内壁铰接。所述漏斗26的开口略高于搅拌罐2的底端,漏斗26的内部设有用来过滤的过滤网27。所述漏斗26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33,混凝土泵送室3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32,混凝土泵支架32上固定有混凝土泵31,混凝土泵31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33相连通,混凝土泵3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软管34,出料口13与第二软管34相连通,即第二软管34穿过出料口13延伸到混凝土泵送室3外。所述搅拌电机22、混凝土泵31和电动推杆41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漏斗26上端的挡板4替换成漏斗26下端的阀体5,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时通过阀体5来控制混凝土泵送的通断。使用过程:使用时,首先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自由端回缩,在电动推杆41的牵引下,挡板4盖合在漏斗26的顶端。再启动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带动搅拌轴21在搅拌罐2内转动。将待搅拌混合的混凝土从进料口12导入搅拌罐2内,同时从进料口12处注入适量的建筑用水,在搅拌电机22的带动下,搅拌叶片25对搅拌罐2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和混合,经过长时间的搅拌和混合后,搅拌罐内2内的混凝土符合建筑施工的生产要求。待到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启动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自由端伸长,在电动推杆41的推动下,挡板4与漏斗分离,此时搅拌后的混凝土可以自由进入到漏斗26内。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混凝土泵31,在混凝土泵31的作用下,搅拌罐2内搅拌后的混凝土从漏斗26处流入软管,漏斗26内的过滤网27将大颗粒石块过滤出,避免了大颗粒石块阻塞漏斗。混合后的混凝土经过第一软管33从混凝土泵31的输入口进入混凝土泵,而后从混凝土泵31的输出口流出,经第二软管13注入到布料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壳体内部底端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腿,搅拌壳体包括搅拌罐和混凝土泵送室,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罐的底端,搅拌罐的上开设有进料口,搅拌罐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内部的底端,搅拌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上,且搅拌轴的上端延伸出搅拌壳体,搅拌壳体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沿固定块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搅拌轴设置,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混凝土泵送室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混凝土泵支架上固定有混凝土泵,混凝土泵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相连通,混凝土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搅拌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软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壳体内部底端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腿,搅拌壳体包括搅拌罐和混凝土泵送室,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罐的底端,搅拌罐的上开设有进料口,搅拌罐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内部的底端,搅拌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上,且搅拌轴的上端延伸出搅拌壳体,搅拌壳体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沿固定块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搅拌轴设置,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混凝土泵送室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混凝土泵支架上固定有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佳佳王惠宾王智宇王振海韩聪郭凡玉王国防李文利杨景忆杜乐乐南宁王军山文思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新乡市豫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