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23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包括平台、滑动结构、壳体和过滤结构,所述平台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结构,且滑动结构与进料箱的一侧之间皆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所述滑动结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滑动结构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吸淤泵和第二吸淤泵与平台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剪刀架,所述平台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破碎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过滤结构,当淤泥与杂物因重力坠入与进料箱相通的壳体中经过过滤网时,细小的泥沙通过网孔渗漏至过滤箱中,较大的杂质被分隔过滤在了过滤网内,从而实现了淤泥与杂物的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江河湖海的工程建设开发,水利工程这一项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在河床上建造堤坝、桥梁、水渠之前,首先需要清除河床上的淤泥,以确保地基稳固,且淤泥堆积易堵塞河道,导致水质恶化,鱼虾缺氧而死亡。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吸淤装置外形较大,吸淤管道距离固定难以调节,难以对较小宽度河道与沟渠的淤泥进行清除;(2)传统的吸淤装置无破碎机构,淤泥难以吸出,或破碎机构为单个,未能周到破碎四周的淤泥,吸淤效率不高;(3)传统的吸淤装置未设置过滤结构,若淤泥未经分隔过滤再处理时较麻烦,且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吸淤管道距离难以调剂、吸淤效率不高和无过滤结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包括平台、滑动结构、壳体和过滤结构,所述平台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进料箱,且进料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平台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结构,且滑动结构与进料箱的一侧之间皆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所述滑动结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且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淤泵,所述滑动结构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淤泵,所述第一吸淤泵和第二吸淤泵与平台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剪刀架,所述平台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且壳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型槽,所述凹型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破碎机构。优选的,所述滑动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紧固螺栓、定位孔、滑动腔室、定位杆、滑动杆、螺纹轴、固定座和螺纹座,所述固定座皆固定连接在平台顶部一端的两侧,所述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贯穿螺纹座的内部,且螺纹座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平台顶部的另一端,所述定位杆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室,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滑动杆皆设置在滑动腔室的内部,所述滑动杆与定位杆之间皆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优选的,所述螺纹轴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座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纹轴与螺纹座之间为螺纹连接,同时螺纹轴外部两端的外螺纹螺纹数相同,螺纹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破碎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联动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伺服电机和破碎片,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壳体内部底端的两侧皆横向活动连接有联动轴,且联动轴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皆穿过壳体两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破碎片。优选的,所述过滤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块、卡槽、过滤箱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设置在隔板的的顶端,所述过滤箱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之间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卡块,所述过滤箱与进料箱的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宽度小于卡槽的宽度,所述卡块嵌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与卡块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不仅实现了对吸淤管道距离的调节,实现了高效吸淤,而且实现了对吸出淤泥的过滤;(1)通过在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滑动结构,滑动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紧固螺栓、定位孔、滑动腔室、定位杆、滑动杆、螺纹轴、固定座和螺纹座,当需要调节本装置两侧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距离时,拧松紧固螺栓后旋转螺纹轴,使得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的螺纹座同时向两侧或中心滑动,等到将吸淤管道皆调整至所需位置时,拧紧定位杆上的紧固螺栓,使其通过定位孔固定滑动杆,同时伸缩套管与剪刀架亦随之自动变更长度,起到了对吸淤管道的调节、支撑的作用,可适应较多宽度的河道与沟渠;(2)通过在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破碎机构,破碎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联动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伺服电机和破碎片,启动控制器,使得伺服电机开始运作,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开始转动,同时通过啮合传动带动其两端设置有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再各自通过联动轴使得两侧的破碎片开始转动破碎较凝固的淤泥,与此同时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的第一吸淤泵与第二吸淤泵开始运作,及时将破碎后的淤泥吸入进料箱中,避免使得河水过于浑浊,实现了对河道上堆砌淤泥的高效清理吸除;(3)通过在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过滤结构,过滤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块、卡槽、过滤箱和过滤网,当淤泥与杂物被第一吸淤泵和第二吸淤泵吸至进料箱中,该淤泥与杂物因重力坠入与进料箱相通的壳体中,因隔板的隔离,形成一个过滤箱,使得淤泥不易渗漏至壳体内部底端的破碎机构中,当淤泥与杂物经过过滤网时,细小的泥沙通过网孔渗漏至过滤箱中,较大的杂质被分隔过滤在了过滤网内,从而实现了淤泥与杂物的过滤,对之后的环保处理起到了预分离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滑动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伸展方式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台;2、第一管道;3、滑动结构;301、紧固螺栓;302、定位孔;303、滑动腔室;304、定位杆;305、滑动杆;306、螺纹轴;307、固定座;308、螺纹座;4、伸缩套管;5、控制器;6、进料箱;7、第二管道;8、第一吸淤泵;9、剪刀架;10、壳体;11、凹型槽;12、隔板;13、破碎机构;1301、联动轴;1302、第一锥形齿轮;1303、第二锥形齿轮;1304、伺服电机;1305、破碎片;14、过滤结构;1401、卡块;1402、卡槽;1403、过滤箱;1404、过滤网;15、第二吸淤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包括平台1、滑动结构3、壳体10和过滤结构14,平台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进料箱6,且进料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平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结构3,且滑动结构3与进料箱6的一侧之间皆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4;滑动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紧固螺栓301、定位孔302、滑动腔室303、定位杆304、滑动杆305、螺纹轴306、固定座307和螺纹座308,固定座307皆固定连接在平台1顶部一端的两侧,固定座307之间活动连接有螺纹轴306,螺纹轴306贯穿螺纹座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包括平台(1)、滑动结构(3)、壳体(10)和过滤结构(1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进料箱(6),且进料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所述平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结构(3),且滑动结构(3)与进料箱(6)的一侧之间皆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4),所述滑动结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2),且第一管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淤泵(8),所述滑动结构(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7),且第二管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淤泵(15),所述第一吸淤泵(8)和第二吸淤泵(15)与平台(1)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剪刀架(9),所述平台(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10),且壳体(10)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型槽(11),所述凹型槽(1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2),所述壳体(10)内部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结构(14),所述壳体(10)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破碎机构(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包括平台(1)、滑动结构(3)、壳体(10)和过滤结构(1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进料箱(6),且进料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所述平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结构(3),且滑动结构(3)与进料箱(6)的一侧之间皆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4),所述滑动结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2),且第一管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淤泵(8),所述滑动结构(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7),且第二管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淤泵(15),所述第一吸淤泵(8)和第二吸淤泵(15)与平台(1)的一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剪刀架(9),所述平台(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壳体(10),且壳体(10)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型槽(11),所述凹型槽(1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2),所述壳体(10)内部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结构(14),所述壳体(10)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破碎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高效吸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紧固螺栓(301)、定位孔(302)、滑动腔室(303)、定位杆(304)、滑动杆(305)、螺纹轴(306)、固定座(307)和螺纹座(308),所述固定座(307)皆固定连接在平台(1)顶部一端的两侧,所述固定座(307)之间活动连接有螺纹轴(306),所述螺纹轴(306)贯穿螺纹座(308)的内部,且螺纹座(308)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滑动杆(305),所述定位杆(30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平台(1)顶部的另一端,所述定位杆(304)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室(303),所述定位杆(304)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定位孔(302),所述滑动杆(305)皆设置在滑动腔室(303)的内部,所述滑动杆(305)与定位杆(304)之间皆通过紧固螺栓(301)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佳佳王惠宾王智宇王振海韩聪郭凡玉王国防李文利杨景忆杜乐乐南宁王军山文思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新乡市豫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