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及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装配式
,具体涉及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还涉及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的施工方法及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的各个部件尺寸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首先、传统的预制RC柱间连接需要现场绑扎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受温度影响较大,还需要养护时间;第二、虽然国内许多学者提出的采用钢板箍或钢板箍螺栓连接的新型连接形式,但是这些连接节点的变形及耗能能力不可控,无法实现震后可修复的性能;或者具有较好的连接节点变形及耗能性能,但构造繁复、制作困难、造价提高;第三、现有的钢板箍或钢板箍螺栓连接也需要现场浇筑砂浆或现场焊接,增加了施工步骤和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既保证了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又提高了节点处的耗能能力和构件抗震性能的可控性,简化了节点区钢筋的搭接工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横截面为矩形的装配式整体柱(1),装配式整体柱(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通过若干个预埋螺栓(12)连接的双层连接钢板;/n所述装配式整体柱(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预制柱(2)、中间填充层(17)及下段预制柱(3),上段预制柱(2)的底端端部中心处为凸出的榫头,上段预制柱(2)的底端端部表面包裹有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下段预制柱(3)的顶端端部中心处开有用于安装榫头的杯口,下段预制柱(3)的顶端端部表面覆盖有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上段预制柱(2)的四个侧壁均通过部分预埋螺栓(12)与连接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横截面为矩形的装配式整体柱(1),装配式整体柱(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通过若干个预埋螺栓(12)连接的双层连接钢板;
所述装配式整体柱(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段预制柱(2)、中间填充层(17)及下段预制柱(3),上段预制柱(2)的底端端部中心处为凸出的榫头,上段预制柱(2)的底端端部表面包裹有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下段预制柱(3)的顶端端部中心处开有用于安装榫头的杯口,下段预制柱(3)的顶端端部表面覆盖有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上段预制柱(2)的四个侧壁均通过部分预埋螺栓(12)与连接钢板单元连接,下段预制柱(3)的四个侧壁均通过部分预埋螺栓(12)与双层连接钢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预制柱(2)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中心处竖直设置有上段抗剪连接件(10),上段抗剪连接件(10)的一端端部点焊于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上,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内部还设置有按照矩形均匀分布的八根上段柱纵筋(6),还包括有将位于矩形顶角处的四个不相邻的上段柱纵筋(6)连接在一起的上段预制柱外圈箍筋(8),以及将另外四个上段柱纵筋(6)连接在一起的上段预制柱内圈箍筋(9),每个安装于上段预制柱(2)的预埋螺栓(12)的尾部点焊于上段预制柱外圈箍筋(8)上,上段柱纵筋(6)的端部点焊于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上;
所述下段预制柱(3)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中心处竖直设置有下段抗剪连接件(11),下段抗剪连接件(11)的一端端部点焊于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上,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内部还设置有按照矩形均匀分布的八根下段柱纵筋(7),还包括有将位于矩形顶角处的四个不相邻的下段柱纵筋(7)连接在一起的下段预制柱外圈箍筋(15),以及将另外四个下段柱纵筋(7)连接在一起的下段预制柱内圈箍筋(16),每个安装于下段预制柱(3)的预埋螺栓(12)的尾部点焊于下段预制柱外圈箍筋(15)上,下段柱纵筋(7)的端部点焊于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双层连接钢板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层连接钢板(13)及外层连接钢板(14),内层连接钢板(13)上设置有若干个椭圆形螺栓孔,外层连接钢板(14)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螺栓孔,外层连接钢板(14)上的圆形螺栓孔与内层连接钢板(13)上的椭圆形螺栓孔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长度尺寸的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预埋螺栓(12)、内层连接钢板(13)及外层连接钢板(14);
步骤二:预制装配式柱节点所需的上段柱纵筋(6)、下段柱纵筋(7)、上段预制柱外圈箍筋(8)、上段预制柱内圈箍筋(9)、上段抗剪连接件(10)、下段抗剪连接件(11)、下段预制柱内圈箍筋(16)及下段预制柱外圈箍筋(15);
步骤三:装配柱预制钢筋混凝土部分,上段预制柱(2)的底端与下段预制柱(3)的顶端节点连接区设有预埋螺栓(12)、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及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预埋螺栓(12)点焊于对应的外圈箍筋上,上段预制柱端部榫头预埋钢板(4)及下段预制柱端部杯口预埋钢板(5)点焊于对应的纵筋上,上段预制柱(2)与下段预制柱(3)分开浇筑,依次进行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振捣、养护;
步骤四:待混凝土养护28天后,拆模,并将上段预制柱(2)吊起,置于下段预制柱(3)的正上方,上段预制柱(2)与下段预制柱(3)之间留有5~15mm的空隙,空隙就用来填充氯丁橡胶或砂浆作为中间填充层,四周安装开有椭圆形螺栓孔的内层连接钢板(13),然后再安装开有圆形螺栓孔的外层连接钢板(14),最后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帽拧在预埋螺栓杆上,将双层连接钢板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钢板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柱节点的各个部件尺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柱的总高H及形式,设定所述待设置的装配式整体柱(1)柱截面的高度h,宽度b,上段预制柱(2)高度h1、下段预制柱(3)高度h2、中间填充层(17)厚度t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艳霞,刘继磊,王宗彬,彭琼武,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