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及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回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人工回灌及城市水利设施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及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回灌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新城市病,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夏日暴雨后总会伴随着积水成河、交通瘫痪的窘境,与此同时,我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而我国城市排水设施设计标准较低,没有完善的城市排涝标准体系,由此导致了暴雨时节出现严重积水及内涝问题,加剧了城市水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传统的城市雨水快速收集与排放、“未端”雨水处理措施已经不再适用,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具体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回灌井管道(100)、细砂层(200)和砂砾层(300),回灌井管道(100)与含水层相连,回灌井管道(100)的顶部设置有滤网(111),该回灌井管道(10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渗流上段(110)、导水段(130)和渗流下段(120),且渗流上段(110)和渗流下段(120)上设置有渗流孔;所述回灌井管道(100)的外部设置有细砂层(200),细砂层(200)的外侧设置有砂砾层(300),细砂层(200)孔隙率小于砂砾层(300)的孔隙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回灌井管道(100)、细砂层(200)和砂砾层(300),回灌井管道(100)与含水层相连,回灌井管道(100)的顶部设置有滤网(111),该回灌井管道(10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渗流上段(110)、导水段(130)和渗流下段(120),且渗流上段(110)和渗流下段(120)上设置有渗流孔;所述回灌井管道(100)的外部设置有细砂层(200),细砂层(200)的外侧设置有砂砾层(300),细砂层(200)孔隙率小于砂砾层(300)的孔隙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其特征在于:细砂层(20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细砂层上段(210)和细砂层下段(220),细砂层上段(210)的横向宽度为w1,细砂层下段(220)的横向宽度为w2,且2w2>w1>1.5w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其特征在于:回灌井管道(100)的渗流上段(110)的径向深度为L1,细砂层(200)的细砂层上段(210)的径向深度为L2,L1<L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藏式回灌井,其特征在于:回灌井管道(100)的渗流上段(110)径向深度为L1,渗流段Ⅱ(120)的径向深度为L4,导水段(130)的径向深度为L3,其中L3=2L1,L4>L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卫,张沙莎,施春华,王琦,杨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