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天然下垫面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对降雨具有吸纳、渗透和滞蓄的海绵效应,从而对雨水径流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当降雨通过下垫面的吸纳、渗透、滞蓄等作用达到饱和后,会通过地表径流自然排泄。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广场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了地表快速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呈现了与自然相反的水文现象,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也使自然的“海绵体”像罩了一个罩子,而丧失“海绵效应”,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同时,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就是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优化。传统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水结构和雨水收集结构;/n排渗水结构包括道路层结构、人行道结构、绿化结构、下凹式绿地结构、花池及树池结构、铺装面结构和屋面;/n道路层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封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天然级配碎石层、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n人行道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路面砖层、干性水泥砂浆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水结构和雨水收集结构;
排渗水结构包括道路层结构、人行道结构、绿化结构、下凹式绿地结构、花池及树池结构、铺装面结构和屋面;
道路层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封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天然级配碎石层、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
人行道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路面砖层、干性水泥砂浆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道路层结构与人行道结构之间设有路缘石,采用透水混凝土座立路缘石;道路两侧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收集井及开口路缘石,雨水收集井通过雨水收集管道与道路层结构、人行道结构的天然级配碎石层中的导流管相互连通;
绿化结构和下凹式绿地结构的构造相同,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植被层、种植土层、粗砂层、过滤土工布层、天然级配碎石层、防渗土工布层、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绿化结构和下凹式绿地结构均设置有环保溢流口,环保溢流口与导流管及雨水排水管相互连通;
花池及树池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距底600mm的位置设置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外包过滤网,且在其周边铺设200mm的鹅卵石,第一溢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
铺装面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铺装面层、干性水泥砂浆层、天然级配碎石层、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由高分子排水异型片、虹吸排水槽、观察井、集水井组成,高分子排水异型片上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峰,高小荣,牛艳琴,李正,杨振广,任义,李妙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