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228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排渗水结构和雨水收集结构。该系统通过各渗透率高的结构层,雨水容易渗透到天然级配碎石层中的导流管中,经过与之连接的雨水排水管,流入安全分流井,经过弃流控制器预处理进入玻璃钢蓄水池,经过地埋一体机净化,进入玻璃钢清水池,减少铺装面、道路、绿化区域等积水的情况,雨水经过沉淀、净化后可以用于消防、绿化及其他用水,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天然下垫面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对降雨具有吸纳、渗透和滞蓄的海绵效应,从而对雨水径流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当降雨通过下垫面的吸纳、渗透、滞蓄等作用达到饱和后,会通过地表径流自然排泄。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广场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了地表快速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呈现了与自然相反的水文现象,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也使自然的“海绵体”像罩了一个罩子,而丧失“海绵效应”,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同时,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就是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优化。传统铺装、道路、绿化结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水结构和雨水收集结构;/n排渗水结构包括道路层结构、人行道结构、绿化结构、下凹式绿地结构、花池及树池结构、铺装面结构和屋面;/n道路层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封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天然级配碎石层、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n人行道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路面砖层、干性水泥砂浆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水结构和雨水收集结构;
排渗水结构包括道路层结构、人行道结构、绿化结构、下凹式绿地结构、花池及树池结构、铺装面结构和屋面;
道路层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封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天然级配碎石层、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
人行道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路面砖层、干性水泥砂浆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道路层结构与人行道结构之间设有路缘石,采用透水混凝土座立路缘石;道路两侧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收集井及开口路缘石,雨水收集井通过雨水收集管道与道路层结构、人行道结构的天然级配碎石层中的导流管相互连通;
绿化结构和下凹式绿地结构的构造相同,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植被层、种植土层、粗砂层、过滤土工布层、天然级配碎石层、防渗土工布层、素土夯实层;天然级配碎石层内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壁开有通孔,导流管的侧壁包有土工布,导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绿化结构和下凹式绿地结构均设置有环保溢流口,环保溢流口与导流管及雨水排水管相互连通;
花池及树池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距底600mm的位置设置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外包过滤网,且在其周边铺设200mm的鹅卵石,第一溢流管与雨水排水管连通;
铺装面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铺装面层、干性水泥砂浆层、天然级配碎石层、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由高分子排水异型片、虹吸排水槽、观察井、集水井组成,高分子排水异型片上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峰高小荣牛艳琴李正杨振广任义李妙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