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通过对基坑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强排水、切割、注浆、接桩等施工措施,基坑渗水有效封闭,因砼切割、接桩时间长,汛期水位逐渐上涨,为加快基础施工进度,确保基础尽快顺利浇筑,结合1#楼筏板结构形式,全面构思,筏板基础钢筋采用由上往下逆做施工,多工序穿插同时施工,但现场仍存在如下问题:(1)基础施工阶段正处雨季,长江水位上涨较快,工期紧张。(2)筏板基础较厚及配筋量大,逆做支撑架体未封闭,整体性较差。(3)基础面筋施工由外往内,中央悬空,工人施工安全风险高。(4)基础配筋含量高、配筋密、直径大,基础变阶多,桩基锚筋不规则。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降水难度大,需要采用逆做施工时基础钢筋施工难度大,支撑架搭建困难从而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r>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深基坑按照由外往内、由上往下划分为四个逆做施工区域,其中,基坑最低处的电梯井区域为第三逆做区域(3),电梯井的上方周围区域为第二逆做区域(2),第二逆做区域(2)的外围为第一逆做区域(1),第一逆做区域(1)的外围为第四逆做区域(4),深基坑的最外围还设置有后浇带(5);/n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钢筋下料;/nS2:第一逆做区域(1)底筋施工;/nS3:第二逆做区域(2)底筋施工;/nS4:测量放线控制标高;/nS5:第一逆做区域(1)和第二逆做区域(2)钢筋支架体系施工;/nS6:第一逆做区域(1)面筋施工;/nS7:第二逆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深基坑按照由外往内、由上往下划分为四个逆做施工区域,其中,基坑最低处的电梯井区域为第三逆做区域(3),电梯井的上方周围区域为第二逆做区域(2),第二逆做区域(2)的外围为第一逆做区域(1),第一逆做区域(1)的外围为第四逆做区域(4),深基坑的最外围还设置有后浇带(5);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钢筋下料;
S2:第一逆做区域(1)底筋施工;
S3:第二逆做区域(2)底筋施工;
S4:测量放线控制标高;
S5:第一逆做区域(1)和第二逆做区域(2)钢筋支架体系施工;
S6:第一逆做区域(1)面筋施工;
S7:第二逆做区域(2)底筋施工;
S8:第四逆做区域(4)钢筋施工;
S9:第三逆做区域(3)底筋施工;
S10:第三逆做区域(3)钢筋支架体系施工;
S11:第三逆做区域(3)面筋施工;
S12: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逆做区域内底筋和面筋均配置为双向φ26mm钢筋,间距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逆做区域(1)的底部设置3米筏板区(7),且在步骤S5中,还进行了第一逆做区域(1)的基础钢筋支架一施工,其中,3米筏板区(7)的基础钢筋支架一包括1.9m*1.9m矩形布置的8#槽钢立柱(8),在8#槽钢立柱(8)的底部设置0.4m槽钢底座(12),在8#槽钢立柱(8)的顶部设置8#槽钢横杆(9),在8#槽钢立柱(8)的纵横向焊接多排φ18mm斜拉筋(10)和一层φ18mm水平拉筋(11),φ18mm水平拉筋(11)设置在距0.4m槽钢底座(12)高1.5m处,φ18mm水平拉筋(11)与8#槽钢横杆(9)的距离根据实际设置,0.4m槽钢底座(12)焊接在底筋上;顶部8#槽钢横杆(9)为连续贯通,并触及筏板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筏板基础钢筋逆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逆做区域(2)的底部设置4米筏板区(6),在步骤S5中,还进行了第二逆做区域(2)的基础钢筋支架二施工,其中,4米筏板区(6)的基础钢筋支架二包括1.9m*1.9m矩形布置的8#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杰,朱光强,杨小虎,文舒,田雪玲,李航,邓华强,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