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和预应力智能施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和预应力智能施加方法。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为临时性结构,在基坑支护结束后便失去作用。锚索部分中的杆体为钢绞线,该种结构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钢绞线多应用于永久支护结构,其作为临时性结构短时间使用,造成了材料的极大浪费;(2)钢绞线长期埋于地下容易产生锈蚀,极易污染土壤及地下水;(3)部分预应力钢绞线锚索长度可达数十米,往往侵入红线外,邻近工程施作需要切除钢绞线,切除过程中钢绞线崩裂,会对切除人员造成潜在的危险。近几年,有些专家学者针对锚索长度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的利用囊式扩体锚索,在扩体锚固段通过膨胀水泥砂浆对土体挤压可以减小锚固段长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不足之处是施工操作麻烦,自由端及非扩体段应力过高且钢绞线依旧容易发生锈蚀。因此,为了解决钢绞线存在的上述问题,急需寻求新的材料来代替钢绞线用于锚索支护体系中。玻璃纤维(GFRP)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结构(1)、筋杆体(2)和夹片式锚具(3),其中,/n所述筋杆体(2)为玻璃纤维筋或玄武岩筋,并且所述筋杆体(2)的公称直径不小于25mm;/n所述围护结构(1)上设置有第一锚索孔,所述筋杆体(2)安装于所述第一锚索孔中,所述夹片式锚具(3)包括锚具(31)和夹片(32),/n所述锚具(31)上设置有第二锚索孔(311),所述锚具(31)通过所述第二锚索孔(311)插接于所述筋杆体(2)上,并且所述夹片(32)位于所述锚具(31)与所述筋杆体(2)之间的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结构(1)、筋杆体(2)和夹片式锚具(3),其中,
所述筋杆体(2)为玻璃纤维筋或玄武岩筋,并且所述筋杆体(2)的公称直径不小于25mm;
所述围护结构(1)上设置有第一锚索孔,所述筋杆体(2)安装于所述第一锚索孔中,所述夹片式锚具(3)包括锚具(31)和夹片(32),
所述锚具(31)上设置有第二锚索孔(311),所述锚具(31)通过所述第二锚索孔(311)插接于所述筋杆体(2)上,并且所述夹片(32)位于所述锚具(31)与所述筋杆体(2)之间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31)使用钢制材料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锚具(31)的长度为85~100mm;
所述第二锚索孔(311)的内径比所述筋杆体(2)的外径大1mm,所述第二锚索孔(311)为锥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二锚索孔(311)的锥度为1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式锚具(3)包括两片所述夹片(32),并且
所述夹片(32)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的螺纹高度为1mm,螺纹间距为2~3mm,两片所述夹片(32)的截面彼此对接以将所述筋杆体(2)包裹在两片所述夹片(32)对接形成的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32)使用20铬锰钛材料制成,所述夹片(32)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锚具(31)的长度且所述夹片(32)的长度为80~90mm;
所述夹片(32)的内倾角为15~20°,两片所述夹片(32)对接形成为锥形结构且锥度为14~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垫板(4)和台座(5),其中,
所述钢垫板(4)埋设于所述围护结构(1)内,所述钢垫板(4)上设置有第三锚索孔,并且所述第三锚索孔与所述第一锚索孔对齐;
所述台座(5)固定于所述钢垫板(4)上,所述台座(5)上设置有第四锚索孔,并且所述第四锚索孔与所述第三锚索孔和所述第一锚索孔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杆体(2)为一根或多根,第一锚索孔、第二锚索孔(311)、第三锚索孔和第四锚索孔的数量与所述筋杆体(2)的数量相匹配;
锚具段的所述筋杆体(2)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第二螺纹结构的螺纹高度为1~2mm,螺纹间距为8~10mm。
7.一种预应力智能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插入筋杆体(2):将连接好的所述筋杆体(2)插入已完成的锚索孔中;
安装夹片式锚具(3):将锚具(31)插在所述筋杆体(2)上,并将两片夹片(32)同步塞入所述锚具(31)与所述筋杆体(2)之间的空隙;
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恒,秦东平,刘鹏,郑仔弟,刘军,李全才,王玉龙,潘潇,乔国刚,杜贺鳌,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