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潍坊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3664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膜由同轴静电纺丝得到的核壳纳米纤维交织而成;所述核壳纳米纤维包括壳层和核芯;所述壳层包括聚乙烯醇、壳聚糖和具有一氧化氮释放功能的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所述核芯包括聚乙烯醇和生物活性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通过核壳纳米纤维壳层与核层芯的协同作用,通过一氧化氮的可调控释放,能够对创面起到抗菌和加速愈合的作用,并且,具有很好的贴合性,可以作为抗菌辅料进行有效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来制备所述静电纺丝膜,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便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帮助阻止外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保护体内的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保护身体免受损害,因此,保护皮肤的健康完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皮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创伤,一旦皮肤严重受损,若没有得到适当治疗,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引起皮肤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急性创伤、慢性伤口及手术伤口等。伤口愈合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生理过程,通常分为炎症,增殖和重塑三个阶段。创伤感染后会使伤口更难愈合,严重时会引发创面败血症等疾病。因此,创伤、烧伤和慢性疾病等引起的皮肤伤口,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临床挑战。皮肤受到创伤后,应该立即使用伤口敷料以防止伤口感染、缓解疼痛、促进皮肤再生。传统的伤口敷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细菌感染,但对创面的愈合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源性的亲脂分子,在许多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中起关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由同轴静电纺丝得到的核壳纳米纤维交织而成;所述核壳纳米纤维包括壳层和核芯;所述壳层包括聚乙烯醇、壳聚糖和具有一氧化氮释放功能的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所述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包括掺杂有硝普钠的普鲁士蓝纳米晶和包覆在所述普鲁士蓝纳米晶表面的壳聚糖;所述核芯包括聚乙烯醇和生物活性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由同轴静电纺丝得到的核壳纳米纤维交织而成;所述核壳纳米纤维包括壳层和核芯;所述壳层包括聚乙烯醇、壳聚糖和具有一氧化氮释放功能的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所述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包括掺杂有硝普钠的普鲁士蓝纳米晶和包覆在所述普鲁士蓝纳米晶表面的壳聚糖;所述核芯包括聚乙烯醇和生物活性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中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100kDa;所述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为30~200nm;所述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在壳层中的质量含量为0.0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500~2400,所述壳层中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100kDa;所述壳层中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普鲁士蓝-壳聚糖纳米粒的质量比为2~5:10~15:0.0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核芯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500~2400,所述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胶原蛋白、生长因子和小分子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核芯中聚乙烯醇和生物活性分子的质量比为10~50:0.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和核芯的质量比为2~5:1~0.5;所述核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50~500nm。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基于近红外响应释放一氧化氮的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的冰醋酸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德军阎芳张维芬程妮王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