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10-in-1test)技术。
技术介绍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包膜型单股正链RNA病毒,它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对SARS-CoV-2普遍易感,传染性强,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及肌肉痛,超过半数患者会存在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会有咳痰、咯血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易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有较高危险进入监护病房,甚至死亡。为了尽早发现SARS-CoV-2感染者,我国采取对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社区)人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发现感染患者并采取隔离措施,对阻止感染者与健康人群间的病毒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筛查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医用标本采集用材料消耗大,造成筛查成本高昂;标本数量增多,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不能相适应等,这些问题都大大地阻碍了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是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一个采集管中并进行检测的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04 CN 20201077198871.一种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是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一个采集管中并进行检测的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低风险人群的大面积普遍筛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方法所用的材料包括病毒采集管和采集拭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采集管的管帽和管体应为聚丙烯材质,螺旋口可密封,松紧适度,管体透明,可视度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采集管的试管外径(14.8±0.2)mm×(100.5±0.4)mm,管帽外径(15.8±0.15)mm,高度(12.5±0.5)mm;容量企业定标10ml,内含6ml胍盐或其他有效病毒灭活剂的粉红色保存液,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方便取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拭子杆为聚丙烯材质,长度15cm;植绒拭子头,长度2cm,直径3-5mm;绒毛厚度0.7mm,绒毛长度0.6mm,纤维度1.2D;折断点位于距拭子头顶端3cm左右,易于折断。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秦晓松,张智洁,李士军,吴丽娜,刘建华,卢丽萍,施慧勇,钟卫峰,姚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