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海洋防污剂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3654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4
一种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海洋防污剂,特别是针对污损硅藻的防污剂,制备时先对海洋来源真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海洋防污剂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对海洋污损生物,特别是污损硅藻Chlorellavulgaris,Chaetocerossocialis和Naviculaexigua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的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海洋生物污损是有机分子、微生物、动物、植物、以及它们的副产物在海洋潜没设施表面的危害性积聚。这种危害性积聚经常发生在没有保护的海洋潜没设施的表面,包括海运和旅游的船舶,海军军舰,热交换器,海洋传感器以及水产养殖基地等。生物污损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以美国海军军舰为例,每年在这方面的经济损失在18到26亿美元之间,而美国海军军舰数量仅占全球船舶数量的0.5%,因此海洋生物污损是极其严重的自然危害。生物膜的形成在生物污损过程的初级阶段,可以促进一系列大型污损生物的继续附着,控制生物膜的形成是防除生物污损的关键。底栖硅藻是生物膜形成的主要生物之一,它在材料表面的附着有助于生物膜的形成。自2008年全球取消了有毒防污剂有机锡的使用后,寻找安全高效的海洋防污剂成为国际上急需解决的课题。海洋天然产物被认为是新型海洋防污剂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从海绵,珊瑚和海藻等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很多有强抗污损活性的化合物。然而,从上述大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化合物由于受到量的限制而大大影响了其潜在的应用。海洋微生物由于在实验室中可以大规模发酵,不易破坏自然环境,而成为活性海洋化合物的最重要来源。(J.A.Callow,M.E.Callow,Nat.Commun.2011,2,244–253;C.M.Kirschner,A.B.Brennan,Annu.Rev.Mater.Res.2012,42,1–19;M.Schultz,J.Bendick,E.Holm,W.Hertel,Biofouling2011,27,87–98;N.Fusetani,Nat.Prod.Rep.2004,21,94–104;N.Fusetani,Nat.Prod.Rep.2011,28,400–410;P.-Y.Qian,Y.Xu,N.Fusetani,Biofouling2010,26,223–23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源于海洋真菌的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海洋防污剂,特别是针对污损硅藻的防污剂的应用,它能满足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菌种保藏信息: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4年01月09日;保藏编号:CGMCCNo.8698;分类命名:Cochlioboluslunatus。本专利技术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提供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真菌Cochlioboluslunatus,保藏编号为CGMCC8698,进行菌种培养,再在发酵培养基中对该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将所得发酵液过滤,得到菌丝和滤液,菌丝用二氯甲烷-甲醇提取得粗浸膏Ⅰ,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浸膏Ⅱ,将粗浸膏Ⅰ和Ⅱ合并得总粗浸膏,并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再经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将所得洗脱液浓缩,得到式I化合物。上述制备方法中菌种培养基优选含有土豆液、葡萄糖0.1%–5.0%(重量百分比,下同)、琼脂0.1%–3.0%、氯化钠0.05%–5%,其余为水,培养温度优选为0–30°C,培养时间优选为3–15天;发酵培养基优选含有土豆液、葡萄糖0.1%–5.0%(重量百分比,下同)、氯化钠0.05%–5%,其余为水,培养温度优选为0–30°C,培养时间优选为10–60天;所述的正相硅胶柱层析采用的固定相优选200–300目硅胶,流动相优选体积比为15%–6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所述的反相C18硅胶柱层析采用的流动相为体积比为20%–80%的甲醇–水混合溶剂;所述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中采用的色谱柱为本领域常规ODSC18柱,优选为Kromasil10×250mm,7μm,流速优选为1.0–5.0mL/min,流动相优选体积比为40%–80%的甲醇-水混合溶剂。本专利技术从海洋真菌中获得的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对海洋污损生物硅藻Chlorellavulgaris,Chaetocerossocialis,和Naviculaexigua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可用于开发海洋防污剂,特别是针对污损硅藻的防污剂,应用前景广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海洋防污剂,特别特别是针对污损硅藻的防污剂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非毒性的无机或有机酸和/或碱的加成盐。可参见“Saltselectionforbasicdrugs”,Int.J.Pharm.(1986),33,201–21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下面提供的实施例对其做了更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供更好的理解专利技术而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实施原则,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内容。实施例1(1)海洋真菌Cochlioboluslunatus的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含有土豆液、葡萄糖1.0%(重量百分比,下同)、琼脂1.0%、氯化钠3.0%,其余为水,使用时制成试管斜面,真菌菌株在30℃下培养5天。(2)海洋真菌Cochlioboluslunatus的发酵发酵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含有土豆液、葡萄糖1.0%(重量百分比,下同)、氯化钠3.0%,其余为水;真菌菌株于28℃培养60天。(3)式I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取10L步骤(2)得到的发酵液过滤,得到菌丝和滤液,菌丝用二氯甲烷-甲醇提取得粗浸膏Ⅰ,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浸膏Ⅱ,将粗浸膏Ⅰ和Ⅱ合并得总粗浸膏,并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固定相为200–300目硅胶;流动相为60%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体积比)、反相C18硅胶柱层析(流动相为体积比为40%的甲醇–水混合溶剂)后,再经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色谱柱为Kromasil10×250mm,7μm,流速为2.0mL/min,流动相为26%的乙腈-水混合溶剂,体积比),将所得洗脱液浓缩,得白色固体,即为式I化合物。式I化合物的结构确证数据:CochliomycinG:白色固体,比旋光值[α]24D-11.5(c0.1,MeOH).1HNMR(DMSO-d6,500MHz):δppm11.10(1H,s,OH-2),6.66(1H,d,J=15.6Hz,H-1´),6.41(1H,d,J=2.0Hz,H-5),6.35(1H,d,J=2.0Hz,H-3),6.14(1H,dt,J=15.6,7.2Hz,H-2´),5.07(2H,overlap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I结构的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海洋来源真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结构的8’-羟基十四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海洋来源真菌Cochlioboluslunatus,保藏编号为CGMCCNo.8698,进行菌种培养,再在发酵培养基中对该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将所得发酵液过滤,得到菌丝和滤液,菌丝用二氯甲烷-甲醇提取得粗浸膏Ⅰ,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浸膏Ⅱ,将粗浸膏Ⅰ和Ⅱ合并得总粗浸膏,并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再经HPLC高效液相制备,将所得洗脱液浓缩,得到式I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伦王长云郑纪勇徐伟锋齐月璇魏美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