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及透水铺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256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及一种透水铺装工艺,属于透水砖技术领域,透水铺装结构,包括面层,该面层为透水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8~45%混凝土粗骨料、30~35%混凝土细骨料、18‑22%水泥、6~7%水,0.15~0.22%粉状聚羧基减水剂,重量比以面层重量为1计;其中,混凝土粗骨料为粒径大于4.75mm,不大于31mm的颗粒,混凝土细骨料为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来自于建筑垃圾再生得到的骨料;采用废旧垃圾再生而成的混凝土制备透水砖,实现了废旧建筑垃圾的减量化,环保节能,孔隙率高、吸水性强、透水性高,抗压强度可达30MPa以上,抗压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及透水铺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砖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透水砖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后被迅速推广。目前我国透水砖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固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料,通过粉碎、成形、高温炼制而成的具有透水的性能、符合透水砖标准的建筑装饰材料,称之为陶瓷透水砖;另一类是以无机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利用有机或无机粘结剂通过成形、固化而制成的具有透水砖性能、符合透水砖标准的建筑装饰材料,它无须烧成,所以称其为非陶瓷透水砖。在天然骨料面临枯竭、建筑垃圾废弃物无法消纳的背景下将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透水砖应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中,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对废弃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陶瓷透水砖因其制备过程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需高温烧结影响环境等因素,在我国产量并不高,而非陶瓷透水砖、常因抗压强度低、表面粗糙度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使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与研究机构开始利用建筑垃圾制备混凝土透水砖的研究,比如透水砖制备的水灰比、骨灰比、目标孔隙率、连贯孔隙率、骨料粒径级配、骨料堆积孔隙率等因素等透水砖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同时提供了该透水砖的铺装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包括面层,该面层为透水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8~45%混凝土粗骨料、30~35%混凝土细骨料、18-22%水泥、6~7%水,0.15~0.22%粉状聚羧基减水剂,重量比以面层重量为1计;其中,混凝土粗骨料为粒径大于4.75mm,不大于31mm的颗粒,混凝土细骨料为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来自于建筑垃圾再生得到的骨料;得到的透水砖的抗压强度>30MP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水铺装结构,其面层为透水砖,透水砖以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作为主要填充料,与水泥、水、减水剂混合后压制成型。其中,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均是由废旧建筑垃圾再生而得,在目前天然骨料枯竭、废旧建筑垃圾无法消纳的现状下,采用废旧垃圾再生而成的混凝土制备透水砖,一方面实现了废旧建筑垃圾的减量化,环保节能,另一方面,相比于天然骨料,废旧建筑垃圾再生而成的混凝土的孔隙率高、吸水性强、透水性高,抗压强度可达30MPa以上,抗压强度高。优选地,该透水铺装结构还包括透水基层,透水基层设置于透水砖层的下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2~88%的混凝土粗骨料,5-12%的混凝土细骨料,重量比以透水基层重量为1计。优选地,该透水砖的厚度为55~65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厚度为60mm;优选地,该透水基层的厚度为150-300mm,优选地,面层厚度为180-250mm。优选地,该透水基层原料的连通孔隙率为20~30%,优选为24~26%。优选地,该面层还包括0.5~7%的碎石,碎石的粒径介于5-10mm之间;透水基层还包括0.5~7%的碎石,碎石的粒径介于5-10mm之间。优选地,混凝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420-1450kg/m3,孔隙率为40~41%;混凝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380-1400kg/m3,孔隙率为44~45%。优选地,透水铺装结构还包括透水垫层,透水垫层位于面层与透水基层之间,透水垫层由混凝土细骨料与细砂复配混合而成,混凝土细骨料粒径不大于4.75mm,细砂的粒径不大于3mm,透水垫层厚度为10-20m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透水铺装工艺,用于上述的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砖制备步骤为:(1)原料预处理,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制备分别得到目标粒径的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建筑垃圾包括废旧砖、废旧混凝土材料;(2)原料混合:将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与水泥、水以预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颗粒均匀的浆料;(3)浇筑:将得到的浆料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插捣多次后,以第一压力进行加压,第二次浇筑完成后,插捣多次后,以第二压力进行加压,得到透水砖坯;(4)养护:将透水砖坯蒸气养护第一时间后,得到透水砖。优选地,在透水砖铺装之前,还包括透水基层铺装,透水基层铺装的具体步骤为:将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复配,并将得到的复配的混凝土骨料压实。优选地,透水铺装结构中含有透水垫层时,在透水基层压实之后,制备透水垫层,透水垫层为混凝土细骨料与细砂复配混合而成,混凝土细骨料粒径不大于4.75mm,细砂的粒径不大于3mm。优选地,当透水铺装结构中含有透水垫层时,在透水基层压实之后,制备透水垫层,透水垫层为混凝土细骨料与细砂复配混合而成,混凝土细骨料粒径不大于4.75mm,细砂的粒径不大于3mm;第一压力不大于第二压力,第一次浇筑的厚度d1不小于第二次浇筑的厚度d2。第一压力为8-12MPa,第二压力为9-12MPa,第一次浇筑的厚度d1为30-35mm,第二浇筑的厚度为20-25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水铺装结构制备的透水铺装工艺,包括透水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先将废旧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制得目标粒径的混凝土粗骨料与混凝土细骨料,在此过程中,混凝土骨料的粒径是可控可调的,然后将混凝土粗骨料及混凝土细骨料与水、石灰、减水剂混合制得颗粒均匀的浆料,浆料分两次压制成型,后经蒸气或是自然养护后制得透水砖,在透水砖的制备过程中无需高温烧结,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采用废旧建筑垃圾再生制得的混凝土作为骨料,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且透水性能好,抗压强度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铺装结构,该透水铺装结构包括透水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8~45%混凝土粗骨料、30~35%混凝土细骨料、18-22%水泥、6~7%水,0.15~0.22%粉状聚羧基减水剂,重量比以面层重量为1计;其中,混凝土粗骨料为粒径大于4.75mm,不大于31mm的颗粒,混凝土细骨料为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来自于废旧建筑垃圾再生得到的骨料;得到的透水砖的抗压强度>30MPa。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废旧建筑垃圾包括废旧砖块、废旧混凝土、废旧砂浆块、废瓷砖块、废装修垃圾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凝土再生骨料,由于表面附着砂浆的存在,再生骨料表面粗糙度比天然骨料大;再加上解体破碎的过程中,部分石子因受力而沿纹理开裂,这既增加了新的粗糙表面,又增加了棱角效应。混凝土再生骨料具有轮廓分明的边界,多棱角,因而有较高的面积-体积比;表面纹理粗糙且多孔,是由于其表面附着的旧砂浆造成的。正是由于表面纹理粗糙且多孔,再生骨料与水泥等粘结物的粘结能力比天然骨料好。此外,被水泥砂浆包裹的再生骨料再次与水泥砂浆搅拌时,具有表面亲水性,能很好地为水溶液所润湿,混凝土再生骨料较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包括面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面层为透水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8~45%混凝土粗骨料、30~35%混凝土细骨料、18-22%水泥、6~7%水,0.15~0.22%粉状聚羧基减水剂,所述重量比以面层重量为1计;/n其中所述混凝土粗骨料为粒径大于4.75mm,不大于31mm的颗粒,所述混凝土细骨料为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n所述混凝土粗骨料、所述混凝土细骨料来自于建筑垃圾再生得到的骨料;/n所述透水砖抗压强度>30MP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铺装结构,包括面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为透水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8~45%混凝土粗骨料、30~35%混凝土细骨料、18-22%水泥、6~7%水,0.15~0.22%粉状聚羧基减水剂,所述重量比以面层重量为1计;
其中所述混凝土粗骨料为粒径大于4.75mm,不大于31mm的颗粒,所述混凝土细骨料为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
所述混凝土粗骨料、所述混凝土细骨料来自于建筑垃圾再生得到的骨料;
所述透水砖抗压强度>30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透水基层,所述透水基层设置于所述透水砖层的下方,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2~88%的混凝土粗骨料,5-12%的混凝土细骨料,所述重量比以透水基层重量为1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的厚度为55~65mm,优选地,所述面层厚度为60mm;
所述透水基层的厚度为150-300mm,优选地,所述面层厚度为180-2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基层原料的连通孔隙率为20~30%,优选为24~2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还包括0.5~7%的碎石,所述碎石的粒径介于5-10mm之间;
所述透水基层还包括0.5~7%的碎石,所述碎石的粒径介于5-1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420-1450kg/m3,孔隙率为40~41%;
所述混凝土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380-1400kg/m3,孔隙率为44~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淼李岩凌何强刘文才周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