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25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玻纤套筒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30‑50份、石英砂40‑50份、粉煤灰20‑40份、硫酸钡粉25‑35份、抗氧剂10‑20份、增韧剂8‑10份、耐候剂15‑20份、玻璃纤维10‑30份、甘油三(1,2‑环氧)丙醚10‑15份、消泡剂8‑10份以及玻纤套筒30‑40份。该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灌浆物料添加一定粒度的玻璃纤维,使制得的灌浆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通过添加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石英砂、粉煤灰和硫酸钡粉,使得制备的灌浆物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强度,抗水解性强,综合性能优异,使得灌浆物料在玻纤套筒上使用时,耐腐蚀以及稳定性能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纤套筒
,具体为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还涉及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交社会经济的发展,修建的桥梁数量逐步增多,桥梁墩柱由于受到水流冲刷造成混凝土的脱落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混凝土的侵蚀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缺失,导致桥墩严重受损,严重情况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解决此现象需对桥墩进行保护,水下玻纤套筒由于其具有耐久性、防腐性以及可在水下施工等特点,对于修复由于冲刷、混凝土脱落、钢筋漏筋等病害水中受损的钢筋混凝土桩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得到大量的使用。玻纤套筒主要用于对各种腐蚀、冲刷、混凝土脱落、钢筋露筋等病害的结构基础桩基和桥墩柱(包括混凝土桩、钢桩和木桩)等进行修复和加固防护,以及对新建墩柱的预先防护,但是,目前现有的玻纤套筒在使用的过程中抗腐蚀、耐候性以及强度等性能不能满足玻纤套筒在水下高标准使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30-50份、石英砂40-50份、粉煤灰20-40份、硫酸钡粉25-35份、抗氧剂10-20份、增韧剂8-10份、耐候剂15-20份、玻璃纤维10-30份、甘油三(1,2-环氧)丙醚10-15份、消泡剂8-10份以及玻纤套筒30-40份。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的备用:按重量份数依次称取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石英砂、粉煤灰、硫酸钡粉、抗氧剂,增韧剂,耐候剂、玻璃纤维、甘油三(1,2-环氧)丙醚以及消泡剂,备用;S2、混合粉末的制备:将步骤S1中称取的石英砂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再依次向粉碎机中添加粉煤灰和硫酸钡粉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所需的混合粉末;S3、玻璃纤维粒的制备:将步骤S1中的玻璃纤维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处理完成后放入挤出机中进行挤出处理,挤出完成后进行冷却,冷却后进行切粒处理,得到所需的玻璃纤维粒,备用;S4、混合物料一的制备:将步骤S1中称取的抗氧剂、增韧剂、耐候剂和甘油三(1,2-环氧)丙醚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混合物料一;S5、混合物料二的制备:向步骤S4制备的混合物料一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混合物料二;S6、灌浆物料的制备:将步骤S2中制备的混合粉末和步骤S3中的玻璃纤维粒与步骤S5中的混合物料二进行搅拌混合,边搅拌边添加消泡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所需的灌浆物料;S7、包装:将步骤S6制备的灌浆物料采用电子计量自动包装形成成品,并运送至成品库储存。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混合粉末的平均粉径为25μm-30μm。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熔融处理的温度为250-270℃,所述步骤S3中的制备的玻璃纤维粒的粒径为3-5cm。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搅拌机的转速为500-700r/min,混合时间为3-5min。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的搅拌的转速为800-1000r/min,混合时间为4-6min。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的增韧剂为聚丁二烯橡胶,所述步骤S4中的耐候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所述步骤S4中的抗氧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的消泡剂是破泡聚合物与有机硅氟烷类混合物、改性硅酮与二氧化硅混合物、有机改性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灌浆物料添加一定粒度的玻璃纤维,使制得的灌浆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通过添加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石英砂、粉煤灰和硫酸钡粉,使得制备的灌浆物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强度,抗水解性强,综合性能优异,同时抗氧剂、增韧剂和耐候剂添加,共同协同作用,使得灌浆物料在玻纤套筒上使用时,耐腐蚀以及稳定性能显著提高,极大提高了玻纤套筒在使用过程中的抗冲击性、韧性,综合性能优异,满足玻纤套筒的高标准要求。2、该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灌浆物料制备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在施工现场直接加入水搅拌静置即可对玻纤套筒进行灌浆,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本专利技术用于玻纤套筒防腐蚀的灌浆料可在干燥环境,潮湿环境以及完全水环境下正常固化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及其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30份、石英砂40份、粉煤灰20份、硫酸钡粉25份、抗氧剂10份、增韧剂8份、耐候剂15份、玻璃纤维10份、甘油三(1,2-环氧)丙醚10份、消泡剂8份以及玻纤套筒30份。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的备用:按重量份数依次称取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石英砂、粉煤灰、硫酸钡粉、抗氧剂、增韧剂、耐候剂、玻璃纤维、甘油三(1,2-环氧)丙醚以及消泡剂,备用;S2、混合粉末的制备:将步骤S1中称取的石英砂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再依次向粉碎机中添加粉煤灰和硫酸钡粉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所需的混合粉末,混合粉末的平均粉径为25μm;S3、玻璃纤维粒的制备:将步骤S1中的玻璃纤维进行高温熔融处理,熔融处理的温度为250℃,处理完成后放入挤出机中进行挤出处理,挤出完成后进行冷却,冷却后进行切粒处理,得到所需的玻璃纤维粒,玻璃纤维粒的粒径为3cm,备用;S4、混合物料一的制备:将步骤S1中称取的抗氧剂、增韧剂、耐候剂和甘油三(1,2-环氧)丙醚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抗氧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增韧剂为聚丁二烯橡胶,耐候剂为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搅拌机的转速为500r/min,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min,得到所需的混合物料一;S5、混合物料二的制备:向步骤S4制备的混合物料一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进行搅拌,搅拌的转速为800r/min,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4min,得到所需的混合物料二;S6、灌浆物料的制备:将步骤S2中制备的混合粉末和步骤S3中的玻璃纤维粒与步骤S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30-50份、石英砂40-50份、粉煤灰20-40份、硫酸钡粉25-35份、抗氧剂10-20份、增韧剂8-10份、耐候剂15-20份、玻璃纤维10-30份、甘油三(1,2-环氧)丙醚10-15份、消泡剂8-10份以及玻纤套筒30-4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30-50份、石英砂40-50份、粉煤灰20-40份、硫酸钡粉25-35份、抗氧剂10-20份、增韧剂8-10份、耐候剂15-20份、玻璃纤维10-30份、甘油三(1,2-环氧)丙醚10-15份、消泡剂8-10份以及玻纤套筒30-40份。


2.一种利于防腐蚀玻纤套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备用:按重量份数依次称取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石英砂、粉煤灰、硫酸钡粉、抗氧剂,增韧剂,耐候剂、玻璃纤维、甘油三(1,2-环氧)丙醚以及消泡剂,备用;
S2、混合粉末的制备:将步骤S1中称取的石英砂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再依次向粉碎机中添加粉煤灰和硫酸钡粉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所需的混合粉末;
S3、玻璃纤维粒的制备:将步骤S1中的玻璃纤维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处理完成后放入挤出机中进行挤出处理,挤出完成后进行冷却,冷却后进行切粒处理,得到所需的玻璃纤维粒,备用;
S4、混合物料一的制备:将步骤S1中称取的抗氧剂、增韧剂、耐候剂和甘油三(1,2-环氧)丙醚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混合物料一;
S5、混合物料二的制备:向步骤S4制备的混合物料一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树脂,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混合物料二;
S6、灌浆物料的制备:将步骤S2中制备的混合粉末和步骤S3中的玻璃纤维粒与步骤S5中的混合物料二进行搅拌混合,边搅拌边添加消泡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所需的灌浆物料;
S7、包装:将步骤S6制备的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振王青霞李海顺王顺喜王学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德新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