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593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包括补料模块,所述补料模块包括补料罐,所述补料罐的出料管上依次设有过滤器进料阀、过滤器和过滤器出料阀,所述补料罐内设有第一液位计,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上设有第一进料阀,所述过滤器进料阀、过滤器出料阀、第一液位计和第一进料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液位计检测到补料罐内液位较低时,所述第一进料阀打开,从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进料,所述补料罐通过其进料管与液体助剂盛装容器连接;不需要人工观察补料罐内的液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多产线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原料混合的液体助剂,目前化工行业内常见的方法是每条产线相互独立,操作人员观察液体助剂液位不足时进行配制补加操作。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存在操作人员忘记观察或未及时观察助剂液位,导致液体助剂停止补加,产生不良品;二是每条产线均需观察、补加操作,劳动量大;三是多次反复配制助剂,原料用错或比例出错的可能性加大;四是添加过程液体助剂易撒漏,存在滑倒等风险。为保证产品品质,同时减少工作量,亟需设计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制供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给多条产线同时补加液体助力的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包括补料模块,所述补料模块包括补料罐,所述补料罐的出料管上依次设有过滤器进料阀、过滤器和过滤器出料阀,所述补料罐内设有第一液位计,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上设有第一进料阀,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一进料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液位计检测到补料罐内液位较低时,所述第一进料阀打开,从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进料,所述补料罐通过其进料管与液体助剂盛装容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补料罐内设有第一液位计,当补料罐液位较低,控制器可控制第一进料阀打开,为补料罐补料;不需要人工观察补料罐内的液位。进一步,所述补料罐的出料管上还设有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报警器、第一过滤器进料阀、第一过滤器出料阀、第二过滤器进料阀和第二过滤器出料阀连接,当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增大超过设定值时,报警器报警,并切换过滤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测压损、程序反馈自动切换过滤器,并报警提醒你操作人员更换过滤器滤芯,避免滤芯堵塞造成液体助剂供应不足。进一步,所述过滤器包括并列设置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进一步,所述过滤器进料阀包括第一过滤器进料阀和第二过滤器进料阀,分别控制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进料;所述过滤器出料阀包括第一过滤器出料阀和第二过滤器出料阀,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出料。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并列过滤器可独自控制,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可及时更换另一个过滤器使用,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进一步,还包括配料模块,所述配料模块能够配制液体助剂,并给所述补料模块补料。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人工多次配料,减少原料用错或比例出错的可能性。进一步,所述配料模块包括配制釜,所述配制釜通过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与所述补料罐连接,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上还设有配制釜出料阀,所述配制釜出料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控制器接收到信号需要补料时,控制配制釜出料阀打开,使配制釜给所述补料罐补料。进一步,所述配制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下端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釜体后与搅拌杆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釜体内设有第二液位计,所述配制釜的进料管处设有第二进料阀,所述配制釜上还设有多个与其连通气体管道,多个所述气体管道上分别设有真空阀、排空阀和第一气体控制阀。进一步,多个所述气体管道分别为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和第三气体管道,所述真空阀、排空阀和第一气体控制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和第三气体管道上。进一步,所述补料罐上设有与第三气体管道连通的第四气体管道,所述第四气体管道上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补料罐和配制釜处于同一气体系统中,这样做既实现在向各产线供给液体助剂的同时亦可为补料罐补充液体助剂,也降低配制釜液体助剂对补料罐的冲击,可以避免补料时压力变化对液体助剂计量设备产生影响,避免液体助剂加入流量出现误差。进一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第三气体管道和第四气体管道均采用304不锈钢。进一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靠近所述釜体的一端通过排空管道与所述釜体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二液位计、真空阀、排空阀、第一气体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气体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液位计检测到配制釜内的液位较低时,控制器会控制第一气体控制阀关闭,排空阀打开泄压至常压后关闭,再打开真空阀,使配制釜内形成负压,再打开第二进料阀进行吸料,吸料操作完成后关闭真空阀,打开第一气体控制阀使配制釜内恢复至正压;搅拌驱动机构带动搅拌杆高速旋转,将物料搅拌均匀,制成比例适当的液体助剂;可以实现自动配料,不需要人工配料,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相互配合,分别控制补料和配料,不需要人工观察液位,降低液体助剂未添加或助剂比例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采用真空抽入的方式进料,避免液体助剂撒漏,解决地面打滑问题。进一步,所述补料罐进料管、配制釜和补料罐均采用卫生级不锈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第三气体管路;2、第一气体控制阀;3、第二进料阀;4、搅拌杆驱动机构;5、排空阀;6、真空阀;7、排空管路;8、第二液位计;9、釜体;10、配制釜出料阀;11、补料罐的进料管;12、补料罐;13、第二气体控制阀;14、第一过滤器进料阀;15、第一过滤器;16、第一过滤器出料阀;17、第一液位计;18、第二过滤器进料阀;19、第二过滤器;20、第二过滤器出料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包括补料模块,所述补料模块包括补料罐12,所述补料罐12的出料管上依次设有过滤器进料阀、过滤器和过滤器出料阀,所述补料罐12内设有第一液位计17,所述补料罐12的进料管上设有第一进料阀,所述第一液位计17和第一进料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液位计17检测到补料罐12内液位较低时,所述第一进料阀打开,从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11进料,所述补料罐12通过其进料管11与液体助剂盛装容器连接。所述补料罐12的出料管上还设有压力检测传感器,所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报警器、第一过滤器进料阀、第一过滤器出料阀、第二过滤器进料阀和第二过滤器出料阀连接,当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增大超过设定值时,报警器报警,并切换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并列设置第一过滤器15和第二过滤器19;所述过滤器进料阀包括第一过滤器进料阀14和第二过滤器进料阀18,分别控制第一过滤器15和第二过滤器19的进料;所述过滤器出料阀包括第一过滤器出料阀16和第二过滤器出料阀20,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过滤器15和第二过滤器19的出料。还包括配料模块,所述配料模块包括配制釜,所述配制釜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料模块,所述补料模块包括补料罐,所述补料罐的出料管上依次设有过滤器进料阀、过滤器和过滤器出料阀,所述补料罐内设有第一液位计,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上设有第一进料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料模块,所述补料模块包括补料罐,所述补料罐的出料管上依次设有过滤器进料阀、过滤器和过滤器出料阀,所述补料罐内设有第一液位计,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上设有第一进料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并列设置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进料阀包括第一过滤器进料阀和第二过滤器进料阀,分别控制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进料;所述过滤器出料阀包括第一过滤器出料阀和第二过滤器出料阀,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出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模块,所述配料模块能够配制液体助剂,并给所述补料模块补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助剂集中配置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模块包括配制釜,所述配制釜通过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与所述补料罐连接,所述补料罐的进料管上还设有配制釜出料阀,所述配制釜出料阀与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源张宇鹏徐腾飞高阳柳晓威
申请(专利权)人: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