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877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外壳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设有驱动电机轴;外壳的下端面设置有出料口;外壳的左端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转动设置有支撑转轴,支撑转轴与驱动电机轴之间通过皮带I连接;支撑转轴上设置有锥齿轮I,外壳左端面设置有与上述锥齿轮I相互啮合的锥齿轮II;外壳内部左侧壁上转动设置转轴I,转轴I左端穿过外壳左侧壁与锥齿轮II连接;外壳内部右侧壁、前侧壁、后侧壁上均转动设置有相应转轴,各转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实现同步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实现对中药进行不同方向的搅拌,提高混合搅拌效率;且在出料口处的螺旋搅拌叶片,可以加速出料,避免出料口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我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我国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中药的种类繁多,形状不同,而一份药方会有不同的中药。混合是中药在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目前,市面上的混合装置大多为单一的卧式混合系统,混合效果不好,混合完毕后不能将混合中药从装置内完全倒出,且靠近底部的中药颗粒很难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外壳,上述外壳的上端中间位置通过电机支架安装设置有驱动电机,且外壳的上端面边缘处设置有两个前后相互对称的进料口,外壳的下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口;上述外壳的左端面延伸出上下相互对应分布的支撑板,上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中间位置通过电机支架安装设置有驱动电机(2),且外壳(1)的上端面边缘处设置有两个前后相互对称的进料口(11),外壳(1)的下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口(12);所述外壳(1)的左端面延伸出上下相互对应分布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转动设置有支撑转轴(3),支撑转轴(3)上设置有锥齿轮I(31);所述驱动电机(2)上连接有穿过所述外壳(1)并伸入至出料口(12)的驱动电机轴(21);所述支撑转轴(3)与所述驱动电机轴(21)之间通过皮带I(41)连接;所述外壳(1)左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锥齿轮I(31)相互啮合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中间位置通过电机支架安装设置有驱动电机(2),且外壳(1)的上端面边缘处设置有两个前后相互对称的进料口(11),外壳(1)的下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口(12);所述外壳(1)的左端面延伸出上下相互对应分布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转动设置有支撑转轴(3),支撑转轴(3)上设置有锥齿轮I(31);所述驱动电机(2)上连接有穿过所述外壳(1)并伸入至出料口(12)的驱动电机轴(21);所述支撑转轴(3)与所述驱动电机轴(21)之间通过皮带I(41)连接;所述外壳(1)左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锥齿轮I(31)相互啮合的锥齿轮II(32);所述外壳(1)内部左侧壁上转动设置转轴I(51),所述转轴I(51)左端穿过外壳(1)左侧壁与锥齿轮II(32)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右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轴II(52),所述转轴II(52)规格与转轴I(51)相同且与转轴I(51)相对设置;所述外壳(1)内部前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轴III(53),所述转轴III(53)位于转轴I(51)和转轴II(52)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外壳(1)内部后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轴IV(54),所述转轴IV(54)与转轴III(53)规格相同且与转轴III(53)相对设置;所述转轴I(51)、转轴II(52)、转轴III(53)、转轴IV(54)上均设置有转动起来互不影响的搅拌叶片;所述转轴I(51)、转轴II(52)、转轴III(53)、转轴IV(54)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实现同步的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勤赵海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弘腾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