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包括作业箱、旋转架和喷洒机构,所述作业箱包括底座架、壳体和顶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统的除臭设备结构和工作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方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气泵等设备将废气通过进气管稳定的引入到底座架的内部,然后废气通过条形槽进入到旋转架的内部,然后废气可以与生物填料进行接触反应,填料内部生长厌氧菌,产生反硝化作用可以脱氮,外部生长好氧菌,去除有机物,整个处理过程中同时存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通过喷洒机构来循环的给生物填料进行喷淋营养液体,通过旋转架来带动生物填料实时的转动,保证喷淋的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除臭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除臭设备,即用来除臭、清除异味的空气净化设备,普遍应用于工厂、车间、污水站、垃圾厂等,除臭设备的结构简单,并且拥有能耗低、净化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对于废气的治理,目前多采用液体吸收法治理,废水的治理,目前多采用离子除臭设备,垃圾回收站的治理,目前多使用喷雾除臭设备,现今社会,工业烟气的无控制排放使全球性的大气环境日益恶化,酸雨的危害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由于大气受污染而酸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重大灾难频繁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而生物除臭是最常用的一种除臭方式,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除臭设备结构简单,内部生物填料都是采用固定放置的方式设置在除臭设备的内部,这样会导致废气与生物填料接触的位置单一,容易造成接触反应不够均匀而影响除臭的效果,同时上端的喷淋也容易无法完全均匀的洒给生物填料,不利于菌类的最大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除臭设备结构简单,内部生物填料都是采用固定放置的方式设置在除臭设备的内部,这样会导致废气与生物填料接触的位置单一,容易造成接触反应不够均匀而影响除臭的效果,同时上端的喷淋也容易无法完全均匀的洒给生物填料,不利于菌类的最大生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包括作业箱、旋转架和喷洒机构,所述作业箱包括底座架、壳体和顶箱,所述底座架设置在壳体的下端面,所述顶箱设置在壳体的上端面,且底座架、壳体和顶箱一体成型,所述旋转架安装在壳体的中部,且旋转架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喷洒机构安装在壳体的侧面,且喷洒机构与壳体密封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除臭设备结构简单,内部生物填料都是采用固定放置的方式设置在除臭设备的内部,这样会导致废气与生物填料接触的位置单一,容易造成接触反应不够均匀而影响除臭的效果,同时上端的喷淋也容易无法完全均匀的洒给生物填料,不利于菌类的最大生长的问题,通过对作业箱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底座架的内部稳定的放置营养液,同时通过壳体来保证旋转架的正常安装和转动,同时通过顶箱来保证净化后气体的排放使用,通过对旋转架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在转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稳定的转动,就可以保证内部不同方向生物填料来接触臭气,也可以保证生物填料更均匀的接受营养液,最大程度的保证生物填料的生长和作业效率,通过对喷洒机构的设置来将底座架内部的营养液稳定进行循环喷洒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架上还设置有左弧形挡板和蓄水板,所述左弧形挡板固定设置在底座架的头部,所述蓄水板垂直固定在底座架的底面内侧,所述底座架的左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进气管,通过对左弧形挡板的设置来保证废气只能通过左弧形挡板右侧的孔进入到旋转架,可以有效的保证气体的流入方向和增加流速的目的,同时通过蓄水板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在蓄水板右侧的空间内放置营养液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后端面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壳体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架相连接,通过对转动电机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转动电机的转动来带动旋转架同步转动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顶箱上还设置有右弧形挡板和排气管,所述右弧形挡板固定在顶箱的下端,所述排气管固定安装在顶箱的外侧面上,通过对右弧形挡板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可以很好的控制净化后气体的出口方向,同时通过排气管来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出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架内部固定放置有生物填料,且旋转架的外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条形槽,通过对生物填料的设置来保证废气通过条形槽进入到旋转架内部以后可以及时的与生物填料进行作用和反应。进一步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连接管、泵体和出水头,所述泵体固定安装在连接管的中部,所述出水头固定安装在右弧形挡板的下端面,且连接管的头部与出水头相连接,通过对喷洒机构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泵体来将营养液通过出水头喷洒到旋转架内部,而营养液穿过旋转架内部又会汇聚到底座架内部,从而完成循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传统的除臭设备结构和工作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方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气泵等设备将废气通过进气管稳定的引入到底座架的内部,然后废气通过条形槽进入到旋转架的内部,然后废气可以与生物填料进行接触反应,填料内部生长厌氧菌,产生反硝化作用可以脱氮,外部生长好氧菌,去除有机物,整个处理过程中同时存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通过喷洒机构来循环的给生物填料进行喷淋营养液体,通过旋转架来带动生物填料实时的转动,保证喷淋的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右视图;图4是图1所示旋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作业箱;11、底座架;111、左弧形挡板;112、蓄水板;113、进气管;12、壳体;121、转动电机;13、顶箱;131、右弧形挡板;132、排气管;2、旋转架;21、生物填料;22、条形槽;3、喷洒机构;31、连接管;32、泵体;33、出水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包括作业箱1、旋转架2和喷洒机构3,作业箱1包括底座架11、壳体12和顶箱13,通过对作业箱1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底座架11的内部稳定的放置营养液,同时通过壳体12来保证旋转架2的正常安装和转动,同时通过顶箱13来保证净化后气体的排放使用,底座架11设置在壳体12的下端面,顶箱13设置在壳体12的上端面,且底座架11、壳体12和顶箱13一体成型,通过传统的除臭设备结构和工作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方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气泵等设备将废气通过进气管113稳定的引入到底座架11的内部,然后废气通过条形槽22进入到旋转架2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包括作业箱(1)、旋转架(2)和喷洒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箱(1)包括底座架(11)、壳体(12)和顶箱(13),所述底座架(11)设置在壳体(12)的下端面,所述顶箱(13)设置在壳体(12)的上端面,且底座架(11)、壳体(12)和顶箱(13)一体成型,所述旋转架(2)安装在壳体(12)的中部,且旋转架(2)与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喷洒机构(3)安装在壳体(12)的侧面,且喷洒机构(3)与壳体(12)密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包括作业箱(1)、旋转架(2)和喷洒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箱(1)包括底座架(11)、壳体(12)和顶箱(13),所述底座架(11)设置在壳体(12)的下端面,所述顶箱(13)设置在壳体(12)的上端面,且底座架(11)、壳体(12)和顶箱(13)一体成型,所述旋转架(2)安装在壳体(12)的中部,且旋转架(2)与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喷洒机构(3)安装在壳体(12)的侧面,且喷洒机构(3)与壳体(12)密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11)上还设置有左弧形挡板(111)和蓄水板(112),所述左弧形挡板(111)固定设置在底座架(11)的头部,所述蓄水板(112)垂直固定在底座架(11)的底面内侧,所述底座架(11)的左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进气管(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翠玲,
申请(专利权)人:陈翠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