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86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内切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内切结构,包括:下固定板;两个模脚,分别设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两侧;顶出板,设于两个模脚的中间,所述顶出板具有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油压缸,设于所述模脚中,所述油压缸具有活动的推杆;裁切板,其两侧分别设于两个模脚中,所述油压缸的推杆推动所述裁切板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下固定板的方向运动;裁切顶针,一端固定于所述裁切板中,另一端切割产品与料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内切结构,通过油压缸驱动裁切板及裁切顶针运动,裁切顶针切割产品与料头,使产品与料头分离,由此实现了在模具内部将料头切断,无需取出产品后再进行切断动作,可以节省时间,使成型后的产品后制程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内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内切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成型塑胶产品时,浇口是分流道和模具模穴间的狭小通口,浇口的作用在于利用紧缩流动面而使塑胶达到加速的效果。塑胶产品成型后,浇口最先固化封口,防止塑胶回流以及避免模穴压力下降过快使成型产品产生收缩凹陷。因此,产品成型后,需要剪切与其连接的料头(浇口中的余料)。现有技术中,通常为产品成型后,先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再切断料头,如此产品的后制程比较复杂,浪费时间。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模内切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切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外切后制程复杂,浪费时间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内切结构,包括:下固定板;两个模脚,分别设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两侧;顶出板,设于两个模脚的中间,所述顶出板具有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所述下顶出板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上顶出板固定于所述下顶出板上;油压缸,设于所述模脚中,所述油压缸具有活动的推杆;裁切板,其两侧分别设于两个模脚中,所述油压缸的推杆推动所述裁切板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下固定板的方向运动;裁切顶针,一端固定于所述裁切板中,另一端切割产品与料头。可选的,所述模内裁切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其具有第一支撑段及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的半径大于第二支撑段的半径,所述第一支撑段一端固定于下固定板上,另一端支撑所述裁切板,所述第二支撑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段上,另一端支撑模具的公模板。可选的,所述模内裁切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柱,其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另一端抵触所述裁切板及裁切顶针。可选的,所述裁切板的四周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外套有导套,所述导柱及导套设于模具的公模板中。可选的,所述裁切板中镶嵌固定有垫板,所述油压缸的推杆推动所述垫板运动,带动裁切板运动。可选的,所述裁切板的运动行程大于所述产品与料头的连接厚度0.3至0.5mm。可选的,所述裁切板与垫板的材质为P20钢材。可选的,所述油压缸置于模脚的中间位置,所述模脚及顶出板上均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供所述油压缸设于其中,且油压缸与模脚及顶出板间留有间隙。可选的,所述间隙为2-5mm。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模内切结构,通过在模具中设置油压缸、裁切板及裁切顶针,工作时,油压缸驱动裁切板及裁切顶针运动,裁切顶针切割产品与料头,使产品与料头分离,由此实现了在模具内部将料头切断,无需取出产品后再进行切断动作,可以节省时间,使成型后的产品后制程简单。【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另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于模具中的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功效及技术手段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另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内切结构于模具中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模内切结构,设于具有公模板及母模板的模具中,该模内切结构包括:下固定板100;两个模脚200,分别设于所述下固定板100的两侧,所述模脚200用于支撑所述模具的公模板;顶出板300,设于两个模脚200的中间,所述顶出板300具有上顶出板301及下顶出板302,所述下顶出板302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100上,所述上顶出板301固定于所述下顶出板302上;油压缸400,设于所述模脚200中,所述油压缸400具有活动的推杆401;裁切板500,其两侧分别设于两个模脚200中,所述油压缸400的推杆401推动所述裁切板500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下固定板100的方向运动;裁切顶针600,一端固定于所述裁切板500中,另一端切割产品与料头。其中,所述模内裁切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柱700,其具有第一支撑段701及第二支撑段702,既可以支撑裁切板500,又支撑公模板,所述第一支撑段701的半径大于第二支撑段702的半径,所述第一支撑段701一端固定于下固定板100上,另一端支撑所述裁切板500,防止裁切板500下陷、变形,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段701的半径大于第二支撑段702的半径5mm,以使第一支撑段701具有足够的承靠面积支撑所述裁切板500,所述第二支撑段70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段701上,另一端支撑模具的公模板。其中,所述模内裁切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柱800,其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100上,另一端抵触所述裁切板500及裁切顶针600,所述第二支撑柱800支撑所述裁切顶针600,防止浇口处进胶压力过大裁切顶针600回退。其中,所述裁切板500的四周设有导柱900,所述导柱900外套有导套901,所述导柱900及导套901设于模具的公模板中,所述导柱900及导套901对裁切板500的运动起到定位及导向作用,使裁切板500的运动行程更精确。其中,所述裁切板500中镶嵌固定有垫板501,例如,所述垫板501可通过螺丝固定在裁切板500中,所述油压缸400的推杆401推动所述垫板501运动,带动裁切板500运动,通过调整垫板501于裁切板500中的上下位置,方便调节整个裁切行程。其中,所述裁切板500的运动行程大于所述产品与料头的连接厚度0.3至0.5mm,以使产品与料头完全分离,相应地所述模具的母模仁处设有避空,防止裁切顶针600撞母模仁。其中,所述裁切板500与垫板501的材质为P20钢材,P20钢材是一种预硬塑料模具钢,具有尺寸稳定性好的特点,防止裁切板500及垫板501变形。其中,所述油压缸400置于模脚200的中间位置,所述模脚200及顶出板300上均开设有容纳空间以供所述油压缸400设于其中,且油压缸400与模脚200及顶出板300间留有间隙,方便调节油压缸400的位置,所述间隙为2-5mm。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4所示,工作时,所述油压缸400的推杆401推动所述裁切板500向上运动,所述裁切顶针600在裁切板500的带动下运动,切断产品与料头。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模内切结构,通过在模具中设置油压缸400、裁切板500及裁切顶针600,实现了在模具内部将料头切断,无需取出产品后再进行切断动作,可以节省时间,使成型后的产品后制程简单。需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固定板;/n两个模脚,分别设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两侧;/n顶出板,设于两个模脚的中间,所述顶出板具有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所述下顶出板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上顶出板固定于所述下顶出板上;/n油压缸,设于所述模脚中,所述油压缸具有活动的推杆;/n裁切板,其两侧分别设于两个模脚中,所述油压缸的推杆推动所述裁切板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下固定板的方向运动;/n裁切顶针,一端固定于所述裁切板中,另一端切割产品与料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固定板;
两个模脚,分别设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两侧;
顶出板,设于两个模脚的中间,所述顶出板具有上顶出板及下顶出板,所述下顶出板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上顶出板固定于所述下顶出板上;
油压缸,设于所述模脚中,所述油压缸具有活动的推杆;
裁切板,其两侧分别设于两个模脚中,所述油压缸的推杆推动所述裁切板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下固定板的方向运动;
裁切顶针,一端固定于所述裁切板中,另一端切割产品与料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裁切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其具有第一支撑段及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的半径大于第二支撑段的半径,所述第一支撑段一端固定于下固定板上,另一端支撑所述裁切板,所述第二支撑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段上,另一端支撑模具的公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裁切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柱,其一端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