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包括箱体、隔板和循环装置;所述箱体设有上开口;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将所述箱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养殖水生动物;所述隔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循环装置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循环装置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水生动物的排泄物。通过设置隔板和循环装置,能够将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从生存空间中去除,更符合水生生物实际的生存环境,避免了排泄物的富集,减少了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富营养化水体处理
,特别是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化肥和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污水流入湖泊和江河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成为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常用的水生动物有鲢鱼、鳙鱼等鱼类以及螺蛳、贝类等底栖动物。利用鲢鱼鳙鱼独特的鳃耙构造滤水作用快,滤食浮游动植物的能力强,对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底栖动物能通过食物链摄食藻类、沉水植物和有机碎屑等,从而间接的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在对上述动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为将富养水体注入到塑料桶中,再将上述水生动物在桶中养殖,监测水体参数变化,此种方式与动物的自然生长环境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水生生物密度较大时,其排泄物聚集在塑料桶内,而天然的水体中,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因动物的游动或者水流的作用不会富集在动物生长的环境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富氧水修复中的水生动物实验,亟需一种能够模拟自然生长水体,减少动物排泄物影响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富营养化水体动物修复实验中,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富集在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动物实验的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能够模拟自然水体,使得水生动物排泄物从动物生存环境中脱离,减少了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实验误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的实验装置,包括箱体、隔板和循环装置;所述箱体设有上开口;所述隔板竖向设置,将所述箱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隔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循环装置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循环装置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使用时,向箱体内加入富营养化的实验用水,隔板将箱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水生动物养殖在第一部分的水中,通过循环装置将第二部分内的水抽送到第一部分中,第一部分的水通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到第二部分。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被过滤网阻挡,留存在循环装置中,或者留存在第二部分的水中。上述第一部分相当于自然水体中水生动物活动水域,第二部分相当于自然水体中的其他水域部分。通过将箱体分为两部分,以及用循环装置去除第一部分中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更符合水生生物的实际生长环境。减少了排泄物富集带来的实验误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横向移动所述隔板,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比例。通过隔板和箱体的可拆卸连接,调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比例,能够方便的调节水生动物的养殖密度。充分的模仿水生动物群居的特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装置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第二部分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顶部位置。将进水口设置在第二部分靠近底部的位置,更接近排泄物所处的位置,清理效果更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形,包括底板、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背侧板,拼装构成长方体形箱体。长方体形的设计,能够将多个箱体在同一平面上并行排列,同时进行多组实验时,便于观测比较,减少占用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前侧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左侧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背侧板的高度相等。将前侧板高度低于其他侧板,能够将多个箱体在竖直方向上重叠放置,通过前侧板一侧进行实验操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装置安装在所述前侧板外侧。将循环装置安装在前侧板外侧,方便对循环装置进行操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为透明箱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为透明有机玻璃制品或者玻璃制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设有水位刻度线。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通过设置隔板和循环装置,能够将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从生存空间中去除,更符合水生生物实际的生存环境,避免了排泄物的富集,减少了实验误差。2、本技术的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通过隔板的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的调整水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和其他空间的比例,适用于不同养殖密度的对比实验。3、本技术的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通过将箱体设置为长方体,且前侧板的高度低于其他侧板,实现了多个实验装置的平行和堆叠放置,在多组对比实验时,便于观测比较,且减少了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生动物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水生动物实验装置组合使用时的示意图。图标:1-箱体;11-前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底板;15-背侧板;16-水位刻度线;2-隔板;21-通孔;3-循环装置;31-进水口;32-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侧”等知识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隔板2和循环装置3;所述箱体1设有上开口;所述隔板2竖向设置,将所述箱体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隔板2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循环装置3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循环装置3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所述隔板2与所述箱体1可拆卸连接,横向移动所述隔板2,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比例。,所述循环装置3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所述进水口31位于第二部分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出水口3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顶部位置。循环装置3为循环水泵。所述箱体1为长方体形,包括底板14、前侧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背侧板15。所述前侧板11的高度低于所述左侧板12、右侧板13、背侧板15的高度。底板14、前侧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背侧板15均为有机透明玻璃。所述箱体1设有水位刻度线16。使用时,向箱体1内加入富营养化的水,隔板2将箱体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水生动物养殖在第一部分的水中,通过循环装置3将第二部分内的水抽送到第一部分中,第一部分的水通过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隔板(2)和循环装置(3);/n所述箱体(1)设有上开口;/n所述隔板(2)竖向设置,将所述箱体(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n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养殖水生动物;/n所述隔板(2)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n所述循环装置(3)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n所述循环装置(3)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水生动物的排泄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隔板(2)和循环装置(3);
所述箱体(1)设有上开口;
所述隔板(2)竖向设置,将所述箱体(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养殖水生动物;
所述隔板(2)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循环装置(3)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循环装置(3)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水生动物的排泄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与所述箱体(1)可拆卸连接,横向移动所述隔板(2),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生动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3)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所述进水口(31)位于第二部分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出水口(3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顶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静,吴菊珍,罗婷婷,任燕玲,邱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