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572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及方法,包括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分别通过多个控制阀与多个活塞式油泵连接,控制阀能够控制活塞式油泵的工作,活塞式油泵与供油机构连接,控制阀与信号发生器连接,信号发生器能够控制控制阀工作,使得至少一个活塞式油泵处于供油状态,活塞式油泵的出口设有接头件,接头件分别通过油管和气管与喷嘴连接,气管与供气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液系统能够实现连续性供液,冷却润滑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削加工的冷却润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传统机械加工的润滑形式为大量切削液喷淋的方法,由于切削液浪费,废液处理费用高,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等问题,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中逐渐淘汰,一种将冷却后的压缩空气与微量的润滑液混合汽化喷射到加工区进行有效润滑的适用于切削加工的润滑方法—微量润滑技术逐渐兴起。依靠其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切削液用量少,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出现了采用活塞推油式油泵作为微量润滑供液装置,主要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推油供油,但专利技术人发现,其工作过程中,活塞推油式油泵进行供油时,由于活塞的行程原因,会产生供油不连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能够实现润滑油的连续供液,润滑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包括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分别通过多个控制阀与多个活塞式油泵连接,控制阀能够控制活塞式油泵的工作,活塞式油泵与供油机构连接,控制阀与信号发生器连接,信号发生器能够控制控制阀工作,使得至少一个活塞式油泵处于供油状态,活塞式油泵设有接头件,接头件分别通过油管和气管与喷嘴连接,气管与供气机构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的工作方法:控制阀接受信号发生器的指令工作,控制活塞式油泵与供气机构之间气路的导通和关闭,使得多个活塞式油泵中至少有一个活塞式油泵处于供油状态,处于供油状态的活塞式油泵驱动润滑油经过接头件处连接的油管进入喷嘴,同时供气机构驱动气体经过接头件处连接的气管进入喷嘴,进入喷嘴的润滑油与气体混合后经过喷嘴喷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具有多个活塞式油泵,且每个活塞式油泵均能够通过控制阀和信号发生器进行控制,通过控制信号发生器,能够使得多个活塞式油泵中至少有一个活塞式油泵处于供油状态,实现了连续型供油,冷却润滑效果好,满足了大多数基础的润滑供液需求,适用于多种机加工场合。2.本专利技术的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喷嘴通过油管和气管与接头件连接,气体和润滑油能够在喷嘴内混合喷出,实现了气雾润滑方式,可以深入加工表面,保证冷却润滑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工质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供油机构与活塞式油泵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活塞式油泵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活塞式油泵,2.第二活塞式油泵,3.储气罐,4.空气压缩机,5.空气过滤器,6.球阀,7.压力表,8.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第一信号发生器,11.第二信号发生器,12.喷嘴,13.第一气路,14.第二气路,15.油泵腔体,16.反螺纹接头,17.箱体,18.分流器,19.管接头,20.油杯,21.第一密封螺栓,22.紧定螺栓,23.第二密封螺栓,24.活塞,24-1.环状凸台,25.弹簧,26.第一快插接头,27.调油旋钮,28.第一O型圈,29.宝塔接头,30.第二快插接头,31.第二O型圈,32.定位套筒。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微量润滑用活塞式油泵由于活塞行程原因,不能形成连续式供液,冷却润滑效果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如图1-图3所示,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包括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与第一活塞式油泵1和第二活塞式油泵2连接,能够对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供气,控制其工作,所述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与供油机构连接,供油机构能够为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提供润滑油。所述供气机构包括储气罐3,所述储气罐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空气压缩机4连接,空气压缩机能够向储气罐内注入压缩空气,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与空气过滤器5连接,能够对储气罐流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与总气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总气路上设置有开关阀和压力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采用球阀6,所述球阀能够控制总气路的导通和关闭,所述压力表7用于显示总气路内的气体压力。所述总气路的另一端通过两个第二气路14分别与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连接,两个第二气路能够分别向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供气。两个第二气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均分别与第一信号发生器10和第二信号发生器11连接,信号发生器能够向二位三通电磁阀发送信号,控制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工作。所述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的出口处设有接头件,接头件通过油管与喷嘴12连接,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能够将润滑油送入油管,进而进入喷嘴喷出。所述总气路的另一端还通过两个第一气路13分别与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出口处的接头件连接,接头件通过气管与喷嘴连接。供气机构能够通过接头件及气管向喷嘴内注入压缩空气。供油机构将润滑油送入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供气机构能够通过第二气路向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供气,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工作,将润滑油送入接头件连接的油管中,并注入喷嘴中,供气机构能够通过第一气路能够向接头件供气,并通过气管将气体送入喷嘴中,与注入喷嘴的润滑油混合后,由喷嘴喷射出,对切削加工进行冷却润滑,采用气雾式冷却润滑的方式,可以深入加工表面,保证冷却润滑的稳定性,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所述第一活塞式油泵和第二活塞式油泵结构相同,均包括油泵腔体15,所述油泵腔体内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注油通道,注油通道两侧设有与其连通的出油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分别通过多个控制阀与多个活塞式油泵连接,控制阀能够控制活塞式油泵的工作,活塞式油泵与供油机构连接,控制阀与信号发生器连接,信号发生器能够控制控制阀工作,使得至少一个活塞式油泵处于供油状态,活塞式油泵的出口设有接头件,接头件分别通过油管和气管与喷嘴连接,气管与供气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分别通过多个控制阀与多个活塞式油泵连接,控制阀能够控制活塞式油泵的工作,活塞式油泵与供油机构连接,控制阀与信号发生器连接,信号发生器能够控制控制阀工作,使得至少一个活塞式油泵处于供油状态,活塞式油泵的出口设有接头件,接头件分别通过油管和气管与喷嘴连接,气管与供气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机构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空气压缩机及空气过滤器连接,空气过滤器与总气路的一端连接,总气路的另一端通过多个第一气路分别与多个接头件连接,通过多个第二气路分别与多个活塞式油泵连接,所述控制阀安装在第二气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路上设置有压力表和开关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油杯,所述油杯与分流件连接,分流件的多个出油口分别与多个活塞式油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润滑连续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式油泵包括油泵腔体,所述油泵腔体内设有连通的注油通道,出油通道及活塞通道,注油通道与供油机构连接,出油通道与喷嘴连接,活塞通道内设有活塞,活塞与油泵腔体弹性连接,活塞通道与供气机构连接,供气机构能够向活塞通道内注入气体,控制活塞的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祥肖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