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腹水引流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引流筒,以及一体成型于引流筒内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引流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动杆,拉动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引流筒的内壁紧密贴合,引流筒的外表面旋合有针管,进水口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在进水口的内壁中通过一号弹簧弹性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使得一号挡板可以控制腹水进入引流筒中,并能防止腹水从进水口中回流,其次在出水口的内壁中通过二号弹簧弹性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使得二号挡板可以控制引流出来的腹水从出水口中导出,从而使得腹水的引流便于一边进行引流出来,一边进行排出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
本技术属于腹水引流
,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
技术介绍
腹水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是体征而并非一种疾病,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产生腹水的病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腹水定量诊断除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据腹部叩诊法:腹水达500ml时,可用肘膝位叩诊法证实;1000ml以上的腹水可引起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两侧胁腹膨出如蛙腹,检查可有液波震颤;小量腹水则需经超声检查才能发现。腹水的引流对腹水症状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一般使用的腹水引流装置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便性,在对腹水引流的过程中,无法简便的对腹水进行引流的同时并对腹水进行排放收集,从而导致在腹水引流的操作中极为不便,且在腹水的引流过程中,无法简便的对腹水进行连续的引流操作,从而使得腹水的引流操作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具有便于引流排出和连续引流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引流筒,以及一体成型于引流筒内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引流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动杆,拉动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引流筒的内壁紧密贴合,引流筒的外表面旋合有针管,进水口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一号挡板的外表面与进水口的内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进行弹性连接,出水口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二号挡板的外表面与出水口的内壁之间通过二号弹簧进行弹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优选技术方案,引流筒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且卡板的一端与拉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引流筒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优选技术方案,引流筒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板,进水口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一号阻块,出水口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二号阻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优选技术方案,引流筒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恢复弹簧,固定杆通过恢复弹簧与转动杆之间进行弹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优选技术方案,出水口的下表面旋合有排水导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优选技术方案,针管为金属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引流筒,并在引流筒的内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得引流筒内部滑动连接的拉动杆和密封圈可以通过针管进行腹水引流作业,同时在进水口的内壁中通过一号弹簧弹性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使得一号挡板可以控制腹水进入引流筒中,并能防止腹水从进水口中回流,其次在出水口的内壁中通过二号弹簧弹性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使得二号挡板可以控制引流出来的腹水从出水口中导出,从而使得腹水的引流便于一边进行引流出来,一边进行排出收集,且在引流筒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架转动连接有齿轮,并将齿轮和转动杆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引流筒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并将卡板的一端与拉动杆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齿轮可以转动控制卡板进行水平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拉动杆可以连续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对腹水进行快速引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进水和出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连续引流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筒;2、拉动杆;3、卡板;4、密封圈;5、一号挡板;6、进水口;7、针管;8、出水口;9、排水导管;10、转动杆;11、二号挡板;12、固定杆;13、恢复弹簧;14、限位板;15、一号弹簧;16、一号阻块;17、二号弹簧;18、二号阻块;19、固定架;20、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引流筒1,以及一体成型于引流筒1内部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8,引流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动杆2,拉动杆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圈4,且密封圈4的外表面与引流筒1的内壁紧密贴合,引流筒1的外表面旋合有针管7,进水口6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5,一号挡板5的外表面与进水口6的内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15进行弹性连接,出水口8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11,二号挡板11的外表面与出水口8的内壁之间通过二号弹簧17进行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引流筒1,并在引流筒1的内部设置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8,使得引流筒1内部滑动连接的拉动杆2和密封圈4可以通过针管7进行腹水引流作业,同时在进水口6的内壁中通过一号弹簧15弹性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5,使得一号挡板5可以控制腹水进入引流筒1中,并能防止腹水从进水口6中回流,其次在出水口8的内壁中通过二号弹簧17弹性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11,使得二号挡板11可以控制引流出来的腹水从出水口8中导出,从而使得腹水的引流便于一边进行引流出来,一边进行排出收集。具体的,引流筒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3,且卡板3的一端与拉动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引流筒1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19,固定架1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20,齿轮20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0,本实施例中且在引流筒1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架19转动连接有齿轮20,并将齿轮20和转动杆10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引流筒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3,并将卡板3的一端与拉动杆2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齿轮20可以转动控制卡板3进行水平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拉动杆2可以连续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对腹水进行快速引流。具体的,引流筒1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板14,进水口6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一号阻块16,出水口8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二号阻块1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引流筒1的内壁中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14,使得拉动杆2在带动密封圈4对腹水引流时,便于对密封圈4进行位置限定,同时在进水口6的内壁和出水口8的内壁中分别设置有一号阻块16和二号阻块18,使得一号阻块16可以配合一号挡板5对进水口6进行密封,二号阻块18可以配合二号挡板11对出水口8进行密封。具体的,引流筒1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恢复弹簧13,固定杆12通过恢复弹簧13与转动杆10之间进行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引流筒(1),以及一体成型于引流筒(1)内部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8),其特征在于:引流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动杆(2),拉动杆(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圈(4),且密封圈(4)的外表面与引流筒(1)的内壁紧密贴合,引流筒(1)的外表面旋合有针管(7),进水口(6)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5),一号挡板(5)的外表面与进水口(6)的内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15)进行弹性连接,出水口(8)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11),二号挡板(11)的外表面与出水口(8)的内壁之间通过二号弹簧(17)进行弹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包括引流筒(1),以及一体成型于引流筒(1)内部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8),其特征在于:引流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动杆(2),拉动杆(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圈(4),且密封圈(4)的外表面与引流筒(1)的内壁紧密贴合,引流筒(1)的外表面旋合有针管(7),进水口(6)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一号挡板(5),一号挡板(5)的外表面与进水口(6)的内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15)进行弹性连接,出水口(8)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二号挡板(11),二号挡板(11)的外表面与出水口(8)的内壁之间通过二号弹簧(17)进行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腹水引流设备,其特征在于:引流筒(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3),且卡板(3)的一端与拉动杆(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引流筒(1)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19),固定架(19)的内部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妙玉,王建平,赵亚飞,刘亚兰,
申请(专利权)人:车妙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