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以及多级除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53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及多级除杂装置,包括:除杂室,除杂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除杂室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料出口和第二粗料出口,第一粗料出口和第二粗料出口均与水平面倾斜设置,除杂室的下端逐渐内缩并形成一个细料出口,除杂室内设有一无动力组合筛,无动力组合筛呈倒立的V字型设置,无动力组合筛的一侧的上部与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粗料通道,无动力组合筛的另一侧的上部与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粗料通道。通过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可对粉状物料在使用时除杂;筛棒在粉料的冲击下不停的旋转,筛子面积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且不需要动力和人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以及多级除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除杂
,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及多级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粉状物料如粉煤灰、电石渣等在堆放过程中极易板结,同时也容易混入石块、草根等,这些大块对于下料、转运、计量等影响很大,妨碍了后续的使用。传统使用粉状物料时,对于这种物料采用振动筛等装置除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块物料极易堵住筛网,影响了筛分效率,堵塞严重时,需要人工清理,费工费时;并且由于振动筛需要采用电机驱动,电耗较高,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包括:除杂室,所述除杂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除杂室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料出口和第二粗料出口,所述第一粗料出口和所述第二粗料出口均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除杂室的下端逐渐内缩并形成一个细料出口,所述除杂室内设有一无动力组合筛,所述无动力组合筛呈倒立的V字型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上端正对所述进料口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一侧的上部与所述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粗料通道,所述第一粗料通道正对所述第一粗料出口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另一侧的上部与所述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粗料通道,所述第二粗料通道正对所述第二粗料出口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无动力组合筛包括若干筛棒和若干转动轴,若干所述转动轴呈倒立的V字形布置于所述除杂室内,若干所述转动轴相互平行设置,每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一所述转动轴上均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所述筛棒,每一所述筛棒均呈柱状结构,每一所述筛棒的中心轴均与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转动轴正对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筛棒的纵截面均近似呈三角形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筛棒的纵截面呈等边三角形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筛棒的纵截面呈近似等边三角形设置,且所述近似等边三角形的每一边均向内凹陷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筛棒的纵截面呈近似等边三角形设置,且所述近似等边三角形的每一边均向外突出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杂室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检查门,两所述检查门分别正对所述第一粗料通道和所述第二粗料通道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筛棒之间的间隙为50~300毫米;若干所述转动轴所呈的倒立的V字形的夹角为40度~70度。一种多级除杂装置,包括若干上述任意一项的无动力除杂装置,若干上述的无动力除杂装置多级串联设置。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可用于粉煤灰、电石渣等粉状物料露天堆放后再次利用时的除杂;由于筛棒采用三角形设计,在粉料的冲击下不停的旋转,大块物料不会卡住,筛子面积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且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动力和人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费用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的筛棒截面示意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的筛棒截面示意图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的筛棒截面示意图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级除杂装置的示意图。附图中:1、除杂室;11、进料口;12、第一粗料出口;13、第二粗料出口;14、细料出口;2、无动力组合筛;121、第一粗料通道;131、第二粗料通道;21、筛棒;15、检查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无动力除杂装置,包括:除杂室1,除杂室1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11,除杂室1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料出口12和第二粗料出口13,第一粗料出口12和第二粗料出口13均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除杂室1的下端逐渐内缩并形成一细料出口14,除杂室1内设有一无动力组合筛2,无动力组合筛2呈倒立的V字型设置,无动力组合筛2的上端正对进料口11设置,无动力组合筛2的一侧的上部与除杂室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粗料通道121,第一粗料通道121正对第一粗料出口12设置,无动力组合筛2的另一侧的上部与除杂室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粗料通道131,第二粗料通道131正对第二粗料出口13设置。进一步地,粉体物料在露天堆放的过程中往往受天气或其它外界影响,部分物料板结呈块或混入较多的外来杂物,干扰了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运输机构如传送带等将物料进行集中运输,并在运输机构的末端设置上述的无动力除杂装置,当物料运行至末端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并通过进料口11进入除杂室1内的上部,此时,大的块状物料无法通过无动力组合筛2,符合筛分条件的粉状物料通过无动力组合筛2并落入细料出口14进行集中收集,大的块状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粗料通道121或第二粗料通道131由上至下滚落,其中第一粗料通道121和第二粗料通道131靠近进料口11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均高于第一粗料通道121和第二粗料通道131的另一出料端的水平高度,这样大的块状物料由第一粗料出口12或第二粗料出口13滚出进行集中的处理,从而完成对粉状物料的除杂筛分;除杂室1整体为一具有空腔的壳状结构,通过无动力组合筛2的布置使得除杂室1的上部形成倾斜设置的第一粗料通道121和第二粗料通道131,并使第一粗料通道121延伸设置直至除杂室1一侧上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一粗料出口12,使第二粗料通道131延伸设置直至连通除杂室1一侧上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二粗料出口13,第一粗料通道121和第二粗料通道131的下表面均形成一筛分除杂面,物料沿筛分除杂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一边滚动一边完成筛分直至不满足筛分条件的物料滚落至第一粗料出口12或第二粗料出口1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无动力组合筛2包括若干筛棒21和若干转动轴,若干转动轴呈倒立的V字形布置于除杂室1内,若干转动轴相互平行设置,每一转动轴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一转动轴上均可转动地安装有一筛棒21,每一筛棒21均呈柱状结构,每一筛棒21的中心轴均与一转动轴的轴线重合设置。进一步地,若干筛棒21分为两排设置,两排筛棒21均呈倾斜设置,且两排筛棒21连续布置,且其中的一根位于水平高度的最高位置并正对进料口11,其余的筛棒21按照一定的角度和间隙均匀排列,每排筛棒21形成了一筛面用于对物料在滚落的过程中继续进行筛分,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每排筛棒21的数量为4根,两组共7根,其中一跟筛棒21为共用,每组筛棒21与共同所呈筛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8°,相邻的两筛棒21的中心间离为85mm,筛棒21的当量直径为30mm,当粉状物料通过筛面后,大于筛棒21之间的净尺寸55mm的物料沿筛面滚落至第一粗料出口12或第二粗料出口1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至少一转动轴正对进料口11设置。进一步地,使得一安装于上述的转动轴的筛棒21起到将物料分别挡落于第一粗料通道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室,所述除杂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除杂室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料出口和第二粗料出口,所述第一粗料出口和所述第二粗料出口均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除杂室的下端逐渐内缩并形成一个细料出口,所述除杂室内设有一无动力组合筛,所述无动力组合筛呈倒立的V字型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上端正对所述进料口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一侧的上部与所述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粗料通道,所述第一粗料通道正对所述第一粗料出口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另一侧的上部与所述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粗料通道,所述第二粗料通道正对所述第二粗料出口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室,所述除杂室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除杂室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料出口和第二粗料出口,所述第一粗料出口和所述第二粗料出口均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除杂室的下端逐渐内缩并形成一个细料出口,所述除杂室内设有一无动力组合筛,所述无动力组合筛呈倒立的V字型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上端正对所述进料口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一侧的上部与所述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粗料通道,所述第一粗料通道正对所述第一粗料出口设置,所述无动力组合筛的另一侧的上部与所述除杂室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粗料通道,所述第二粗料通道正对所述第二粗料出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组合筛包括若干筛棒和若干转动轴,若干所述转动轴呈倒立的V字形布置于所述除杂室内,若干所述转动轴相互平行设置,每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每一所述转动轴上均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所述筛棒,每一所述筛棒均呈柱状结构,每一所述筛棒的中心轴均与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转动轴正对所述进料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洲朱明胜沈飞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凯盛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