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秋梅专利>正文

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48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碾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提高柏籽碾碎的效率,同时便于对碾好的柏籽粉末进行收集的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包括有:底座,其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滑轨;第二支撑柱,底座上呈矩形状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位于两侧的滑轨之间,第二支撑柱顶部安装有垫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碾压机构,可将柏籽碾成粉末状,无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提高了柏籽碾碎的效率,通过下料机构,使柏籽自动掉落到垫板上,无需人工反复将柏籽放置在垫板上,实现了柏籽的自动下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碾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
技术介绍
柏籽具有一种独特的清香,柏籽制成的熏香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并且柏籽熏香的制作较为简单,不少人在制作熏香时会选择柏籽熏香,但是在将柏籽处理之后,需要人工将处理好的柏籽碾碎,使其变成粉末状,碾碎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对柏籽进行敲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柏籽碾碎的效率低下,同时人工长时间敲击容易产生劳累。鉴于上述人工将柏籽碾碎的方式中存在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耗费时间过多,碾碎效率低下,且人工易劳累的缺点,设计一种无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提高柏籽碾碎的效率,并且能够便于对碾好的柏籽粉末进行收集的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碾碎柏籽的方式中存在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柏籽碾碎效率低下,人工易疲劳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提高柏籽碾碎的效率,同时便于对碾好的柏籽粉末进行收集的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技术方案: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包括有:底座,其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滑轨;第二支撑柱,底座上呈矩形状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位于两侧的滑轨之间,第二支撑柱顶部安装有垫板;收集框,其放置在底座左侧,两侧的滑轨之间设置有碾压机构,碾压机构的部件上连接有下料机构。此外,特别优选的是,碾压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其滑动式设置在第一滑轨内,第一滑块顶部连接有方块,靠近收集框一侧的方块内部滑动式设有轴承块;第一弹性件,轴承块顶部与其相对的方块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两侧的轴承块上均安装有第一转轴,两侧的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碾压柏籽的滚筒,滚筒最低点低于垫板的高度;第一扇形块,靠近滚筒一侧的方块顶部安装有第一扇形块,两侧的第一扇形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中部设置有连杆,连杆左端连接有把手。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扇形块,远离把手一侧的方块顶部设有第二扇形块,两侧的第二扇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中部安装有装柏籽的梯形漏斗;滑盒,远离滚筒一侧的梯形漏斗下部设有滑盒,靠近滑盒一侧的方块侧部之间转动式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安装有下料柱,下料柱上均匀开设有凹槽;圆筒,其设置在传动轴前端,圆筒内部开设有楔形槽,圆筒内部前侧滑动式设有第二转轴,靠近传动轴一侧的第二转轴侧部均匀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式安装有楔形块,楔形块与楔形槽相配合;第二弹性件,楔形块侧壁与第二转轴内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转轴前端与第一转轴前端之间连接有皮带传动装置;紧固轮,靠近圆筒一侧的方块侧壁上设有紧固轮,皮带传动装置中的皮带卡在紧固轮底部;六边形块,传动轴后端设有六边形块,靠近六边形块一侧的方块侧部安装有弹簧夹片,弹簧夹片与六边形块左右两侧接触。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远离收集框一侧的滑轨顶部设有挡块,靠近挡块一侧的滑轨侧部滑动式安装有第二滑块,两侧的第二滑块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靠近梯形漏斗一侧的连接杆侧部设有止流块,第二滑块与其相对的挡块侧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三弹性件。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两侧方块相对的侧壁右部均安装有弯杆,弯杆末端之间设有毛刷,毛刷底部均匀设置有刷毛,刷毛与垫板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碾压机构,可将柏籽碾成粉末状,无需人工反复敲击柏籽,提高了柏籽碾碎的效率。2.通过下料机构,使柏籽自动掉落到垫板上,无需人工反复将柏籽放置在垫板上,实现了柏籽的自动下料。3.通过止流块,可缩短柏籽掉落的时间,使滚筒能够碾压到所有掉落的柏籽,无需人工拨动柏籽。4.通过刷毛,可将碾好的柏籽粉末堆积到一起,便于人工将其拨入收集框中,利于对柏籽粉末进行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碾压机构和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连接柱、梯形漏斗、滑盒、传动轴、下料柱和凹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部分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碾压机构、下料机构、弯杆、毛刷和刷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挡块、第二滑块、连接杆、止流块和第三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支撑柱,3、滑轨,4、第二支撑柱,5、垫板,6、收集框,7、碾压机构,71、第一滑块,72、方块,73、轴承块,74、第一弹性件,75、第一转轴,76、滚筒,77、第一扇形块,78、第一连接柱,79、连杆,710、把手,8、下料机构,81、第二扇形块,82、第二连接柱,83、梯形漏斗,84、滑盒,85、传动轴,86、下料柱,87、凹槽,88、圆筒,89、楔形槽,810、第二转轴,811、滑槽,812、楔形块,813、第二弹性件,814、皮带传动装置,815、紧固轮,816、六边形块,817、弹簧夹片,9、挡块,10、第二滑块,11、连接杆,12、止流块,13、第三弹性件,14、弯杆,15、毛刷,16、刷毛。具体实施方式尽管可关于特定应用或行业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更广阔的适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诸如:在上面、在下面、向上、向下等之类的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而非表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诸如:第一或第二之类的任何数字标号仅为例示性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撑柱2、滑轨3、第二支撑柱4、垫板5、收集框6、碾压机构7和下料机构8,底座1顶部前后两侧都均匀安装有四根第一支撑柱2,前后两侧的四根第一支撑柱2顶部之间均设置有滑轨3,底座1上呈矩形状设有第二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4顶部安装有垫板5,垫板5位于两侧的滑轨3之间,底座1左侧放置有收集框6,两侧的滑轨3之间安装有碾压机构7,碾压机构7的部件上设置有下料机构8。当需要将柏籽碾碎时,人工将柏籽倒入下料机构8的部件内,然后向右推动碾压机构7的部件,在碾压机构7的部件右移过程中,下料机构8的部件将柏籽洒落在垫板5上,碾压机构7的部件右移对柏籽进行碾压,当碾压机构7的部件运动到最右侧时,人工将垫板5上未压到的柏籽向左拨动,然后推动碾压机构7的部件向左移动,在下料机构8的部件作用下,碾压机构7的部件左移过程中,柏籽不会掉落下来,碾压机构7的部件左移再一次对柏籽进行碾压,碾压机构7的部件运动到最左侧,柏籽被压成粉末状,人工停止移动碾压机构7的部件,将垫板5上碾好的柏籽粉末向左拨动使其掉入收集框6中,如此便可完成柏籽的碾碎工作。实施例2参照2-4的图示所示,碾压机构7包括第一滑块71、方块72、轴承块73、第一弹性件74、第一转轴75、滚筒76、第一扇形块77、第一连接柱78、连杆79和把手710,两侧的第一滑轨3内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n底座,其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滑轨;/n第二支撑柱,底座上呈矩形状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位于两侧的滑轨之间,第二支撑柱顶部安装有垫板;/n收集框,其放置在底座左侧,两侧的滑轨之间设置有碾压机构,碾压机构的部件上连接有下料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底座,其前后两侧均匀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滑轨;
第二支撑柱,底座上呈矩形状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位于两侧的滑轨之间,第二支撑柱顶部安装有垫板;
收集框,其放置在底座左侧,两侧的滑轨之间设置有碾压机构,碾压机构的部件上连接有下料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其特征是,碾压机构包括:
第一滑块,其滑动式设置在第一滑轨内,第一滑块顶部连接有方块,靠近收集框一侧的方块内部滑动式设有轴承块;
第一弹性件,轴承块顶部与其相对的方块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两侧的轴承块上均安装有第一转轴,两侧的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碾压柏籽的滚筒,滚筒最低点低于垫板的高度;
第一扇形块,靠近滚筒一侧的方块顶部安装有第一扇形块,两侧的第一扇形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中部设置有连杆,连杆左端连接有把手。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熏香制作用柏籽碾碎装置,其特征是,下料机构包括:
第二扇形块,远离把手一侧的方块顶部设有第二扇形块,两侧的第二扇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中部安装有装柏籽的梯形漏斗;
滑盒,远离滚筒一侧的梯形漏斗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秋梅
申请(专利权)人:许秋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